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篇“ 分支系统学“的相关文章
- 基于形态特征的地图衣属地衣分支系统学研究
- 2021年
- 通过对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23个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分析为地图衣属地衣种间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对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23个形态性状进行编码,以地图衣科的表衣属(Epilichen)与瘤衣属(Catolechia)代表种袖珍瘤衣(Catolechia wahlenbergii)和粗糙表衣(Epilichen scabrosos)作为外类群,利用PAUP对形态学特征矩阵进行最大简约法(MP)分析,同时与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经简约分析,得到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显示:地图衣属地衣根据子囊孢子的类型明显分为两支,分别由子囊孢子双胞型与子囊孢子砖壁型或亚砖壁型地图衣组成,其中,小地图衣与微地图衣,地图衣、淡黄色地图衣与大孢地图衣,蜥羽地图衣和绿孢地图衣分别聚在一个分支,研究结果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是对一些物种的位置,分子系统发育结果和基于形态特征的系统发育树存在差异,从分支系统学结果可知,子囊孢子的类型是地图衣属重要的分类特征,可为地图衣属系统进化位置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 古力娜·哈纳特李作森艾尼瓦尔·吐米尔
- 关键词:地图衣属形态学特征分支系统学系统发育关系
- 中国反鸟类分支系统学研究进展
- 2019年
- 反鸟类属于鸟胸骨类的一支,是中生代鸟类中报道最多的类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统计了我国迄今为止已正式报道的反鸟类化石名录,正式报道的新属种已达53个。本文宏观介绍了分支系统学,及其在古鸟类研究中的意义与研究现状,讨论了在分支系统学研究框架下中生代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详细论述近年来反鸟类分支系统学发育结构。
- 石鹤翾李莉
- 关键词:中生代反鸟分支系统学系统发育
- 基于形态特征的真藓属(Bryum Hedw.)植物分支系统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以中国产10种真藓属(Bryum)植物、2种银藓属(Anomobryum)植物、2种大叶藓属(Rhodobryum)植物、2种丝瓜藓属(Pohlia)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1个植物形态学性状进行分支分析,并对16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矩阵进行了MP法分析。结果表明:真藓属、银藓属与大叶藓属类群组成的分支中,靴带值(Bootstrap)为94%,作为一个大分支,证明丝瓜藓属与银藓属、真藓属和大叶藓属位于不同的亚科。银藓属中的2个种和大叶藓属中的2个种的Bootstrap值分别为99%和100%,说明银藓属和大叶藓属均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存在。
- 李利博赵建成
- 关键词:真藓属分支系统学
- 甘肃省乌头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 2018年
- 为确定乌头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为乌头属的分类提供参考,基于25个形态学性状,运用Phylip软件对甘肃乌头属植物13个种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乌头属的13个种大体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祁连山乌头、伏毛铁棒锤、铁棒棰的分支关系最近,其次是和褐紫乌头、甘青乌头的关系较近;一组是西伯利亚乌头、聚叶花葶乌头、高乌头、白喉乌头,是关系较近的四个种。露蕊乌头、松潘乌头、川鄂乌头、弯喙乌头和以上两组间及彼此间关系稍远。
- 崔艳戚鹏程王小立
- 关键词:乌头属系统发育形态学性状
- 中国古星珊瑚(Palastraea McCoy,1851)分支系统学研究
- 2014年
- 中国确切报道的古星珊瑚(Palastraea)共15种(不包含比较种、近似种等),包含1个广布种和14个中国地方种。部分学者以间壁形态为依据将其细分为多个属(Acmoheliophyllum,Palaeosmilastraea,Parapalaeosmilia)。通过对这类珊瑚某些种的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发现即使在单个群体中,间壁形态随着切片位置不同也有变化,该性状不宜作为分属标准。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属的建立是否合理,本文选取了16个性状,对中国报道的14个地方种中的13个种进行了分支分析,获得两个支序图并生成一个严格合意树。合意树表明,细分出的3个属均不为单系类群,它们仍应归入同一个属;支序图表明,互为姊妹群的Palaeosmilastraea gracilis和P.gyorxtungensis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有多数性状完全一致,且产于同地点同层位,可能为同一种。
- 林巍王向东
- 关键词:分支系统学分类学
