搜索到2936篇“ 冠状动脉CT成像“的相关文章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产生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干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成像质量、患者心理状况、心率控制时间和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候检时间和检查时间、受辐射剂量情况、检查有关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像质量比对照组更好,观察组心率控制时间、呼吸配合训练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候检时间、检查时间、受辐射剂量方面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有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作用较大,能够改善检查成像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检查效率,提高患者检查有关知识认知度,同时还能获得患者护理满意评价,值得重视。
向姿陵王明利孙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SAS评分SDS评分
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在宿迁高新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正常成年人137例,筛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数据。观察并记录CT图像数据中肺静脉解剖变异的情况、左心房解剖数据及肺静脉孔径。结果:冠状动脉CT成像发现肺静脉变异共20例(14.60%),左侧肺静脉变异以共干肺静脉为主,右侧肺静脉变异以中额肺静脉为主,混合类型较为少见;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均大于舒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中除右上肺静脉上下径及右下肺静脉开口指数外,其收缩期的前后径、上下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平均直径及开口指数均大于舒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肺静脉上下径均大于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上肺静脉孔径平均孔径最大,且出口指数最高。结论: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可以发现正常成年人肺静脉解剖变异,并可有效评估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的结构形态;正常成年人的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随着心动周期而发生变化。
王海周晶晶徐振丽
关键词:肺静脉左心房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PARP1、TXNIP水平,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血清TXNIP以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冠状动脉CT成像检测冠心病的阳性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46,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清PARP1水平、TXNIP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14.190,P<0.01)。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TXNIP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0.871、0.849、0.933。冠状动脉CT成像、PARP1、TXNIP以及联合检测与临床诊断的具有一致性(Kappa=0.720、0.720、0.568、0.669,P<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与血清PARP1、TXNIP水平三者联合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胡晓萌张祥夏敏胡欢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冠心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碘流率对冠状动脉CT成像对比剂精准用量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指南在256排螺旋CT个体化对比剂精准定量流速应用的优化方法。方法:将在某医院接受256排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分2组。A组38例,B组32例。A组应用(去脂体质量/50+0.4)得出碘流率,再由碘流率/对比剂浓度定量计算出对比剂流速,应用该流速进行扫描;B组应用经验流速的方法扫描(体质量≤50 kg使用流速4.0,50 kg<体质量≤70 kg使用流速4.5,体质量>70 kg使用流速5.0),其余扫描方案相同。测量每个病例的CTA图像上冠状动脉根部及主要分支近端CT值及记录每个患者使用对比剂总量,并进行两组数据方差分析。结果:A组使用的对比剂总量少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信噪比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碘流率(去脂体质量/50+0.4)可以精准定量计算流速方法可以在图像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对比剂用量。
高原智雷静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冠状动脉CT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冠状动脉CT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的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临床金标准,给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运动平板试验进行诊断,根据结果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检测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运动平板实验诊断效能(P<0.05),诊断后,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不同病变支数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冠心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准确性,同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为后期提供理论依据。
李广秀武雅楠邝爱华
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
自由呼吸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
2023年
目的探讨高阈值、快速触发技术行冠状动脉CTA减少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分析。方法选取拟诊冠心病患者159例,A组53例,屏气,注射时间10 s,阈值100 HU,5.9 s触发;B组51例,自由呼吸,注射时间10 s,阈值250 HU,1.1 s触发;C组55例,自由呼吸,注射时间8 s,阈值250 HU,1.1 s触发。按26.25 mgI/kg/s注射对比剂。比较三组主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主观评分、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并测量右心房、右心室CT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率。结果A、B、C三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主动脉CT值、噪声水平(SD)、信噪比(SN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A、B、C组分别为:(47.38±8.39)ml、(47.49±8.67)ml、(38.64±6.99)ml,C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右心房、右心室CT值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比较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呼吸模式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采用高阈值、快速触发技术,能够减少对比剂用量,并具有适中的冠状动脉强化程度。
