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6 篇“ 凝血纤溶活性 “的相关文章
凝血 纤溶 活性 检测对甲减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2017年 目的研究凝血 纤溶 活性 检测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70例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甲减组与重度甲减组,另选择同一时期60例来我院体检健康合格者最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三组D二聚体(DD)、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 酶激活的纤溶 抑制物(TAFI)、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t-PA)凝血 纤溶 活性 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其在诊断和预测甲减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甲减患者D-D低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高于常规对照组,重度患者D-D为高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TG及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机体凝血 纤溶 系统具有显著影响,检测凝血 纤溶 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参考价值。 陈檬 张燕 张红伟关键词:甲减 凝血纤溶活性 病情程度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 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U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凝血 纤溶 活性 相关指标[纤溶 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 酶原激活剂(t-PA)]及凝血 功能[血浆凝血 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 酶时间(TT)]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7.50%(P<0.05);两组较治疗前PAI-1、Fbg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PA、PT、a PTT、T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AI-1、v WF,Fbg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5),t-PA、PT、a PTT、TT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LMWH对老年UA患者的治疗,抗凝作用显著,临床应用安全。 鄢卫民 黄海燕关键词:心绞痛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血浆vWF:Ag、AT:A和t-PA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关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抗凝血 酶活性 (AT:A)和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t-PA)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HSP)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关系。方法选择HSP患者94例,按照D-二聚体(D-D)是否阳性分为D-D阳性组(49例)和D-D阴性组(45例);另选同期的健康就医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各组血浆vWF:Ag、AT:A、t-PA水平。结果 HSP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T:A和t-PA水平降低,vWF:Ag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阳性组vWF:Ag水平显著高于D-D阴性组,而AT:A和t-PA水平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试验组的AT:A和t-PA水平呈正相关(r=0.917,P<0.01;r=0.893,P<0.01)。结论血浆vWF:Ag水平与HSP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有关,AT:A和t-PA水平与HSP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凝血 和纤溶 活性 有关,三项生物指标对HSP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邵亚望 张熊 张孟孝关键词:VWF T-PA 凝血 纤溶 活性 失衡与子痫前期发病类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不同发病类型凝血 纤溶 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 纤溶 活性 失衡与不同发病类型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规律产检,并首次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妇130例,配对对照130例健康孕妇,分析比较其凝血 纤溶 相关指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者无论早发型或晚发型与正常妊娠者相比,凝血 酶原时间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者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 纤溶 活性 失衡与重度子痫前期无论早发型或晚发型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关系,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王贺 张士泰 孟涛关键词:子痫前期 早发型 晚发型 凝血纤溶活性 高温诱发脑梗塞发病的凝血 纤溶 活性 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气温骤升所形成的高温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梗塞的凝血 -纤溶 活性 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气温骤升的高温环境中诱发脑梗塞,检测高温刺激前后大鼠凝血 -纤溶 标记物F1+2和D-d im er的变化。结果:高温可以导致正常生理大鼠F1+2升高,D-d im er下降,且F1+2水平可在高温结束后恢复。高血压大鼠在未受高温刺激时F1+2和D-d im er(P<0.01)水平均低于正常生理组大鼠,在受到高温刺激时F1+2和D-d im er的波动呈现异常,表现为F1+2含量持续升高,而D-d im er的含量则下降。