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9篇“ 凋落叶分解“的相关文章
区域互置模拟对亚热带3种典型树种凋落分解初期主场效应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亚热带3种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杉木和栓皮栎)凋落分解初期在区域尺度上的主场效应表现及潜在驱动机制,采集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原生土壤和凋落,在室内基于两地平均温度同时模拟同区域及跨区域的凋落互置分解实验,比较了3种类型凋落126 d内在特定温度不同土壤互置条件下质量损失率和氮释放率的主场效应特征。结果发现:(1)凋落类型及分解时间显著影响凋落的质量损失率和氮释放率,整个实验期间栓皮栎凋落表现出最大的质量损失率和氮释放率(分别为32.43%和33.51%),而杉木凋落的质量损失率相对较低(15.35%);(2)同区域互置条件下,栓皮栎凋落仅在北亚热带土壤上表现出氮释放主场负效应(-28.35%),而马尾松凋落在南亚热带土壤上同时表现出质量损失和氮释放的主场负效应(分别为-3.20%和-17.65%),杉木凋落在南亚热带土壤上表现出质量损失正效应(2.13%);跨区域互置条件下,无论主场在北亚热带还是南亚热带,栓皮栎凋落皆表现出质量损失或氮释放的主场负效应(-57.55%~-3.70%);而马尾松和杉木凋落在主场为北亚热带时其质量损失或氮释放表现出主场负效应(-31.76%~-4.40%),在主场为南亚热带时二者表现出主场正效应(3.78%~58.43%);(3)相较于同区域互置,跨区域互置条件下凋落质量损失主场增加量(ADH)和氮释放ADH的幅度及其主场效应表现频次相对增加;阶段的质量损失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而同区域互置条件下,氮释放ADH与微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跨区域互置条件下,氮释放ADH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亚热带3种典型树种凋落分解的主场效应受温度、凋落类型、分解时间和土壤微生物的综合影响,而除基质质量外,温度可显著制约跨区域互置条件下凋落的主场效应表现。
俞珺慈周长剑戴渺鸿晏召贵滕明君王鹏程何伟曾立雄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质量损失率主场效应
杉木鲜凋落和枯凋落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凋落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能够释放养分元素以供生物吸收利用,分解所释放的养分物质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是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地球上大约有3800万km2的森林,每年产生大约1...
龙瑜
关键词:酸雨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杉木
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凋落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以地带性植被建群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的凋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物袋排除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分析常绿阔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凋落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以米槠凋落完全分解为研究期间,共捕获土壤无脊椎动物6417头,隶属3门12纲27目114科,其中白蚁科为优势类群。2种林分凋落分解过程中总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度均于30 d到达峰值,而中小型为15 d,类群数均在91 d达到峰值,整体的动态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常绿阔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度和类群数显著降低,其中中小型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度的响应更为迅速,降低了33.67%;林型转换后,土壤无脊椎动物各功能群个体数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杂食性土壤无脊椎动物对林型转换最为敏感,降幅达37.85%;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均有所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温度是调控凋落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总解释率达22.4%。可见,亚热带常绿阔林转换为人工林的森林林型转换会导致森林地表理化特征变化,使得米槠凋落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更为简化,进而可能影响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凋落分解的贡献,最终深刻作用于亚热带森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苏俊朱贵青张雪吴捷录王定一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群落结构
雪被减少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分解过程中化学组分动态特征的影响
凋落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过程,其化学组分特征能够表征凋落分解能力,并在分解过程中指示分解进程。冬季雪被作为高寒地区关键的生态因子,其覆盖深度的变化可能影响亚高山森林凋落分解,但目前缺乏系统...
陈玉莲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亚高山森林
太子山马尾松人工林改造对林地凋落分解的影响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在木材生产、固碳增绿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长江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受人为干扰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危害严重...
王滇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难降解物质微生物生物量
气生小球藻附着对3种凋落分解过程的影响
2024年
本研究探究了气生藻类在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内在机理。以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小青冈(Quercus myrsinifolia)和光亮山矾(Symplocos lucida)凋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接种2种浓度的气生小球藻进行分解控制试验,探究气生小球藻附着对凋落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附生小球藻添加对凋落质量损失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树种凋落的质量损失有显著差异,两者间无交互作用;(2)不同树种凋落分解速率对藻浓度处理的反应不同;(3)凋落自身性状对其质量损失影响强烈;(4)附生小球藻添加对土壤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树种凋落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分解者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主要受控于凋落自身性状,而气生藻类附着对分解体系中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因而,局域环境中凋落分解主要受到片自身性状的影响,气生藻类附着对凋落分解过程无显著影响。
蒋钰玲钱书蕊章晨露王钰莹王鹏陶建平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叶片性状气生藻类
穿透雨量减少对马尾松、油茶及其混合凋落分解的影响
凋落分解作为地表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对维持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重大。据统计,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地区降雨减少的强度和频率正在逐年增加,这可能会影响该地区森林凋落分解过程。然而,降雨减少对亚热带...
郭艳
关键词:马尾松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微生物特征
灌木去除下锐齿栎林凋落分解变化对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
林下灌木功能群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森林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凋落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分解受到微环境和凋落物...
李京芮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
外生菌根真菌对川西亚高山云杉凋落分解的影响 ——以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为例
凋落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和养分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森林转换是土地利用改变的常见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造成了土壤养分和有机碳的损失。而外生菌根(ECM)真菌能够通过分泌酶或与腐生真菌之间相互作...
高浩英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外生菌根真菌凋落叶分解
喀斯特11种典型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分解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
2024年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自然丰度法区分凋落和土壤来源CO_(2)并量化土壤激发效应,比较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分解及其激发效应的差异,探讨凋落分解及其激发效应与凋落物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在碳相关化学性质(水溶性碳、半纤维素和单宁含量等)、养分含量(磷和镁含量等)及化学计量特征(碳磷比和氮磷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程度变异。(2)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分解及其诱导的土壤激发效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整个培养实验期间,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平均分解了35.3%,其中海南椴分解最快,达到50%,而青冈栎分解最慢,仅分解16.5%。(3)总体上看,凋落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5.1 mg C kg^(-1)土壤d^(-1))是对照土壤呼吸速率(2.3 mg C kg^(-1)土壤d^(-1))的2.2倍,凋落添加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平均达到37.6%;其中海南椴、割舌树和任豆凋落输入则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抑制程度分别为-13.2%、-6.9%和-22.5%),产生负激发效应。(4)凋落分解与非结构性碳(r=0.63,P=0.04)和水溶性碳(r=0.91,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含量(r=0.64,P=0.03)、纤维素(r=0.62,P=0.04)和锰含量(r=-0.63,P=0.04)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碳、钾和钙含量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分解变异的98%;然而,凋落性状与土壤激发效应强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归还角度考虑,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树种可以选择光皮梾木、海南椴、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等凋落分解较快的树种,以促进土壤养�
巢林巢林陈健卢卫福马琳李忠国李忠国黄柏华明安刚胡宝清刘艳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相关作者

胡庭兴
作品数:355被引量:3,946H指数:3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巨桉 核桃 模拟氮沉降 氮沉降 凋落叶分解
陈洪
作品数:224被引量:554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凋落叶 凋落叶分解 化感作用 包装盒 断奶仔猪
胡红玲
作品数:65被引量:658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凋落叶 凋落叶分解 巨桉 桢楠 幼树
杨万勤
作品数:357被引量:4,802H指数:3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凋落物分解 凋落叶 亚高山森林 土壤动物
张健
作品数:1,048被引量:7,052H指数:4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巨桉 土壤动物 马尾松人工林 巨桉人工林 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