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94篇“ 冬小麦生育期“的相关文章
沿淮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
2024年
使用统计学方法,利用1983—2020年冬小麦生育期数据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对沿淮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和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累计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日平均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总体而言,气候趋向暖湿发展。冬小麦生育期多年平均日数与生育期内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P<0.01),其中播种-出苗与其相关性最高;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P<0.05),其中播种-出苗与其相关性最高;与日平均日照时数呈负相关(P<0.10),其中拔节-孕穗与其相关性最高。冬小麦生育期日数整体呈缩短趋势,平均每10年缩短约3.4 d,即气温升高对生育期日数的缩短作用抵消了日照时数减少和降水量增多对生育期日数的延长作用。
刘琼琼郭婷钟亦鸣吴尧徐文婷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降水量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对定州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2024年
为研究定州市冬小麦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981—2022年气象观测资料及1982—2022年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定州市近40年来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情况、极端天气发生情况以及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对冬小麦生育期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定州市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呈变暖的趋势,降水量呈增多的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多的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的趋势,整体呈现变暖的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呈增多的趋势;播种—越整体呈推迟的趋势,越—成熟整体呈现提前的趋势,冬小麦生育期呈现显著缩短的趋势;定州市冬小麦适播为9月26日—10月7日,最佳播种为9月28日—10月2日,同时应在适播范围内延迟播种;1982—2022年定州市冬小麦生育期呈缩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和日照时数减少。
梁宏喆张思涵刘博文贾桂梅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变化生育期适播期
冬小麦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表征及水位阈值试验研究
2024年
作物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精量表征可准确量化灌区农田地下水的利用情况,对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使用及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冬小麦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估算模型,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地下水水位临界埋深和适宜阈值,该研究通过群集式蒸渗仪开展不同地下水水位和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冬小麦生长过程试验观测,利用率定和校核后的AquaCrop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制度和地下水位埋深情景下的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统计参数可同时达到决定系数不小于0.8、相对误差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6%,可见AquaCrop模型能较好模拟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2)利用校核后的AquaCrop模型模拟了52种不同灌溉处理和地下水位情景下冬小麦生长过程,构建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地下水补给强度和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储水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将地下水补给强度计算值与田间实测值对比验证,决定系数均在0.873及以上、相对误差不大于9.22%、均方根误差不大于0.316 mm/d、标准化均方根误差不大于11.89%。3)通过联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地下水补给强度和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储水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地下水水位临界埋深,可知灌溉越少地下水补给需求越强烈,临界埋深越深;分析52种模拟情景下冬小麦产量与地下水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可知其适宜生长的最优埋深阈值为2.0~2.5 m,此时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处理(返青水+灌浆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优,分别为8.848 t/hm^(2)和2.18~2.43 kg/m^(3)。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农田地下水贡献量以及精量灌溉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薛歆蔡甲冰于颖多张宝忠韩延安
关键词:冬小麦地下水补给量
1981-2020年陕西安康冬小麦生育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响应
2024年
为了明确陕西安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该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点的气象观测和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线性多元回归法分析了1981-2020年陕西安康冬小麦生育期变化趋势以及冬小麦生长季(每年10月至翌年6月)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解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20年陕西安康冬小麦生长季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气温日较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P<0.001),其中3月份日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明显,升幅达0.82℃·10 a^(-1),1和3月份相对湿度下降趋势最明显,降幅分别达1.62和1.65个百分点·10 a^(-1)。1981-2020年,陕西安康冬小麦生育的日均显著提前,平均每10 a约提前3.18~12.69 d。营养生长持续时间平均每10 a缩短8.11 d,营养生殖生长持续时间平均每10 a延长7.67 d。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和气象因子极显著相关。其中生育期与温度相关性最强。冬小麦10个生育日序数与气温、地温呈显著负相关,乳熟日序数与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P<0.001)。各生育日序数与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呈负相关(P<0.001)。影响陕西安康冬小麦生育期的主导气象因子主要是气温、地温和气温日较差(P<0.01),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温度升高可能是导致陕西安康冬小麦生育期提前、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缩短和营养生殖生长延长的主要原因。
张全军吴东丽宏观张波段后浪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气侯变化气象因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
1991—2020年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
2023年
