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篇“ 冠突伪尾柱虫“的相关文章
- 应用比较全转录组学技术揭示冠突伪尾柱虫包囊形成的分子机制
- 纤毛虫原生动物是一类高度分化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分布于几乎所有生境。许多纤毛虫的营养细胞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转化为包囊细胞来维持生存,这是一种高级的生存策略。迄今为止,对纤毛虫包囊形成的研究已具有长久的历史。其中,许多研...
- 潘楠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差异表达基因MIRNA
- 两种纳米颗粒对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
-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们进入水环境中会对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纤毛虫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水环境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且处于水体食物链的...
- 吕洋
- 关键词:纳米银颗粒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 文献传递
- 冠突伪尾柱虫口围带和缘棘毛的基体及附属微管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口围带和缘棘毛基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口围带小膜基体列的基体间通过前连接和后连接相连,基体列间相邻基体在基体近端通过左横连接和右横连接相连。口围带小膜的基体附属微管较复杂,相邻小膜之间的微管束汇聚呈"V"形,基体亦发出微管与膜下微管相联系。右缘棘毛的基体被围棘纤维篮包围,周围有前纵微管、后纵微管、动纤丝和线性微管阵;基体远端处通过2根横向连接、1根斜向连接和1根纵向连接相互连接起来。本文首次报道了冠突伪尾柱虫口围带的基体间连接,同时揭示了该种缘棘毛的线性微管阵列结构和基体间的连接方式与尾柱类的肉色伪角毛虫一致,而与其他尖毛类纤毛虫差异较大。
- 孙佳佳任志红范鑫鹏范鑫鹏倪兵
- 关键词:微管骨架透射电镜
- 腹毛类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 腹毛类纤毛虫是一类皮层系统和细胞结构相对较复杂的纤毛虫,研究它的皮层纤毛器及其在形态发生时期的变化,对揭示纤毛虫生命周期中的发育模式,原有细胞结构在新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新、老结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真核生...
- 任志红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扫描电镜术营养期
- 文献传递
- 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了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腹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和形态发生特征。其中每片口围带小膜包括4列副小膜,第1列仅包含3个基体,此列在翻领部与其余3列紧密排列,在领部则位于分隔两列相邻小膜之间的嵴上。口围带在翻领部具有长度不等的侧向纤毛。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的翻领部和领部两端是完全更新形成的,领部其余部分则保留下来。后仔虫的口围带原基最初于左列中腹棘毛左侧形成。此外,形态发生期间老的口围带小膜后端一部分小膜保留,其随着逐步向后迁移,最后出现在后仔虫口围带的最前端,这部分老的口围带小膜可能对后仔虫口围带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贡献作用,或与中腹棘毛共同参与了后仔虫口围带的形成,这可能代表了腹毛类纤毛虫的一种新的口器形成模式。
- 任志红范鑫鹏倪兵顾福康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扫描电镜术
- 基于比较转录组学对冠突伪尾柱虫包囊形成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 原生动物纤毛虫是一类高度细胞分化的真核单细胞动物。许多种类的纤毛虫遇到逆境时都会形成休眠包囊。这些能够形成包囊的纤毛虫已成为探索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机理的重要模式动物。因纤毛虫形成休眠包囊是一个受基因精细调控的复杂过程...
- 牛桃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RNA干扰技术差异基因
- 文献传递
- 腹毛目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休眠相关蛋白及休眠分子机理的研究
- 原生动物纤毛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因为它的高度分化,一些纤毛虫已经成为很好的研究材料。形成包囊和脱包囊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中,在许多自由生活的纤毛虫中也普遍存在。当外界环境条件恶劣时,譬如饥饿、温度骤变、密...
- 高秀霞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休眠包囊差异表达蛋白
- 文献传递
-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和冠突伪尾柱虫皮层射出胞器的研究
- 在原生动物中,射出胞器是一类位于细胞的表膜或表膜附近、由膜性囊泡围着的特殊细胞器。目前在纤毛虫中发现的射出胞器主要有刺丝泡、毒素泡、粘液泡、束缚式刺丝泡等。据研究认为,大多数射出胞器起源于细胞的糙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成熟...
- 章骏
- 关键词:纤毛虫冠突伪尾柱虫
- 文献传递
- 冠突伪尾柱虫的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及其形态发生被引量:19
- 2008年
-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显示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及与托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其中领部小膜托架间由"∧"形微管相联接;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周围微管束,其微管在不同棘毛基部的发达程度不一,其中两列中腹棘毛基部微管紧密联系成一条粗绳索样结构,且左、右中腹棘毛基部的横微管束定向相反;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其中横微管束不发达。与目前已知的腹毛目纤毛虫例如贻贝棘尾虫、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相比较,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基部微管除具有腹毛目纤毛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基本特征外,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组成模式。皮层纤毛器微管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并非全部是由老口围带更新而来的,其老口围带只有翻领部发生更新,且翻领部与领部接续处有一小段老的翻领部小膜保留,领部的小膜保留,结果其领部小膜、接续处保留的小膜与更新的翻领部小膜三部分共同组成前仔虫的新口围带。在后仔虫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其邻近的老横棘毛没有变化,此时老的横棘毛或许能起到"参照点"或定位作用;各类纤毛器发生、分化过程中,处于非原基区的老额棘毛、横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在较长时间内均未见明显的变化。它们可能是在新结构形成时仍然起到运动作用继而逐渐失去功能而退化瓦解的。
- 周素娟尹飞生欣顾福康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荧光标记
- Mic和Amic的冠突伪尾柱虫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 纤毛虫大核和小核的分化,正如高等动物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分化一样,二者在本质上十分相似。近二十年来,本实验室对多种腹毛类纤毛虫有小核细胞(Micronucleates,Mic)和无小核细胞(Amicronucleates,...
- 刘星吟
- 关键词:冠突伪尾柱虫热休克蛋白RNA干涉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金立培

- 作品数:30被引量: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冠突伪尾柱虫 纤毛虫 小核 毛虫 有性生殖
- 顾福康

- 作品数:161被引量:2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纤毛虫 皮层 毛虫 包囊游仆虫 微管胞器
- 倪兵

- 作品数:109被引量:17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纤毛虫 毛虫 扫描电镜观察 扫描电镜术
- 金华中

-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冠突伪尾柱虫 小核 腹毛类纤毛虫 纤毛虫 毛虫
- 刘星吟

-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小核 冠突伪尾柱虫 大核 纤毛虫 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