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篇“ 划桨技术“的相关文章
- 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划桨技术动作特征分析
- 研究目的: 划桨动作技术是龙舟运动的核心技术,每一浆的划桨技术更是龙舟运动项目取胜的关键.对优秀龙舟运动员的水上划桨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分析完整周期内的划桨动作阶段,探索划桨技术的规律,找到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划桨动作阶...
- 梁君
- 关键词:龙舟运动划桨技术
- 我国男子精英龙舟运动员启航划桨技术与效果研究
- 研究目的: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我国精英龙舟运动员的划桨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合流体力学和运动学以及体育学科相关知识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划桨技术的合理性和龙舟项目的竞赛规律,指导龙舟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高龙舟竞技水平...
- 王龙周爱国胡微微
- 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高校龙舟队划桨技术训练中的运用
- 2023年
- 文章分析了运动技术迁移理论在高校龙舟队划桨技术训练中的运用。针对部分高校龙舟队划桨技术训练存在周期长、组织困难、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在训练中运用运动技术迁移理论能使队员更快地掌握龙舟划桨技术,便于教练组织训练,提升训练效果。作者着重介绍了两个针对龙舟划桨技术训练的运动技术迁移训练动作,希望能给予整体实力较弱且缺少经济支持的高校龙舟队以启示,进而促进龙舟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 冷承亮吴志勇
- 赛艇脚蹬板位置对划桨技术影响的量化评价与优化方法研究
- 研究目的:通过对赛艇脚蹬板不同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时划桨技术相关指标的量化监控,掌握脚蹬板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调整对划桨技术影响的一般规律,探索脚蹬板位置优化的方法,为优化脚蹬板位置、提高划桨效率提供指导。研究方法:以赛艇W...
- 李涛
- 关键词:赛艇划桨技术
- 基于国内外优秀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探讨
- 2022年
- 本文主要是采用SIMI MOTION运动分析软件探讨和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的使用,分析其在静水皮艇运动中运动员在划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得出以下的结论:划桨选手在进行水中拉浆技术的使用时左侧比例为68%:32%,右侧比例为68%:33%,左右两侧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大,两者之间的水中拉浆技术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桨频与划桨节奏看,划桨选手抓水时间比例增大,右侧桨频高于左侧桨频,随着桨频和划距之间的变化程度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差距基本保持在2.35m-2.40m之间遥划桨运动过程中艇速与抓水阶段速率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桨频与艇速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但是与划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划距的增大,桨频和艇速会随之发生改变,运动员在进行静水皮艇运动时需要将桨频的速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胜利的几率就越大。
- 石错
- 关键词:划桨技术
- 中华龙舟大赛女子组200M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 2021年
- 对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湖南长沙、贵州铜仁、四川成都站女子组200m直道赛前三名队员水下划桨3次现场双机同步二维平面拍摄,采用SIMI motion7.50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分析,力图通过我国女子龙舟队短划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出技术提高的科学改进措施。得出结论:划桨入水角度减少,水下做功将会更猛、更狠、更稳、更快,此时段为加速时段,桨与舟前行法线的越是减小,划桨的频率越快、拉桨幅度适当,水下做工深,划频与深度合理;出水快速,动作灵活,桨幅减小;空中复位较快、复位平均角度提高,下桨越快。直道划桨相同,频率为快速桨频,与各女队划桨风格相吻合。在位移、速度垂直方向上舟和人变化较小,其主要是水平方向上位移、速度,平均速度为4.07m/s左右,T入水阶段:T拉水阶段:T出水阶段:T复位阶段=4:5:3:5,直道划桨周期为0.59s。划桨是运动员在动坐标上的运动,与人在静坐标系的地面运动不同。
