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篇“ 冷空气过程“的相关文章
基于模式的延伸期长短期记忆冷空气过程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模式的延伸期长短期记忆冷空气过程预测方法,包括:选取预报因子,并确定所述预报因子的高度层次;根据所述高度层次选取训练样本,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所述训练样本,分别构建并训练不同预报时效预测模型,其中,所述不...
杨雅薇潘一昂
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强度特征
2024年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48、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共计发生746次,其中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149次,强冷空气过程136次,寒潮过程461次。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整体呈减少趋势,21世纪后新疆区域寒潮过程冷空气过程中所占比率逐渐增加,但寒潮过程年平均强度波动不显著。新疆区域发生强寒潮过程的关键因子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高压强盛时,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新疆区域易暴发寒潮。
佟欣怡刘艳张婧莉吴秀兰刘精张同文
台湾海峡两次典型冷空气过程的海浪研究
2023年
基于浮标实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ERA5,采用时空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台湾海峡的两次典型冷空气过程中的风浪差异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中心强度在1 028 hPa以上且在长江口-山东半岛南岸一带入海的冷空气,容易在台湾海峡形成浪高大于6 m的灾害性海浪;台湾海峡北部受涌浪影响较大,海峡内则风浪占主导,涌浪占比较小。
丁萍
关键词:冷空气台湾海峡
2020/2021年冬季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及其低频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2020/2021年冬季,东亚地区的强冷空气过程多次爆发,持续强降温及伴随的大风、雨雪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日尺度大气环流格点数据和地面气温站点资料,从次季节变化角度揭示了西伯利亚高压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对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2020年12月13~15日、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6~8日)的重要影响。研究显示,2020/2021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10~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特征,并且低频特征在冬季前期明显强于冬季后期。但是,三次强冷空气过程中低频振荡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第一次过程中准双周振荡有显著的正贡献,但30~60 d低频振荡为负贡献;而第二次和第三次过程兼有准双周和30~60 d低频振荡的共同作用,尤其第三次过程处于这两个低频波段的最强时期,这也导致第三次冷空气过程的降温幅度最大、低温影响范围最广,西伯利亚高压也发展最强。10~30 d低频西伯利亚高压的增强超前一候(5天)左右对冷空气爆发和中国东部地区强降温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冷空气爆发的关系超前1~2天最显著,与中国东部地区低温的关系超前2~3天最为显著。
袁媛申乐琳晏红明洪洁莉
关键词:低频振荡
单站冷空气过程强度等级
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对长乐区冬种马铃薯影响的对比分析
2023年
通过分析长乐区2016年1月23—26日和2021年1月8—13日强冷空气过程的天气实况和大气环流背景,结合马铃薯寒冻害气象指标,对比分析两次强冷空气对长乐区冬种马铃薯的冻害程度及成因。结果表明,2016年1月23—26日冷空气主体深厚,低层至高层降温明显,25日早晨出现辐射霜冻,全区所有乡镇最低气温均低于0℃;2021年1月8—13日持续性低温过程,冷空气主要从低层东路南下影响,9日、13日出现平流霜冻,全区最低气温呈西低东高分布,部分乡镇最低气温低于0℃。对比两次低温过程,无论是气温还是根系生长层地温,2016年1月23—26日的低温强度更强,造成的马铃薯冻害更为严重,极端低温强度是冻害致灾程度的主导因子。
林丽萱姚林塔郑中凯薛凌英
关键词:冷空气冻害马铃薯
近60年中国冷空气过程的气候变率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使用1960—2019年中国2400个气象站逐日观测气温,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各类冷空气过程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寒潮和冷空气过程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频数和强度有明显的月际和季节差异,区域型寒潮在秋季发生频数最多,全国型寒潮、区域型冷空气和全国型冷空气在冬季发生频数最多;区域型冷空气总体过程(寒潮与冷空气过程之和)平均强度在2月最大,全国型冷空气总体过程平均强度在11月最大。近60年中国冬季气温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期(1960—1986年)和暖期(1987—2019年)。期,冬季全国型寒潮频数呈显著减少趋势[-0.57次·(10 a)^(-1)],区域型冷空气、全部型(全国型与区域型之和)冷空气过程频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为1.37次·(10 a)^(-1)、1.28次·(10 a)^(-1)];暖期,1月全国型寒潮频数呈显著下降趋势[-0.17次·(10 a)^(-1)],而区域型冷空气频数呈显著上升趋势[0.53次·(10 a)^(-1)]。
