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8篇“ 凝聚法“的相关文章
- 复合凝聚法制备山奈酚微胶囊及对剧烈运动所致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
- 2025年
- 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山奈酚(Sodium alginate/chitosan-kaempferol,SA/CSKae)微胶囊,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稳定性试验考察该微胶囊的性质。通过建立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小鼠模型,研究该微胶囊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确定SA/CS-Kae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32%、壳聚糖质量浓度1.62%、氯化钙质量浓度5.34%、海藻酸钠与山奈酚质量比为3.18:1。在此条件下,所得微胶囊的包覆率达到(86.4±0.3)%。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山奈酚被包覆在微胶囊内,热稳定性良好,可在室温下长期存放。按照200 mg/kg剂量灌胃,山奈酚能够提高小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有效减少丙二醛的生成量,对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相同灌胃量(200 mg/kg)的山奈酚相比,SA/CS-Kae微胶囊可进一步减轻剧烈运动导致的小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其体内抗氧化作用更佳。
- 曲扬刘振红
- 关键词:山奈酚海藻酸钠微胶囊氧化应激
- 复凝聚法制备泡椒香精微胶囊及工艺优化
- 2024年
- 本研究探讨壁材浓度、壁材比、芯壁比、固化剂添加量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有效载量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为壁材浓度1.06%,芯壁比2.1∶1 g/g,壁材比2.2∶1 g/g,固化剂添加量0.1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泡椒香精微胶囊包埋率达81.1%。
- 唐人杰周晓群杨春梅李敏婕何庆黄静罗丹后鹏飞郝天赐
- 关键词:微胶囊复凝聚法冷冻干燥
- 复凝聚法制备河蟹酶解液微胶囊乳液的工艺优化
- 2024年
- 为使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在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浓的蟹味,避免蟹味挥发,采用复凝聚法将RCEL制备成微胶囊乳液。分别选择明胶-海藻酸钠溶液和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溶液复配作为壁材,以RCEL为芯材,研究复凝聚条件中,溶液的pH值、壁材配比、壁芯比对微胶囊乳液成囊效果的影响,并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微胶囊形态,感官评定蟹味强弱。结果表明:选择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4.0、明胶和海藻酸钠配比为2∶1、壁芯比为1∶3;选择明胶-CMC-Na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3.4、明胶和CMC-Na配比为2∶1、壁芯比为1∶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CEL微胶囊呈圆球形、量多、个体均匀,乳液复热后可以闻到较浓的蟹味。本研究可为后续RCEL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符慧靖李彦于德阳马俪珍
- 关键词:河蟹复凝聚法微胶囊
- 清洁高效正弦交流电凝聚法去除工业熔炼废水中的Ni^(2+)
- 2024年
- 重金属污染加剧导致淡水资源短缺,电凝聚法以其可持续性和低成本优势在工业熔炼废水处理中展现巨大潜力。本文采用清洁高效的双铁电极正弦交流电凝聚技术处理含Ni^(2+)废水。在电解时间为25 min,电流密度为15 mA/cm^(2),初始pH为7的操作参数下,能有效处理100 mg/dm^(3)含Ni^(2+)废水,Ni^(2+)去除效率为98.5%。本研究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 刘真贞张煦黄霞向紫杨盛田陈梦蝶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
- 2024年
- 乳化剂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系列、Tween系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的形成与否与水乳的稳定性有关联。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稳定,均能制备出微囊。
- 侯岭高璇
- 关键词:复合凝聚法乳化剂HLB值
- 基于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及其稳定性表征
- 2024年
-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0。在此基础上,以红曲色素包埋效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添加量1.5%、芯壁比2.89∶1、凝聚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包埋效率为85.06%。对红曲色素微胶囊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光稳定性及体外模拟胃肠道释放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显著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和贮藏稳定性,且在低温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最为稳定;通过模拟红曲色素及其微胶囊的光降解过程,发现红曲红色素和橙色素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黄色素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微胶囊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微胶囊体系对延缓红曲色素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有良好的效果,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明显高于模拟胃液,这表明微胶囊体系可以很好地控制红曲色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 陈师昀宋畅陈艺玲侯思文梁梓华李文龙吕旭聪吕旭聪
- 关键词:红曲色素复合凝聚法微胶囊稳定性
- 基于静态凝聚法的蜂窝芯轴向变胞元非均匀排布优化
- 2024年
- 为了有效改善蜂窝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提出利用静态凝聚法实现变胞元的几何参数和非均匀排布同时优化的方法。根据卡氏定理,推导胞元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沿轴向均匀划分蜂窝芯为若干列子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得到子结构的刚度矩阵;采用静态凝聚法建立超单元刚度矩阵,依据超单元节点编号装配获得蜂窝芯的整体刚度矩阵;计算蜂窝芯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并与ANSYS结果比较分析。以子结构的个数以及胞元的夹角、夹板宽与斜壁长之比为设计变量,胞元的等效弹性模量最大和蜂窝芯的变形最小为设计目标,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研究蜂窝芯优化前后的静、动态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胞元非均匀排布优化后,最大的位移、应力、应变均明显减小,且激励频率等于第二阶固有频率时振动最为强烈。研究结论可为蜂窝结构变胞元排布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张旭王子沱李伟
- 关键词:蜂窝芯
- 复凝聚法包封茶树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 2023年
- 茶树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但是茶树精油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在光或氧作用下容易变质。为了提高茶树精油的稳定性,实验先用共沉淀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茶树精油和β-CD包合物最佳的芯壁比为7(mL):10(g)。然后将包合物通过复凝聚法制成复合微胶囊,最佳制备条件是: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2%,明胶、阿拉伯胶复合物与β-CD的质量比为0.5。利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测定茶树精油包合物和复合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观形态。通过TG和DSC分析,了解茶树精油包合物和复合微胶囊受热后的变化。采用加速释放实验测定茶树精油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茶树精油复合微胶囊不仅可以提高茶树精油的热稳定性,而且茶树精油接近均匀释放,且释放速率低于茶树精油包合物的释放速率。
- 赵帅庄媛媛杨华
-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复凝聚法
- 超声复凝聚法制备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_(1)纳米胶囊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_(1)纳米胶囊。采用控制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明胶浓度、海藻酸钠浓度、维生素B_(1)浓度、pH、固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胶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0.8%、海藻酸钠浓度0.8%、维生素B_(1)浓度2.5%、pH为4.2、固化时间15min、温度55℃。制备的纳米胶囊包封率为42.68%,载药量为31.27%。
- 刘欣金明远翟江丽
- 关键词:海藻酸钠明胶纳米胶囊
- 藏红花花瓣精油复凝聚法微胶囊的研制及其抗菌棉的制备
- 近年来,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天然植物精油具有优异的天然抗菌性能,可以应用于制备天然抗菌功能的纺织品。然而精油的强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差等特点,导致精油无法直接应用于纺织品上,所以开发一种天然绿色的且稳定的...
- 刘苏
- 关键词:微胶囊复凝聚法
相关作者
- 顾相伶

- 作品数:65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
- 研究主题:水凝胶 微胶囊 昆虫激素 十二醇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童国林

- 作品数:92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麦草 木质素 活性染料 偶氮型 胶黏物
- 王炼石

- 作品数:228被引量:63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增韧作用 硫化胶 粉末橡胶 炭黑 EPDM
- 秦昀昌

- 作品数:23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胶黏物 凝聚法 脱墨废水 超声波协同 表面活性剂
- 张兴凯

-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氧化铈 PH值 静电 凝聚法 纳米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