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篇“ 初植密度“的相关文章
密度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刺槐造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分析了密度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刺槐造林的影响,旨在为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选择莘县某刺槐林基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不同的密度,分别为833、1111、1350、1667株/hm^(2),分析不同密度对刺槐林生存率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影响刺槐林的成活率和病害率,D3处理的成活率高于其他处理,病害率低于其他处理;D3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高于其他处理,比较为:D3>D4>D2>D1;D3处理1350株/hm^(2)密度下的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多于其他密度组,D3处理的灌木层物种数量和草本层物种数量分别是D4、D3、D1处理的2.33倍、2.33倍和1.75倍以及2倍、1.67倍和1.25倍。密度大时小径级木所占比例较大,而密度小时,大径级木所占比例较大。D3处理1350株/hm^(2)密度下的林木径阶分布相对均衡,林分总蓄积量相对较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对刺槐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密度小对大径级木影响比较大,密度设置为1350株/hm^(2),林木径阶分布更为均衡,因此应合理预设密度,确保林木径阶适宜,促进刺槐健康生长,提高林分总蓄积量。当然,在具体设置密度选择时,也要兼顾研究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在保证刺槐造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总体效益。
郭鲁雷岳宗杰耿玉军
关键词:初植密度刺槐林退耕还林土壤指标
杉木速生家系树高生长对密度的早期响应
2024年
为了筛选不同杉木速生家系适宜的密度,利用杉木第3代种子园中的5个速生优良家系,在5种密度下造林试验,分析了试验林3 a林龄时的树高生长和保存率差异。结果表明:3 a林龄时,树高异速生长性、累积生长量,保存率在两两家系间具有不同的差异关系。家系F1的树高异速生长性对密度具有敏感性,在2500株·hm^(-2)的密度下单株间分化较小,变异系数为31.51%,比变异系数最大的密度低9.02个百分点。除家系F2外的4个家系的树高累积生长量对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都在3500株·hm^(-2)的密度下具有最大树高生长优势。家系F2、F5的保存率对密度敏感,在3100株·hm^(-2)的密度下保存率可达93%以上。为每个家系筛选了适宜的密度,使这些家系造林3 a后的平均树高达到2.60 m,比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提高8.96%,单株间树高异速生长性降低10.93%,保存率提高5.54个百分点。
童浩
关键词:杉木初植密度树高
杉木幼龄林生长的良种与密度互作效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杉木不同良种和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互作效应,旨在揭示杉木受不同世代种子园良种和密度的影响规律,为杉木良种与密度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和密度互作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 a定位观测数据资料,分析2个世代杉木种子园良种(1代和3代)和4种密度(1667、3333、5000以及6667株·hm^(-2))交互控制下的林分生长动态效应。[结果]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除冠幅外,随林龄增长,密度负效应增强;蓄积量和断面积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随林龄增长,密度正效应增强。10~11a间,第3世代良种在低、中密度(1667和3333株·hm^(-2))条件下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断面积均显著高于第1世代良种,且增幅效应更强,此密度条件下,高世代良种的生长优势得到明显发挥,而两个良种的冠幅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大,高密度(5000和6667株·hm^(-2))下,不同良种间各生长指标差异均较小。良种对树高相对贡献率的变化起伏较大,但5 a后,良种相对贡献率明显低于密度。5a时,良种对胸径和冠幅的相对贡献率达最大,明显大于密度,此后,随林龄增长,良种相对贡献率逐年下降,在9 a时达到最低。对于单株材积、蓄积量和断面积,在整个调查期间,良种相对贡献率始终低于密度。[结论]为提高早期杉木人工林产量,可适当增大密度,由于低、中密度条件下更有利于高世代良种生长增益的发挥,所以,用3代良种造林时,可适当扩大密度范围,降低密度的下限,密度可下调至3333株·hm^(-2),单位面积产量与5000和6667株·hm^(-2)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用1代良种造林时,5000和6667株·hm^(-2)产量均显著高于1667和3333株·hm^(-2)。
李晓燕孙建军段爱国张建国
关键词:杉木良种初植密度幼龄林
密度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的密度,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43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12个不同密度(417~10000株/hm^(2))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冠形、干形)与健康状况(病级、感病指数)及土壤化学性质(pH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分析密度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依据土壤化学性质对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随着密度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存活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上升趋势,树高以及林分蓄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密度为1667~2500株/hm^(2)时,樟子松人工林的感病指数、存活率和林分蓄积量表现较优。②随着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度与樟子松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指标变异的解释率之和为68.43%,土壤有效磷是其中最主要的影�
尹明宇吴波乌云塔娜路伟伟
关键词:樟子松初植密度土壤化学性质科尔沁沙地
密度对不同杉木良种幼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对不同密度下3年生杉木良种的树高、地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筛选适宜种的杉木密度。结果表明:(1)良种对树高存在显著影响,密度对地径、单株材积存在显著影响。良种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杉木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均存在显著影响。(2)普通杉木、尤溪3代在低密度(2500株·hm^(-2))下,林分生长状况较好,且尤溪3代优于普通杉木;官庄红心杉在高密度(3300株·hm^(-2))下,林分生长状况较好。
连雲虹
关键词:杉木苗木栽培地径单株材积
协同提升人工用材林木材生产和碳汇的造林密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提升人工用材林木材生产和碳汇的造林密度方法,属于林学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收集;步骤2:基于生态系统过程和不同的密度,通过建立的参数和驱动数据库,运行TRIPLEX‑Mana...
