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前房反应“的相关文章
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比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20年1-10月北京同仁医院日间病房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患者877例。方法玻璃体注药术均按统一操作标准完成。术后第1天应用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及房水闪辉,依据“国际标准化葡萄膜炎术语(Standardized Uveitis Nomenclature,SUN)工作组”标准分级。前房细胞或房水闪辉>0级为前房反应阳性,对前房反应阳性的患者记录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及后续随访。比较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组间阳性反应发生率差别,并应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AMM)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指标前房反应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8±14.4岁(11~92岁)。平均注药次数为2次(1~3次),总注射次数为1148例次。1148例中27例出现术后阳性前房反应,前房细胞分级为0.5+~2+,房水闪辉分级为1+~2+。雷珠单抗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2.5%(18/721例),康柏西普为2.1%(9/427例)(χ2=0.176,P=0.674)。患者均无眼部疼痛及视力下降主诉,无睫状充血及前房积脓。除1例加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外,余患者均随访观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注射次数增加时,阳性前房反应发生率减少(OR=0.48,95%CI:0.26~0.88,P=0.017),合并玻璃体积血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前房反应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27倍(P<0.001)及9.6倍(P<0.001)。前房阳性反应与年龄、性别、眼别及诊断无关(P>0.05)。结论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及2.1%。合并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第一次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时易发生前房阳性反应。(眼科,2021,30:283-289)。
张熙芳陈蕊苗景鹏齐越邓光达杨帆佘海澄
关键词:房水闪辉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前房反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前房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30例(30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术后均出现了急性前房反应,分析前房反应的发生原因,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1)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前房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可明显得到改善。术后患者视力均维持在0.4~1.0。其中23眼(76.67%)视力改善, 5眼(16.67%)恢复原有视力, 2眼(6.67%)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均为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检查可见存在黄斑水肿。术后1年视力便有28眼(93.33%)视力维持在0.5以上。(2)所有患者均为角膜清亮,患者最迟为术后3 d便完全恢复。前房深度无异常,闪辉几乎消失。虹膜无异常纹理。瞳孔区清洁,人工晶状体无偏移,瞳孔对光反应较为灵敏。玻璃体正常或仅存在轻微絮状混浊。术后所有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均平稳,无原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3)所有患者均进行1~2年随访。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视力均正常,部分患者视力甚至提高,眼科检查无异常变化。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较易出现前房反应,主要与患者身体状况特殊异质性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及稳定血糖,并使用低创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或相容性较强的如肝素化人工晶状体,避免患者产生前房反应
唐树玲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前房反应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与其他难治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前房反应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由于葡萄膜的炎症而导致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局部手术的创伤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对术眼前房炎症反应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眼部反应程度.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前房内炎症反应是否重于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难治性青光眼29例29眼,分为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10眼)及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组(19眼),2个组间术眼术前性别、年龄、眼压及房水闪辉值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患者均接受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并随访3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的眼压,同时采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眼的房水闪辉值,以光粒子数/ms表示.比较2个组间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房水闪辉值的不同,对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值变化与房水闪辉值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后1d、3d和1周房水闪辉值分别为[21.10 (10.50,38.58)]、[88.00(23.55,168.63)]和[29.90(8.90,65.18)]光粒子数/ms,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3.53(7.60,24.00)]光粒子数/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房水闪辉值分别为[6.45 (4.70,13.50)]光粒子数/ms和[8.95 (6.23,18.20)]光粒子数/ms,均低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类型青光眼组遵循同样的趋势.术后3个月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眼房水闪辉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45,P<0.01).术后2个组间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眼术后眼压值均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眼压与前房闪辉值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周民稳王伟黄文彬陈士达张秀兰
关键词:血-房水屏障
探讨曲安奈德前房注射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前房反应的合适剂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前房注射不同剂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应用曲安奈德的合适剂量.方法 收集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86例(9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TA1组、TA2组、TA3组,对照组患者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mg (0.4 ml),通过辅助切口分别给TA1组、TA2组、TA3组患者前房注射TA 0.5 mg(0.025 ml)、1.0 mg(0.05 ml)、2.0 mg(0.1 ml).观察四组患者术后1d、3d、5d视力、前房反应、眼压和角膜内皮水肿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矫正)TA2组恢复最佳,术后5d视力(矫正)达(0.65±0.16).术后各时间点TA2组、TA3组前房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A1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各实验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水肿情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1.0 mg、2.0 mg TA,术后都能极好地抑制前房反应,而注射0.5 mg抑制前房反应效果不明显,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注射1.0 mg者可短期内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由此推论前房内注射1.0 mg TA可作为控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反应的合适剂量.