- 华南地区三叠纪鱼龙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 自第一件鱼龙标本的发现以来,鱼龙类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至上个世纪末,与侏罗纪保存完整精美的化石材料相比,三叠纪的鱼龙除部分属种外,多数未发现完整的个体,使其形态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自1999年...
- 季承江大勇Ryosuke MotaniAndrea Tintori
- 关键词:鱼龙三叠纪
- 赖草属植物的表型分支系统学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21个形态性状,对34个赖草属类群进行了表型分支分析。经简约分析,得到了70颗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显示:①赖草属在形态上为高水平的分化,在组间及种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变异,不支持现有的赖草属分组;②北美的赖草属植物与欧亚大陆赖草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远;③L.duthiei、L.duthieivar.longearistatus和L.coreanus与其他赖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其从猬草组合到赖草属中。鉴于性状状态间存在着较多的平行和逆转进化,同时性状状态间的演化可能平行的、多次的或者是特化的,这样复杂的演化关系很难通过简约化的分支分析来重建,结合细胞学和DNA序列分析很可能是必需的。
- 沙莉娜凡星杨瑞武王晓丽周永红
- 关键词:赖草属形态学性状分支系统学系统发育关系
- 柳属的分支系统学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基于61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以杨属为外类群对柳属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简约性分析,得到了21个同等简约的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支持柳属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但不支持将钻天柳属和心叶柳属从柳属中划分出去独立成属,也不支持对柳属进行属级水平上的细分,后两个结果得到孢粉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支持。柳亚属为一个单系分支,皱纹柳亚属和黄花柳亚属也形成了一个单系分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将柳属划分为钻天柳亚属、柳亚属及黄花柳亚属3个亚属。由于较低的靴带支持率,其系统发育关系难于探讨。鉴于分支分析的一致性指数、保持性指数、各分支内部的支持率均不高,柳属的属下分类系统的划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陈家辉孙航杨永平
- 关键词:柳属分支系统学形态学性状系统发育关系
- 泥盆纪枝蕨纲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 薛进庄郝守刚
- 关键词:泥盆纪分支系统学
- 木犀属的分支系统学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基于22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对木犀属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利用PAUP*计算机程序分别构建了最大简约树(MP)和距离树(NJ、UPGMA),所得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基本上支持P.S.Green的经典分类,圆锥花序组聚为一类,管花木犀组、离瓣木犀组和木犀组聚为一类.木犀组又可以分为2个分支:蒙自桂花、毛木犀、齿叶木犀、岛屿木犀、柊树、坛花木犀、毛柄木犀、狭叶木犀、宁波木犀聚为一个分支;野桂花、桂花、网脉木犀、短丝木犀、显脉木犀、细脉木犀、石山桂、高氏锐叶木犀、红柄木犀和锐叶木犀聚为另外一个分支.除了红柄木犀和无脉木犀外,其结果与经典分类完全相同.不过,管花木犀组、离瓣木犀组和木犀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本研究中无法确定,需要分子手段进一步研究.
- 卢龙斗邓传良常生辉高武军秦瑞云季春峰向其柏
- 关键词:木犀属分支系统学形态学性状系统发育关系
相关作者
- 薛进庄

- 作品数:51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晚泥盆世 石松植物 泥盆纪 多样性 早泥盆世
- 蔡联炳

- 作品数:46被引量:31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禾本科 鹅观草属 赖草属 叶表皮 叶片表皮
- 周志钦

- 作品数:149被引量:1,295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柑橘 苹果属 变叶海棠 苹果属植物 小金海棠
- 杨君兴

- 作品数:206被引量:80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滇池金线鲃 白鱼 催产剂 鱼苗饲养
- 宋妍妍

- 作品数:11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笔石 生物地层 奥陶纪 奥陶系 生物地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