马雪红王维枫高俊峰金典孙银吴永波于水强
滇南山地桉树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不同株行距密度试验,探究滇南山地7~8年主伐时尾巨桉人工林的最适密度。以尾巨桉DH33-27(景林JL107)为对象,设置6个密度3 m×1.5 m、3 m×2 m、3 m×3 m、4 m×1.5 m、4 m×2 m和4 m×2.5 m,其中3 m×1.5 m为对照,每年调查树高、胸径和林分保存率,并对林分生长进行常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尾巨桉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渐减小,高径比与密度呈正比。不同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林分处于中龄林且密度为3 m×3 m,是桉树综合生长效果和营林效益的最佳培育模式,3年后树高和胸径平均高达15.95 m和14.05 cm,单株材积达0.11 m^(3),营林效益比对照高出13.13%。
罗成学姜成王应文粟国磊袁慧赵文贵王家学龙忠良
关键词:尾巨桉初植密度生长量
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密度对优势高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密度对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全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发生程度,揭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的密度效应及其对立地质量指示性的有效范围,为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评价及密度有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杉木中带东区(江西分宜)和中带中区(四川纳溪)共30块长期定位观测的杉木密度试验林样地(林龄范围为2~30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产区和不同林分生长发育阶段下优势高对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林分优势高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密度越小,优势高越大。在林分生长发育前期,不同密度林分优势高生长轨迹几乎重合,密度影响较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间林分优势高生长差异呈增大趋势,至成熟龄期,林分优势高受密度的影响因产区而异,在中带东区影响仍很明显,在中带中区影响逐渐减弱。优势高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密度越大,其峰值越小,峰值出现时间越早。同一林龄下,与中带中区相比,立地条件整体更优的中带东区林分优势高生长受密度作用产生的分化程度相对更大。中带东区试点在5年生以后,中带中区试点在10~19年生期间,在低、中密度范围(1667~3333株·hm^(-2))或高密度范围(6667~10000株·hm^(-2))内,林分优势高生长不受密度显著影响,当密度达到或超过5000株·hm^(-2)后,其与相对低的密度(1667~3333株·hm^(-2))林分相比,林分优势高生长则受密度的显著制约。【结论】密度不同,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明显不同。在一定密度级差范围内,密度对林分优势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超过一定级差时则高、低密度间林分优势高生长具有显著差异。标准年龄20年生时,中带东区试点差异显著的密度组合中
李晓燕段爱国张建国
关键词:杉木初植密度连年生长量
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023年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其密度关系着造林成效。以甘肃省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还是冠幅增长量,均以密度为3 400株/hm^(2)时造林效果最优,密度为9 600株/hm^(2)时造林效果最差。同时,密度为1 700株/hm^(2)时土壤含水量最高。这表明较高的造林密度会影响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而适当增加密度可提高造林效果。
张世清
关键词:初植密度油松人工造林土壤水分
思茅松纸浆用材林密度与合理采伐年龄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适用于思茅松纸浆用材林培育的较佳密度,以达到增加思茅松纸浆林营林收益的目的,以5种不同密度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林分生长、收获量测算及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分析,在确定采伐龄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效益评价,选择出经济效益较好的纸浆林密度。结果显示:(1)胸径生长用Von Bantalanffy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生长可用Von Bantalanffy方程、逻辑斯谛方程拟合;单位面积蓄积量的生长拟合首选冈珀斯模型,其次为逻辑斯谛方程。(2)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数量成熟龄较立地条件差的林分早;密度大的林分,其数量成熟龄较密度小的林分来得早。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经济成熟龄较立地条件差的来得早,在立地条件差的林地上,不宜采用较高的密度。在观测期内,各林分皆已达工艺成熟龄。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工艺成熟龄比立地条件差的来得早、密度大的林分比密度小的来得晚。(4)在立地指数为15的林地上,密度为4444株/hm^(2)的林分在11 a时经济效益较好,不宜采用10000、5000株/hm^(2)的密度。在立地指数为17的林地上,10000株/hm^(2)的密度林分效益最好。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密度,高密度不宜营造在差的林地上、好的林地不宜选择较小的密度,在立地指数17的林地上选择4444~10000株/hm^(2)的密度;在立地指数为15的林地上,采用4444株/hm^(2)密度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永刚胡光辉陈伟冯弦孟梦
关键词:思茅松纸浆用材林初植密度采伐年龄

相关作者

张建国
作品数:380被引量:2,829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杉木 沙棘 玉米 杉木人工林 良种
段爱国
作品数:180被引量:1,38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沙棘 良种 初植密度
郭明辉
作品数:266被引量:68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人工林 木材 木材科学与工程 纤维板 落叶松
张雄清
作品数:52被引量:54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杉木 林分 杉木人工林 初植密度 气候因子
陈广胜
作品数:110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杨木单板 人工林 落叶松 遥感影像 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