陈芳余青松张建邓丽爱
关键词:曲安奈德前房反应白内障糖尿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前房反应
2013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其术后前房反应程度;探讨类风湿因子滴度与术后前房反应的关系。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例(11眼)行ECCE+IOL术;10例(12眼)行Phaco+IOL术。术后复诊随访。结果除1例(1眼)视神经萎缩,1例(1眼)老年黄斑变性外,其它均获得了0.6或以上的矫正视力,3个月后前房炎症消失,无手术并发症;行Phaco+IOL术后前房反应较ECCE+IOL术后前房反应轻,术后3d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utest分析P=0.0258)。术后3d、1个月不同前房反应组的类风湿因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Utest分析,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haco+IOL术后前房反应较ECCE+IOL术后前房反应轻;术后前房反应的程度与术前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
马伟华赵俊丽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超声乳化术前房反应类风湿因子
吲哚青绿联合光照对兔眼前房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吲哚青绿(ICG)介导光动力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观察ICG联合光照对兔眼前节组织的影响。方法 32只兔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行超声乳化及皮质吸出术。低、中、高剂量组吸出皮质后,前房内注入浓度分别为1.25、2.5、5mg/mL的0.5mLICG,再用81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囊膜进行低能量(50mW/cm)照射2min。于术后1d、3d、7d观察眼前节组织、眼压及房水总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d,低、中、高剂量组的眼压分别为(15.67±2.17)、(15.94±2.35)、(16.08±2.12)mmHg(1mmHg=0.133kPa),术后3d分别为(17.41±2.85)、(17.87±2.51)、(17.95±2.64)mmHg,术后7d分别为(16.65±2.24)、(16.93±2.06)、(17.24±2.32)mmHg,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低、中、高剂量组的房水总蛋白含量分别为(0.73±0.26)、(0.76±0.28)、(0.80±0.25)mg/mL,术后3d分别为(0.66±0.12)、(0.71±0.23)、(0.73±0.31)mg/mL,术后7d分别为(0.53±0.27)、(0.58±0.17)、(0.61±0.23)mg/mL,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前房反应评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联合光照短期内对兔眼前节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
李兰李云川杨文艳张远平查旭戴红梅梁毓琳曹倩李静华
关键词:吲哚青绿光动力治疗眼压房水蛋白
白内障术前血糖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血糖值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46例并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分为两组,组1患者22例,血糖<8.5mmol/L,平均(8.04±0.54)mmol/L;组2患者24例,血糖均>8.5mmol/L,平均(12.26±0.80)mmol/L。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前房反应评分及消失时间,术后1wk内出现晶状体前膜的例数,以及术后6mo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结果:组1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平均(1.27±0.46)分,消失时间为(5.18±0.96)d;组2前房炎症反应平均为(1.33±0.48)分,消失时间(5.21±1.29)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前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时,术前血糖平稳控制在13.0mmol/L以下,仍可考虑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
张建强孙存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血糖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急性前房反应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急性前房反应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14例15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急性前房反应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部分患者在术后第1d即出现明显的急性前房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房水闪辉、色素播散,严重者后期可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及虹膜后粘连。术后经局部应用散瞳、皮质类固醇以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前房反应改善,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在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患者中病程明显冗长。随访发现术后1a视力稳定在0.5以上者11眼(73%)。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出现急性前房反应与其身体状况的特殊异质性有关。对此类患者施行手术需要严格进行术前准备,控制和稳定血糖水平,选用生物相容性强的如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或低创性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皆可降低急性前房反应的发生率。术后的积极处理可望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孙堂胜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前房反应
醋酸可的松双氯酚酸钠抑制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付莉萍
关键词:双氯酚酸钠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及相关因素观察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前房炎症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40例(62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及40例(50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15眼无瞳孔粘连,35眼有瞳孔粘连,...
王金华
关键词:超声乳化抗青光眼术白内障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余青松
作品数:13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曲安奈德 前房注射 前房反应
陈芳
作品数:24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青光眼 纤维蛋白 凝血酶 曲安奈德 前房注射
周民稳
作品数:13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疗效比较 继发性青光眼
付莉萍
作品数:39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血塞通 地塞米松 血塞通治疗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AS1
辜臻晟
作品数:41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相容性 胶原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