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78篇“ 凝血功能检测“的相关文章
- 一种肝脏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脏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仪,包括:用于起承载限位作用的箱体、箱体上端内侧嵌套安装的凝血检测仪本体、凝血检测仪本体上端外侧嵌套设置的箱盖和箱体前下端内部开设的空腔;还包括:所述箱体的外端下侧粘贴固定有对称设...
- 林书彪
- 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DVT组(n=53)和DVT组(n=27)。检测所有患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D-D、PT、APTT、TT、FIB、INR,分析D-D、PT、APTT、TT、FIB、INR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中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D-D、FIB均高于非DVT组,PT、APTT、TT均短于非DVT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的AUC高于6项单独预测。结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
- 王淑玲郭腾捷
-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病变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全自动凝血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设为研究组。轻度患者70例,重度患者50例,设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检测;计算不同浓度凝血七项不精密度CV值;测定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评判Fib、D-D、FDP、AT-Ⅲ的携带污染率,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和轻度组相比,研究组和重度组的APTT、PT、TT、AT-Ⅲ水平降低,Fib、D-D、FDP水平升高(P <0.05);APTT、PT、Fib不同浓度(正常、中度、高度)水平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0.475%~2.664%、0.632%~1.066%、1.995%~3.615%;单水平项目TT、D-D、FDP、AT-Ⅲ的CV批内分别为0.712%、4.241%、6.301%、5.441%;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较好,但Fib CV略大;Fib、D-D、FDP指标水平的判定标准均≤10%。结论 对子痫前期患者通过全自动凝血仪进行凝血七项检测,能够显著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于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依据,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 王涛刘崇东高志琪
- 关键词:子痫前期全自动凝血仪携带污染率
-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检测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2024年
-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人群治疗期间,开展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的所得意义。方法 录入被研究者的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所有研究者均有相同诊断,即凝血功能障碍。200例患者选入该项研究。随机抽样法作为分组的执行依据。每组入选100人。接受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的小组,定义为参照组。其余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测,为试验组。对比不同小组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液输注情况。结果 试验组凝血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关于血常规指标、血液输注量所得数据更为优异(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参数指导输血治疗方案的应用,能够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液输注量。同时,此种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调节凝血功能,对提高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韦暖芳莫胜福
- 关键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
- 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46例乙肝患者,46例肝硬化患者,以及46例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分析各指标。结果 比较健康体检,乙肝和肝硬化指标存在差异,肝硬化凝血功能较体检人群更差(P<0.05)。结论 凝血功能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具有临床意义,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价肝硬化病情变化。还可以提前预判出现和凝血的风险,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 刘思佳邵碧波李益廷
- 关键词:凝血功能肝硬化乙肝
-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部分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危急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部分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危急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和足月组,各100例。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指标的危急值参考范围。结果:足月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早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足月组AP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42.02~77.62 s,P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2.01~17.42 s,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4.53~19.03 s,FIB危急值参考范围为下限1.32~2.44 g/L;早产组AP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49.14~92.44 s,P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2.54~18.94 s,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5.41~23.51 s,FIB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11~3.00 g/L;结论:新生儿出生初期需重视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积极建立指标危急值以及时进行病情预测。
- 单群
- 关键词: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测危急值
-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对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48例肝硬化患者以及48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试验组、对照组,以2021.1-2023.1期间作为研究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经检测试验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将凝血功能检测应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浆凝血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异常对疾病进行初步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疾病并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可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普及推广。
- 蒙君平
-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功能
- 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析T2DM(二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从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调取研究病历42份,时间2022年2月-2023年2月,分成两组,均为T2DM患者,但病情严重程度略有差异,试验组患者21例,患者现存微血管并发症,对照组21例,无微血管病变,比较组间患者凝血、糖化检测水平,分析2项检验方式在T2DM微血管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受试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较大,治疗前后各组HbA1c水平差异明显,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1c三项指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中HbA1c水平≥6.5%的患者16例,占比76.19%,FPG水平超过6.1mmol/L的患者15例,占比71.43%,试验组上述人数及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存在微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血糖水平更高,病情也更为严重,P<0.05;试验组APTT、TT、PT和FIB等4项凝血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微血管并发症可通过HbA1c、凝血四项检测进行鉴别,检测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可辅助糖尿病诊断,早期发现异常血管病变,及早治疗,减缓病情,保障患者健康。
- 邢志强王万清
- 关键词:微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
- 一种鼠断尾凝血功能检测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鼠断尾凝血功能检测装置,包括水箱、试管和断尾机构,断尾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切割组件。通过将鼠尾置于放置孔内,并使切断处位于两组刀片之间,然后通过旋转第一驱动件驱动两组安装杆带动两组刀片相对靠近移动,两组刀片相对...
- 吴银雨王亚玲杜云霞佘汉毛庆祥裴皓玉
- 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5)、重度组(n=20),检测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18),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凝血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短于中度组和轻度组,重度组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TT、PT、APTT长于死亡组,ATⅢ、D-D、FIB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T、PT、APTT、ATⅢ、D-D、FIB均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随着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TT、PT、APTT、ATⅢ、D-D、FIB水平均显著升更高,可用于指导临床判断预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 孟宪辉鄢丽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预后凝血功能
相关作者
- 张威

- 作品数:123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核酸 波导 单分子 电化学传感器 高通量
- 周连群

- 作品数:207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核酸 高通量 波导 传感器 单分子
- 韩媛媛

- 作品数:19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IGM检测 儿童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分析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 王改合

-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 研究主题: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 血液传播性疾病 输血 血小板四项参数
- 邓永东

- 作品数:35被引量:2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化 基因型 预后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