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相关文章
- 4~6岁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4~6岁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选用4~6岁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正常组儿童各51例,对两组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语言、主要抚养人语言、家庭方言种类、患儿饮食习惯等,同时进行过敏指数问卷的填写,行logistic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对构音清晰度与过敏指数行斯皮尔曼检验,以分析其相关性,以便对构音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2份,收回102份,有效率100%,其中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正常儿童各占51份。两组间过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过敏是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影响因素(OR < 1, P < 0.05),经过斯皮尔曼分析得出过敏与构音清晰度负性相关(r = −0.41, P < 0.05)。结论:过敏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且过敏程度与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发音清晰度负性相关。
- 公绪婷王艳霞刘伟钱梦瑶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影响因素过敏
- 远程康复对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远程康复方案对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构音清晰度的影响,为远程康复在学龄前FAD儿童中的应用提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FAD的学龄前儿童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程康复组(n=32)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康复指导,远程康复组应用远程康复方案,治疗时间为3个月。所有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语构音能力评定词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儿童构音清晰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2.165、12.986,P<0.05),且远程康复组构音清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138,P<0.05)。其中远程康复组按照不同构音障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3个亚组,治疗3个月后,轻度组和中度组构音清晰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Z=2.226、31.900,P<0.05),重度组构音清晰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7,P>0.05)。结论远程康复方案可以改善学龄前FAD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尤其适用于轻中度学龄前FAD儿童。
- 贾玉凤李阳张双高淑芝高静云李爽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学龄前儿童言语治疗
- 11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舌根音异常的自愈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4~12岁不同年龄未经构音训练的舌根音异常患儿的自愈情况,以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2020年11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且含有舌根音异常的儿童,拒绝行康复训练仅长期门诊回访,1年后对患儿舌根音再次评估,分析患儿舌根音自愈情况与年龄和错误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14例舌根音异常儿童首次就诊时共错误287频次,其中有35例(30.70%)自愈。按年龄分:各年龄组自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4~5岁组19例(45.24%)、5~6岁组13例(27.08%)、6~7岁组2例(14.29%)、7~12岁组1例(10.00%),各年龄组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41)。按辅音错误形式,辅音脱落自愈率最高(41.46%),辅音替代次之(40.76%),辅音歪曲最低(16.67%),三种错误形式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3,P=0.007)。按照不同舌根音分:/h/音自愈率最高(31/60.78%),/k/音次之(40,32.26%),/g/音最低(35,31.25%),三个舌根音自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2,P<0.001)。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自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1,P=0.252)。结论FAD患儿舌根音自愈率与年龄、错误形式及错误的舌根音有关,与性别无关。
- 郎春梅高映勤邵华陈泉东李果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自愈
- 语音矫治结合口肌训练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语音矫治结合口肌训练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9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进行语音矫治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肌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语音清晰度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唇部、舌部、下颌及整体口部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语音清晰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音矫治训练结合口肌训练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口部运动功能及语音清晰度,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 温佩瑜王小洪徐仁洁陆锋然彭丽君李郁明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语音清晰度满意度
- 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侧化构音的语音训练方法及训练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语音训练对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侧化构音的语音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5例FAD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45例FAD患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基本功能训练、舌体发力点训练、引导正确送气训练、视觉反馈训练、家属同步训练、家庭延续训练等语音训练措施,训练10~50课时;对照组患者未接受语音训练,实施常规指导,分别在观察组语音训练结束时和对照组复诊时进行语音评估,比较两组间侧化构音字数。结果组内比较,针对性语音训练后,观察组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的95.16±7.82个减少至训练后的17.60±3.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71,P<0.01);复诊时对照组侧化构音字数由就诊时的94.29±8.50个减少至82.96±8.4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9,P<0.01)。组间比较,语音训练前两组患者侧化构音字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04,P=0.616),观察组训练后侧化构音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1,P<0.01)。结论学龄前FAD患者侧化构音有一定自愈倾向,基于侧化构音的发生机制,对学龄前FAD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 李会永徐丽娜李峰高楠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学龄前语音训练
- 家长构音矫正指导联合听觉识别功能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听觉识别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家长构音矫正指导联合听觉识别功能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80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和听觉识别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家长构音矫正指导和听觉识别功能训练,连续治疗12周观察效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口部运动功能情况、构音清晰度状况、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评估及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舌、唇、下颌及整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构音清晰度大于对照组(P<0.05),言语识别阈低于对照组(P<0.05),言语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家长构音矫正指导联合听觉识别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可改善患儿口部运动功能,提升构音清晰度,改善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陈晶晶李翔
- 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言语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言语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3年7月福建省德化县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分别给予言语训练、言语训练+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及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语音清晰度评估表单字清晰度、句清晰度、连续语音清晰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口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下颌、唇、舌、整体运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会生活能力评分(10.11±0.68)分高于对照组(9.24±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1,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通过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言语训练可以改善口部运动功能,促进言语构音清晰度,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 康文婷许晓文郑雅萍林丽云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言语训练言语功能社会生活能力
- 一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口肌训练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口肌训练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包括第一训练组件与第二训练组件;第一训练组件内设置有第一自复位咬合块,第二训练组件内设置有第二自复位咬合块;第一自复位...
- 廖青
-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辅音错误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辅音错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388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错误类型3个方面分析,总结辅音错误特点。结果按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舌尖后音、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舌根音、舌面音、唇齿音、双唇音。按发音方式辅音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送气性塞擦音、擦音、不送气塞擦音、边音、送气塞音、不送气塞音、鼻音。按发音错误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置换、省略、腭化、不送气化、侧化、歪曲、声门停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率最高的是舌尖后音,最低的是双唇音;送气性塞擦音是发音方式中错误率最高的,最低的是鼻音,其错误类型以置换和省略为主。
- 吴晓璐王丽郝京萍刘颖王新刚于国霞陈仁吉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发音部位发音方式
- 4~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 调查4~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病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从河南洛阳市抽取350例4~6岁儿童进行功能性构音障碍检查,并对其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性别、年龄、主要抚养人、主要抚养人最高受教育程度、家庭方言种类、父母与子女交流方式、长期食用软食、合并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将可能的因素纳入,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4~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100.00%。350例4~6岁儿童中发生功能性构音障碍41例,占比11.71%。发生组患儿主要抚养人最高受教育程度、家庭方言环境、长期食用软食、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未发生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抚养人最高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方言种类2种及以上、长期食用软食、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4~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主要抚养人最高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方言种类2种及以上、长期食用软食、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4~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
- 徐程程潘玉婷郑碧青
-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饮食习惯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李峰

- 作品数:145被引量:3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语音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腭裂 语音特点 康复训练
- 徐丽娜

- 作品数:36被引量:1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音训练 语音特点 康复训练 构音障碍
- 赵云静

- 作品数:51被引量:3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功能性构音障碍 发音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患儿
- 高楠

- 作品数:32被引量:134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构音障碍 康复训练 语音训练 语音特点 语音治疗
- 赵亚茹

- 作品数:107被引量:71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儿童 功能性构音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婴幼儿 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