- 孔德志陈玉娟
- 关键词:划桨技术运动学分析
- 中国龙舟公开赛女子组500M直道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 2021年
- 对2019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海南万宁、长沙芙蓉、福建福州站女子组500m直道赛前三名队员水下划桨3次现场双机同步二维平面拍摄,采用SIMI motion7.50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分析,拟通过中国女子龙舟队直道划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探索出技术提高的科学改进方向。综述结论:划桨角度插入越小,将对水猛、稳、狠、快,此过程为加速阶段,桨页与龙舟前行法线的夹角变小;划桨频率快、拉桨幅度大,水下力度深,划桨频率与幅度调整合理;出桨快,动作灵活,桨幅变小;空中复位快,回桨平均角度速度增大,幅度增大。直道划桨不变,频率为中快桨频,与各龙舟队划桨风格相符合。在位移、速度垂直方向上龙舟和人变化较小,其主要是水平方向上位移、速度,平均速度为7.07m/s左右,T插桨时段:T拉桨时段:T出桨时段:T回桨时段=6:7:5:7,直道划桨周期为0.81s。划桨是运动员在动坐标上的运动,与人在静坐标系的地面运动不同。
- 孔德志陈玉娟
- 关键词:中国女子划桨技术运动学分析
- 中华龙舟大赛男子组500米直道赛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对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湖南芙蓉、江苏南京、广东佛山站的男子组500米直道赛领桨前三名的划桨选手三次现场双机同步二维平面拍摄,采用SIMI motion7.50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分析,拟通过职业男子组500米直道赛水下划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出先进技术与规律科学的改进方向。综述结论:划桨法线角度入水越小,在抓水时将会产生狠、稳、准、快,此过程为加速过程,划桨对龙舟运行法线的夹角变小;桨频快、划幅大,划桨吃水力度深;桨频与桨幅调配合理;复位快,动作轻盈,身体上下幅度降低,稍保持前倾姿态,划桨幅度变小;空中回桨快,复位前行夹角速度变大,划桨幅度增大。直道赛前行加快,划桨幅度保持一致,划桨频率为中快桨频,与职业男子组500米直道赛划桨风格相符合。在位移与速度垂直保持的前提下,龙舟和人位移变化小,其主要是水平位移垂直、速度向上的方向上,平均速度为5.07m/s左右,T插水阶段:T拉水阶段:T出水阶段:T复位阶段=5:6:6:4,直道赛划桨周期为0.68秒左右。划桨运动是运动选手在动坐标上的动力姿态,与人在静坐标系的地面运动不同。
- 孔德志陈玉娟
- 关键词:划桨技术运动学分析
- 赛艇WH1x运动员段静莉划桨技术动作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和借鉴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应用BioRow赛艇技术测试分析系统对里约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段静莉划桨技术动作特征进行分析,提供相应技术参数供参考。方法:通过实船测试获得段静莉各个划桨阶段的技术参数,从桨叶控制技术、划桨风格和艇速及艇加速度三方面对段静莉的划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1)段静莉的拉桨阶段的桨叶控制有待提高,特别是桨叶入水打滑角度和桨叶出水打滑角度均偏大,桨叶入水深,不利于拉桨后期做功效率;(2)段静莉回桨阶段桨叶控制技术良好,桨叶轨迹稳定性较良好,桨叶高度适中;(3)段静莉的划桨风格属于“卢森博格”的中发力模式;(4)艇速及艇加速度是评价运动员划桨技术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 李吉如梁东梅邓京捷廖红娟刘硕
- 关键词:划桨技术
- 中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 高崇刘静民曹春梅
- 关键词:赛艇划桨技术
相关作者
- 梁海丹

- 作品数:22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划桨技术 运动员 女子 优秀运动员 赛艇
- 潘慧炬

- 作品数:109被引量:36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运动员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学分析 生物力学 抓举
- 林辉杰

- 作品数:42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
- 研究主题:优秀运动员 运动员 划桨技术 掷铁饼 动作协调能力
- 赖寒

- 作品数:32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赛艇 优秀男子 测试分析 划桨技术 男子
- 应春意

- 作品数:28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运动员 划桨技术 女子 游泳 混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