朱万林李清泉王遵娅沈新勇
关键词:冷空气寒潮频数
永嘉县2020年12月中旬一次冷空气过程诊断分析
2022年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20年12月12日至17日浙江省永嘉县出现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背景是中高纬环流形势始终维持一脊一槽型,低涡中心位置东移南压至巴尔喀什湖西南,南支槽东移,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这次冷空气天气过程的路径属于中路型;涡、高压环流和地面高压是这次天气过程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充足的水汽条件、两夹一暖的天气层结特征为雨雪天气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徐婵婵陈锴来周建辉戴益斌张静静
关键词:冷空气低温雨雪冰冻
冷空气过程中3种柑橘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抗寒性综合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柑橘植株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并以此进行品种间抗寒性评价。【方法】以江西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Nanfengmiju’)、金沙柚(C.grandis‘Jinshayou’)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研究强冷空气过程对3个柑橘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荧光特性、活性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上述生理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3个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结果】强冷空气过程初期,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3个柑橘品种的叶绿素含量(Chla和Chlb)、最大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光饱和点(LSP)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气温回升期间,叶绿素含量、P_(max)、AQY、F_(v)/F_(m)和LSP的值随温度的回升而增加,整个强冷空气过程中南丰蜜橘的值均最大;3个柑橘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在整个强冷空气过程中,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H_(2)O_(2)和MDA含量的平均值以纽荷尔脐橙最大,金沙柚次之,南丰蜜橘最小;抗氧化化酶(SOD和POD)的活性在整个降温和升温过程中也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整体活性仍处在较高水平,且SOD和POD活性的平均值南丰蜜橘最小,纽荷尔脐橙最大。【结论】空气温度的骤然降低是柑橘生理生化参数变化的主要原因,3个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南丰蜜橘>金沙柚>纽荷尔脐橙。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的引种、生产布局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徐超苏敬王雨亭万水林胡新龙胡钟东刘布春
关键词:柑橘强冷空气保护酶活性耐寒性
广西一次冷空气过程前后Rossby波作用的对比分析
2021年
基于T-N波作用通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6年1月广西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前后两个阶段中大尺度环流以及Rossby波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冷空气活动过程前后阶段大气环流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中欧亚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明显,低纬度地区环流平直。第二阶段中欧亚低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增大,南支槽发展活跃;两个阶段中欧亚大陆上空均存在南北两支Rossby波列。第一阶段中北支波列调控了乌拉尔高压脊的发展以及横槽转竖,而南支波列调控了印缅槽的减弱,两者协同使冷空气更易南下。第二阶段南支波列主导了南支槽的发展东移,为该阶段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以及水汽条件;NAO与南北两支波列的活动密切相关,NAO由负到正的位相转变是第二阶段南支波列增强的可能原因。
覃皓
关键词:ROSSBY波冷空气环流

相关作者

李艳
作品数:133被引量:520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低温雨雪冰冻 寒潮 呼吸系统疾病 降水 大气环流
王琪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过程 风寒 指数对 EL
王式功
作品数:564被引量:6,753H指数:43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沙尘暴 气象条件 降水 呼吸系统疾病
马玉霞
作品数:146被引量:739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 META分析 压力性
肖安
作品数:31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水汽输送 WRF 大暴雨过程 WRF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