结论:机体对凝血 -纤溶 系统调节的异常是高温诱发脑梗塞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刘晓燕 崔玉鹏 郭霞珍 李立华关键词:高温 糖尿病患者血清对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凝血 纤溶 活性 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凝血 纤溶 活性 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胚胎视网膜组织内皮细胞(HREC),用糖尿病患者血清或正常人血清分别培养48h,应用ELISA法检测HREC释放的凝血 纤溶 因子;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 氧(ROS)水平;应用化学显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其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组织因子增多、尿激酶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降低和纤溶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加,与正常血清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人血清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内ROS生成增多,XOD水平升高,并且这种作用可被PKC激动剂促进,被PKC抑制剂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出现高凝血 、低纤溶 和氧化应激的功能改变,并且PKC的激活在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许世清 刘虹麟 李宓 叶丽亚 徐亚平 张文健关键词: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凝血纤溶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C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 纤溶 活性 与预后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凝血 与纤溶 功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于入院第2天晨采血样检测凝血 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随访半年,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原因再住院,心源性原因的死亡等为结局终点事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半年时结局终点事件共19例(24.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APTT(χ2=6.514,P=0.013)、Fib(χ2=6.341,P=0.028)、DD(χ2=9.156,P=0.008)和预后均有关系,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Fib(P=0.041,OR=1.413)及DD(P=0.019,OR=1.32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异常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广雄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预后 脂质代谢异常及凝血 纤溶 活性 失衡与子痫前期发病类型的关系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不同发病类型血脂及凝血 纤溶 指标的变化,探讨血脂代谢异常及凝血 纤溶 活性 失衡与不同发病类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收集病历,记录患者入院时或初次诊断时的血脂代谢及凝血 纤溶 指标,将早发... 王贺关键词:病理妊娠 子痫前期 脂质代谢 细胞病理学 文献传递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变化,探讨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老年CHF并MOF患者凝血 纤溶 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62例老年CHF及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并将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能量合剂)、依那普利组(常规治疗+依那普利)22例、氯沙坦组(常规治疗+氯沙坦)22例。3组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与3个随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t-PA)活性 、纤溶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 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 的检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CHF、老年CHF并MOF患者D-D,Fg,PAI-1,AngⅡ明显升高,t-PA活性 明显降低(P<0.01);②常规治疗组D-D,Fg,t-PA,PAI-1,AngⅡ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PA活性 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杨秀英 李静关键词:心力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 依那普利 氯沙坦 抗血小板制剂对射频消融术前后vWF、血小板和凝血 纤溶 活性 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消融技术后血栓栓塞的机制和预防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在我科行射频消融术的室上速患者158名,年龄15~61岁,其中右侧旁道12例,双径路62例,左侧旁道84例。随机分为五组,组Ⅰ(n=31)术前未服抗血小板制剂,术后立即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组Ⅱ(n=32)术前3天始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组Ⅲ(n=30)术前3天始服用氯吡格雷75mg1/日;组Ⅳ(n=32)术前3天服用阿斯匹林0.3g+氯吡格雷75mg1/日;组V(n=33)术前3天始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术后皮下注射速避凝0.4ml1/日。分别于入院后、电生理检查前即成功放置鞘管后、消融前即静推肝素前、消融后即刻、消融后24h采血。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结果:①组ⅠGMP-140水平自穿刺后即开始上升,射频消融术后24小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穿刺后电生理检查前明显升高为30.41±5.67ng/m(lP<0.05),而射频消融术后升高为60.4±12.79ng/m(lP<0.05),但组Ⅱ、Ⅲ、Ⅳ、V尤其是组ⅣGMP-140水平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P<0.05)。②组ⅠD-二聚体水平自穿刺后即开始上升,射频消融术后24小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穿刺后电生理检查前明显升高为0.58±0.22mg/L(P<0.05),而射频消融术后升高为1.50±0.56mg/L(P<0.05)。组Ⅱ、Ⅲ、Ⅳ、V尤其是组ⅣD-二聚体水平与组Ⅰ相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0.05)。③血浆vWF的水平:各组vWF水平自血管穿刺结束后即明显升高(P<0.05),射频消融术后组Ⅰ、Ⅲ升高明显,而组Ⅱ、Ⅳ、VvWF水平只有轻度升高(P<0.05),各组vWF水平在术后24小时仍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④血浆GMP-140、D-二聚体、vWF在射频消融前后的改变与累及放电量、放电时间、放电次数、消融时间及肌钙蛋白I等无关(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可导致GMP-140、D-二聚体的明显升高呈血栓前 谢芳元 张清 刘兵 王海昌 张荣庆 程何祥关键词:射频电流 GMP-140 VWF
相关作者
熊亮 作品数:49 被引量:270 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研究主题:贞清方 老年患者 耐药性 病原菌 2型糖尿病 刘浩 作品数:29 被引量:127 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贞清方 口服液 糖尿病肾病 大肠癌 MMP-2 刘志高 作品数:17 被引量:210 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刺芒柄花素 抗肿瘤 黄芪注射液 雌激素样作用 血脂 张文健 作品数:77 被引量:223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胰岛Β细胞 胰岛 内皮细胞 糖尿病肾病 胰岛Β细胞凋亡 叶丽亚 作品数:35 被引量:241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细胞 T细胞亚群 血脑屏障 功能特性 体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