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7篇“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相关文章
-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被引量:3
- 2006年
- 朱尚涛张玉臣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嗜盐菌水样便
- 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对北京市丰台区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方法 2021年10月10日北京市丰台区辖区哨点医院上送的食物中毒病例粪便标本共4件,标本编号为FTSY1~4。疾控中心现场处置共采集标本30件,其中食品标本13件、环境标本15件、餐厅用水2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原学鉴定。副溶血弧菌分离株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SfiI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BioNumerics v6.0软件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及CSIPhylogeny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wgSNP)。结果 34件标本共分离出4株O10:K4型副溶血弧菌,均为临床分离株。4株菌均为产毒株,携带毒力基因tdh、T3SS1和T3SS2,不携带trh。4株菌对17种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替加环素、氯霉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E)敏感,均携带bla_(CARB-22)基因。PFGE结果显示,4株菌带型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WGS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属ST3序列型、CC3克隆群,为同一克隆。4株菌均携带大流行株标志基因tdh+、trh-、toxRS/new和orf8。结论 O10:K4型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暴发,其致病性强,有产生耐药性和成为大流行株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分析,加强预防宣传和规范临床用药。
- 张志敏王兆娥张晓嫒张玲余红封会茹刘晓玲尉秀霞张建军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PFGEWGS
- 2019—2021年中山市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中山市2019—2021年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中山市2019—2021年8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37株副溶血弧菌,包含1株剩余食物分离株,36株人源分离株。通过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tlh、tdh、trh)、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析本地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遗传相关性。结果37株副溶血弧菌共分为4个血清型,分别是O3∶K6、O10∶K4、O4∶K8、O4∶KUT;tdh+、trh-为主要毒力基因型占97.30%(36/37),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为40.54%(15株R,22株I),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37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3个PFGE型别,6个聚类群,相关系数在60.4%~100%。共分为9个ST型别,3个复合群,其中以ST3型为主(23株,62.16%)。结论研究发现本市2019—2021年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毒力型为tdh+、trh-,37株代表株可分为6个PFGE聚类群,9个型别,以ST3型为主。此研究发现其罕见血清型O10∶K4,该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有占比增加,提示要加强检测,警惕新的罕见血清型菌株在本地持续流行的风险。
- 区金结李柏生吴衍恒郑悦康吴灿权仇绮琳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
- 一起聚餐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 2018年
- 目的对荆州市一起聚餐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展开调查,总结调查处置经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找出可疑危险因素并提出防制对策。结果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病34例,罹患率为21.52%。34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42∶1。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1.76%。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共持续44 h,餐次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21)),宴会聚餐为可疑危险因素。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TDH基因及TLH基因混合阳性。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聚餐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经市、县两级卫生部门的及时调查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议加强疫情主动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管,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刘天黄继贵黄华张应林胡婕毛安禄吴扬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 广东省江门市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某公司发生的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和orf8基因的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5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O3∶K6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tdh+trh-型菌株,并且携带GS-PCR和orf8基因;14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SfiⅠ)酶切后的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存在2条带的差异。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弧菌,携带tdh、GS-PCR和orf8基因,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克隆群的副溶血弧菌引起。
- 梁均和李柏生刘涛华潘钊文黄妙琳赵劲文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某餐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查明某餐厅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9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68.4%),呕吐(57.9%),腹痛(100%),腹泻(100%)。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3例病例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 胡燕陈阳黄润平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现场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综合判断。结果共有38人发病,潜伏期平均11.5h;食谱中海鲜较多,食品加工器具存在交叉污染;从5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与海产品污染副溶血弧菌有关,食品加工器具未生熟分开,工作人员卫生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应加强餐饮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大对饮食业和集体食堂的监管力度,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 黄春兰简必安吴跃鑫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流行病学调查交叉污染
- 余杭区8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同源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应用PFGE分型技术,对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弧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各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方法:19株食物中毒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获得电泳图谱,用B ioNum 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株副溶血弧菌的DNA指纹图谱,可大致分为9种PFGE图谱,按90%的相似度水平可分为2个群,其它菌株的相似性较低。结论:余杭区存在遗传谱系密切相关的副溶血弧菌流行克隆。
- 李明强汪皓秋郑伟徐云龙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PFGE同源性
-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现场调查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江西省南昌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婚宴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本次事件发生病例190例,罹患率为14.3%;平均潜伏期为14.9h。婚宴食品"元宝扣蹄花"为本次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
- 甘启芦吴景文林莉胡茂红涂正波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检测中PCR法的应用
- 2009年
- 李毅洪程基章乐怡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生化鉴定溶血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