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篇“ 分泌颗粒“的相关文章
分泌颗粒蛋白Ⅱ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Ⅱ(SCG2)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基于SCG2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33例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73例,年龄(53.70±12.08)岁。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n=93)和验证集(n=40)。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长径、淋巴转移、TNM分期、肝转移、周围组织受侵、肿瘤组织学分级、糖类抗原(CA)19-9等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每个样本的SCG2表达量。通过查阅门诊记录或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信息。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列线图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果AJCC分期Ⅲ~Ⅳ期pNET患者的SCG2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组织学分级G3级pNET患者的SCG2表达量高于G1~G2级患者,年龄>60岁pNET患者的SCG2表达量高于≤60岁患者,CA19-9>30 U/L pNET患者的SCG2表达量高于CA19-9≤30 U/L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3.132,95%CI:1.212~8.096,P=0.017)、肝转移(HR=2.685,95%CI:1.002~7.192,P=0.049)、组织学G3分级(HR=3.692,95%CI:1.229~11.088,P=0.011)、SCG2表达量高(HR=52.181,95%CI:38.476~108.118,P=0.002)的pNET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短的风险高;肿瘤长径长(HR=1.297,95%CI:1.088~1.545,P=0.004)、组织学G3分级(HR=19.625,95%CI:5.276~88.634,P<0.001)、SCG2表达量高(HR=39.454,95%CI:17.317~97.263,P<0.001)的pNET患者,总生存时间短的风险高。基于这些指标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符合度。无病生存率列线图模型和总生存率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pNET患者术后1、3、5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结论SCG2表
杨吴翰王淑彬张志磊贾聿明郭淏彭利
关键词:胰腺肿瘤列线图预后
高表达分泌颗粒蛋白Ⅱ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分泌颗粒蛋白Ⅱ(SCG2)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组织芯片(包括96个癌组织和84个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SCG2的表达量并分析SCG2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检测化疗药物奥沙利铂(Oxa)处理结直肠癌细胞系后的SCG2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SCG2敲除(SCG2-KO)的DLD1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检测SCG2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用高浓度奥沙利铂持续处理DLD1细胞构建了对奥沙利铂耐药的DLD1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耐药株的SCG2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SCG2表达量更高(P<0.0001),且更高的肿瘤N分期和临床分期患者结直肠癌组织SCG2阳性表达率更高。奥沙利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系可以显著增加其SCG2的表达量(P<0.05)。反过来,敲除SCG2降低了DLD1细胞对于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P<0.05)。机制研究发现SCG2敲除后凋亡相关分子表达量上调。并且,相较于亲本细胞株,SCG2在奥沙利铂耐药的DLD1细胞株(DLD1-OXAR)中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SCG2是一个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基因,且能够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邓金海潘腾周广林高悦彭伟雄魏玮吕纯鑫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
分泌颗粒酶B的调节性B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所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受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诱导器官移植术后免疫耐受是移植科医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研究发现,调节性B细胞(Breg)在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泌颗粒酶B(GrB)的Breg(GrB^+Breg)的发现和特点、Gr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GrB^+Breg在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GrB^+Breg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刘子希李先亮贺强朱继巧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耐受颗粒酶B调节性B细胞免疫调节围手术期管理
分泌颗粒酶B的调节性B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传统观念认为,B细胞主要通过抗原递呈、分泌抗体及合成炎性细胞因子等方式启动和活化自身免疫系统,在抗感染或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丽玲胡凡磊苏茵
关键词:分泌抗体颗粒酶B调节性自身免疫系统抗原递呈
一种蜡梅花调节内分泌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t;b&gt;一种蜡梅花调节内分泌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保健颗粒,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蜡梅花&lt;/b&gt;&lt;b&gt;25-30&lt;/b&gt;&lt;b&gt;份、五叶泡&lt;/b&gt...
陈喜军
文献传递
HAP1调控胰岛β细胞分泌颗粒向细胞膜募集的微丝依赖性运输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1,HAP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能与亨廷顿病基因产物亨廷顿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在大鼠和小鼠中,HAP1具有HAP1...
王志勇
关键词:胰岛Β细胞
HAP1通过介导胰岛素分泌颗粒与KIF5B的相互作用调节胰岛素分泌颗粒在胰岛β细胞内运输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1,HAP1)作为一种与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致病基因产物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htt)结合...
吴红年
关键词:胰岛Β细胞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分泌颗粒
文献传递
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颗粒上Ⅲ型IP3受体的免疫电镜定位分析
2012年
研究Ⅲ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Ⅲ型)在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颗粒上的定位。利用免疫电镜技术,5nm胶体金标记IP3R-Ⅲ型抗原后定位观察其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在胰岛β细胞中,金颗粒大量定位于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内部及颗粒膜上。在分泌颗粒表面的切线部位,也有金颗粒的聚集。本研究证明胰岛素分泌颗粒存在IP3R-Ⅲ型,提示IP3-IP3R3型可能参与了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杨璐卫静黄晓峰焦凯
关键词:胰岛Β细胞
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颗粒上Ⅲ型IP3受体的免疫电镜定位分析
研究背景: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当胰岛β细胞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的物质,如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乳糖、核糖等刺激后,分泌胰岛素经全身血液循环运输到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等靶组织...
杨璐
关键词:胰岛Β细胞免疫电镜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释放形式及其转运意义的透射电镜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胰岛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转运途径及其功能意义。方法对小鼠胰组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小鼠胰岛散在分布于胰腺小叶之间,主要由A、B两类内分泌细胞组成。胰岛内部和周围存在丰富的有孔型(50 nm)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内皮为开放连接型(0.5~1.5 μm),只存在于胰岛周围。胰岛细胞内含大量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200~500 nm),常见许多分泌颗粒靠近细胞膜或突出于细胞表面。在胰岛细胞周围的组织间隙内,也常见到与胰岛细胞内相似的分泌颗粒。结论小鼠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连同颗粒被膜整体释放;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更易通过淋巴管随淋巴转运,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曹雷王保芝何海燕史树堂赵玉珍刘贵生
关键词:胰岛小鼠

相关作者

王保芝
作品数:82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松果体 扫描电镜 家兔 胸导管 淋巴
薛宇阳
作品数:58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养精胶囊 益心康泰胶囊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精囊腺 泌尿生殖
金保方
作品数:501被引量:1,23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养精胶囊 辨治 徐福松教授 男科疾病 辨证论治
刘贵生
作品数:45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电镜 小鼠 分泌颗粒 电镜观察
崔慧先
作品数:217被引量:630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海马 雄激素 快速老化小鼠 SAMP8小鼠 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