郭隽李钊刘大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的应用已经开始贯穿于冠状动脉CT成像的全流程,在工作流程的优化、图像质量、自动图像分割、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展现了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通过优化AI算法、建立标准化多中心大数据库、实现多任务学习、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临床循证证据,构建更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模型,全面提升AI赋能的心血管CT在疾病诊疗全流程的应用价值。
胡春洪张龙江陈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预测中冠状动脉CT成像的应用探讨
2022年
冠状动脉CT成像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预测中,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取2016年7月-2020年4月医院接受的88例疑似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入选人员均接受冠状动脉CT成像,并进行随访工作。分析不同时间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概率、性别不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概率差异。结果:三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于60d、1年,在冠状动脉CT成像的分层中有一定的差异性(斑块:6.0%;无有意义狭窄:20.0%;单支病变:33.3%;两支病变:40.0%;三支病变25.0%)。在不同斑块性质的分层中显著差异(钙化斑块:55.0%;非钙化斑块:25.0%:混合斑块:37.5%)。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在闭塞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患者中增加较为明显。男性有意义狭窄发生率、斑块出现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出现率较女性患者均较高。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预测中,冠状动脉CT成像带来的效果较为理想,为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一定的机制,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蔡梓淇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冠状动脉CT成像320排CT
糖尿病人胫前动脉超声图像与冠状动脉CT成像狭窄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研究患有冠心病(CAD)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与颈动脉超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实施冠状动脉ct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12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60例观察组病患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症状,66例对照组病患为单纯冠心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CT成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对二组冠状动脉病变和Gensini指数、颈动脉指数、CA评分和斑块数量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比对了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的联系。讨论糖尿病和冠心病病患颈动脉超声与之相关性和gensini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3支血管病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gensini评分>4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20分和20~40分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a评分,crouse评分,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血管冠心病患者的ca评分,crouse评分,斑块数明显低于双支血管病和3支血管病(p<0.05)患者。积分和颈动脉夹层积分、CA积分及斑块个数均呈正相关(r=0.240、0.364、0.251,P=0.002、<0.001、0.002)。结语:糖尿病中和冠心病病患冠状动脉ct影像结果和颈动脉超声的结果有着很在的关联,预防中和性糖尿病的冠心病重要方法是颈动脉超声。
贾臣英
关键词:糖尿病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与冠状动脉CT成像相关性分析
2022年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以及固定版块,通过CTA检查明确上述两种版块的具体构成比例和不同,以便让临床斑块治疗提升易损斑块的具体认知。本次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在我院接受宝石能谱CT检查的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患者总计是有100名,并对上述患者其斑块分别特点和形状机械能分析。探讨脑梗死与斑块不同类型之间具体关联,以及研究有梗死部位的是否联系,进一步对形态学上的易损斑块进行定义。方法:随机收入接受CTA图像分析的患者100名,分成了粥样斑块分成I、Ⅱ、Ⅲ型,具体是依据Ambrose分型法来分组的,并统计不同斑块发生概率、斑块聚集部位和不同的形态特征,对于脑梗死发生部位的关联特点机械能进一步分析。结果:在颈部血管中I、Ⅱ、Ⅲ型的粥样斑块是存在不同的发病率和不同的发病部位,如果厚度超过了>2?mm,则是I、Ⅱ型斑块之间内膜钙化发生率其统计学差异是较为明显的。而如果是患者有内膜钙化,则与发生脑梗死存在一定关联。结论:在临床上通过CTA可以对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清晰的检测,能够对患者血管内的内膜钙化进行清晰显示。必须说明的是,患者不同形态粥样斑块,存在着不同的发病率和发病部位,结合斑块形态的不同,能够对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明确,但是如果患者是存在内膜钙化的斑块,则是要谨慎堤防而且是需要将其定义为易损斑块。
贾臣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作者

张兆琪
作品数:261被引量:1,770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成像
徐磊
作品数:205被引量:817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人工耳蜗 X线计算机 人工耳蜗植入
张计旺
作品数:23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宽体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CT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于薇
作品数:88被引量:573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杨琳
作品数:41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