根据1991—2020年滁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安徽省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1—2020年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阶段,其中孕穗、抽穗、乳熟、成熟4个生育期距播种天数呈极显著的缩短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突变点,除抽穗突变年份为2015年,其余3个生育期突变年份均为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主要表现为13~15 a时间尺度上的年代际周,在周振荡最强的14 a特征时间尺度上,冬小麦生育变化的平均周约为5 a。
张鑫童金华星杜少栋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MORLET小波分析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以TC作为对照,探究3种栽培模式、7种处理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农田耗水量及产量的具体情况。【结果】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在40-100cm深度,HLC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TC和RC栽培模式。同样的,HLC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耗水量更高,这与其栽培密度有较大关系。HLC栽培模式下植株发育更好,成穗数、穗粒数及亩产量也要高于另外两种栽培模式。【结论】HLC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王立华
关键词:冬小麦垄作栽培灌浆期土壤含水量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2023年
为评价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基于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简称雅江中游)的泽当冬小麦生育期及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一元回归、Pe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营养生长(VGP)、生殖生长(RGP)和全生育期(WGP)的平均气温均趋于升高,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明显比平均最低气温要大,气温日较差呈增大趋势。VGP、WGP的≥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趋于减少,而RGP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相反。冬小麦生育期都呈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0.61~14.16 d,以分蘖推迟的最为显著。冬小麦VGP延长,RGP、WGP缩短。4月、6月平均最低气温降低,11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是冬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的主要原因。
郭艺楠晋美朗杰杜军德庆卓嘎王挺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
近40 a淄博冬小麦生育期干旱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2年
基于淄博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的气象和生育期资料,计算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分析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水分供需的变化,同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究了不同气象因子对CWDI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淄博市冬小麦的各生育期均存在干旱风险,水分亏缺指数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规律,拔节—开花亏缺最严重。冬小麦重旱和特旱的发生频率高,其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由南至北逐渐增大的特点,北部桓台、高青面临较高的干旱风险;CWDI对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其余依次是风速、气温、日照时数;气温的显著增加和相对湿度的下降都将导致CWDI的增加。
刘岩葛瑞婷环海军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变化
晋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明确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晋南小麦主产区临汾、运城市1957—2015年降水量、气温、日照时长、潜在蒸散量、干燥度等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15年,临汾、运城市全年降水量和冬小麦生育期日照时长均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则表现为越前降低,越—拔节上升,拔节—开花降低的变化趋势;两地年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分别以0.24~0.37、0.16~0.18、0.37~0.60℃·(10 a)^(-1)速率上升;冬小麦生育期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临汾、运城市生育期≥3℃有效积温分别以76.94、63.10℃·(10 a)^(-1)速率上升;≥10℃活动积温分别以74.35、57.20℃·(10 a)^(-1)速率上升。临汾市潜在蒸散量及干燥度呈降低趋势,而运城市则呈上升趋势;临汾、运城市冬小麦阶段天数分别以4.56、3.09 d·(10 a)^(-1)的速率减少;临汾、运城市冬小麦产量分别以645.4、528.8 kg·hm^(-2)·(10 a)^(-1)速率上升。产量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与积温、年日均温度、日均最低温度、生育期日照时长、越—拔节阶段降水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临汾产量还与日均最高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晋南地区气候呈暖干旱趋势,当前气候变化整体有利于小麦生产,但为进一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引进和培养生育期长、弱性的小麦品种。
钟融任永康王培如林文任爱霞孙敏高志强徐隽铭
关键词:黄土高原冬小麦降水量气温
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2022年
基于1991—2020年林芝冬小麦生育期及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ttitt法、相关分析法和优势分析方法等,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藏东南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0年藏东南冬小麦营养生长(VGP)、生殖生长(RGP)和全生育期(WGP)的热量资源表现为升高趋势,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趋于下降;藏东南冬小麦三叶、分蘖和孕穗日推迟0.16~4.12 d·10 a^(-1),其他生育期提前0.41~4.42 d·10 a^(-1),以开花提前的最多;在生育期长度上,分蘖-返青、孕穗-抽穗、抽穗-开花、乳熟-成熟4个生育期长度缩短0.71~6.12 d·10 a^(-1),其余生育期长度延长0.34~4.02 d·10 a^(-1);VGP和WGP长度均呈缩短趋势,RGP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明显;冬小麦67%的生育期和70%的生育期长度出现了显著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21世纪初;≥0℃积温显著增加,是藏东南冬小麦VGP和WGP长度明显缩短的主因,贡献率分别为24.2%和24.7%;乳熟-成熟是决定WGP长度的关键,贡献率为19.8%。
杜军厉爱丽次旺顿珠次旺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突变藏东南

相关作者

史湘军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省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负积温 积温 冬小麦生育期 冬小麦 热量资源
孙敏
作品数:291被引量:1,274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旱地小麦 休闲期 土壤水分 深翻 小麦
张俊华
作品数:46被引量:627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化 甘肃小陇山 土地利用 热岛效应
李红梅
作品数:21被引量:181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
研究主题:干旱 干旱指数 气温变化 冬小麦 冬小麦生育期
王喜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州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降雪过程 降雪 暴雪 冬小麦生育期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