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2篇“ 动脉僵硬“的相关文章
- 残余胆固醇与动脉僵硬度轨迹的关联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单一时点基线水平及其长期累积暴露水平对动脉僵硬度进展轨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中连续参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健康体检的参与者,符合入选标准者共2401例。以2014—2015年的残余胆固醇值作为基线残余胆固醇暴露水平,以2010—2015年3次体检的残余胆固醇值计算其累积暴露指标,包括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残余胆固醇暴露时间。通过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评估动脉僵硬度。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每年随访1次,应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构建随访期间的baPWV进展轨迹。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残余胆固醇基线水平、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指标与baPWV进展轨迹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年龄61(54,69)岁,其中男性1801人(75.01%)。基于组的轨迹模型结果显示,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亚组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组分别为baPWV低-上升组(1036人,43.15%)、中-上升组(1137人,47.36%)和高-上升组(228人,9.50%)。校正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一时点的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OR=1.170,95%CI:1.074~1.274)、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量(OR=1.194,95%CI:1.096~1.303)、有累积暴露负担(OR=1.270,95%CI:1.071~1.507)和高残余胆固醇暴露时间(6年:OR=1.351,95%CI:1.077~1.695)均与不良的baPWV进展轨迹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校正累积平均LDL-C水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校正累积残余胆固醇水平后的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与baPWV进展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0.923~1.197),而校正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后,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量仍与baPWV不良进展显著相关(OR=1.145,95%CI:1.008~1.305)。结论高水平的基线残余胆固醇与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均是动脉僵硬度不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
- 王金麒金笑寒金瑞武志远韩泽许宗锴刘玥叡静赵小雨陶丽新
- 关键词:胆固醇臂踝脉搏波速度
- 糖尿病前期人群动脉僵硬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梁潇
- 一种大鼠模型主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测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模型主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大鼠鼻尖至尾根部直线距离,即体长L(mm);(2)超声多普勒无创测量大鼠颈‑股脉搏波传播时间及心‑股脉搏波传播时间;(3)计算大鼠模型主动脉脉搏...
- 王臻付子豪高峰
- 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动脉僵硬度的关联。方法 选取既参加开滦研究2018—2020年第六次随访体检又完成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血压测量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后即刻收缩压的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中青年男性动脉僵硬度的关联,并根据观察对象是否患高血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939人,均为男性,年龄(36.8±7.8)岁,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为(132.35±14.83)mmHg。根据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四分位数分组,第1、2、3、4四分位组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别为(1 237.98±156.38)、(1 328.31±152.15)、(1 398.65±172.66)、(1 523.66±235.28)cm/s(F=99.3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baPWV独立相关,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2.58 cm/s(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至2.43倍(OR=2.43,95%CI 1.23~4.82,P=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高四分位组与最低四分位组相比,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高血压人群中,与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至4.98倍(OR=4.98,95%CI 2.25~11.02,P<0.01),结论 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baPWV呈正相关。
- 辛蕊张丽李鹏张晓玲郑维国吴寿岭孙丽霞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中青年
- 血液透析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1])。其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是测量动脉僵硬度相关参数,具有无创和易于应用等特点。与健康人群相比,终末期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2])。而且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3])。近期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新的独立危险因素[4]。
- 蒋文渊王健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血液透析患者脉搏波速度心血管事件非酒精性脂肪肝ARTERIAL
- 动脉僵硬度评估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作为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领域逐渐受到了重视。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动脉僵硬度的常见测量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改善动脉硬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 顾莹珍刘晋星党爱民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
- 心脏代谢性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的药物治疗:网状meta分析
- 王功全
- 短期环境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动脉僵硬度的关联及肥胖的效应修饰作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索短期环境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并探索肥胖是否对上述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方法基于北京房山家系队列基线资料开展分析。采用研究对象参与调查当天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的24 h均值作为污染指标,采用广义加性高斯模型估计短期各项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暴露与颈总动脉内膜厚度(CIMT)、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PP)和踝肱指数(ABI)的关联。将各项空气污染物和BMI、腰臀比的交叉项纳入模型以检验交互作用,并开展分层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对短期各项空气污染物暴露与CIMT、BAPWV、PP、ABI关联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21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为(58.9±8.7)岁,其中2268名(53.9%)为女性。模型调整社会人口学、生活行为方式、用药史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PM_(2.5)(β=2.912×10^(-4),95%CI:1.424×10^(-4)~4.400×10^(-4),P<0.001)、CO(β=0.027,95%CI:0.011~0.043,P<0.001)、SO_(2)(β=2.070×10-3,95%CI:7.060×10^(-4)~3.430×10-3,P=0.003)、NO_(2)(β=3.650×10^(-4),95%CI:2.340×10-5~7.060×10^(-4),P=0.036)4种污染浓度增加与CIMT水平升高有关。PM_(10)(β=0.018,95%CI:0.002~0.033,P=0.028)浓度增加与PP水平升高有关。研究未发现短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ABI、BAPWV水平存在关联。腰臀比对短期PM_(2.5)(交互作用P=0.015)、NO_(2)(交互作用P=0.008)、CO(交互作用P=0.044)暴露与CIMT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对短期PM_(2.5)(交互作用P=0.002)、NO_(2)(交互作用P=0.010)、CO(交互作用P=0.029)、PM_(10)(交互作用P<0.001)暴露与PP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腰臀比较低的人群中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相关的CIMT、PP升高更显著。结论短期暴露于多种空气污染物与CIMT、PP等动脉僵硬度指标存在关联,腰臀比对此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较低腰臀比可能会增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指标的关联。
- 谭音希彭和香郑一王斯悦武轶群秦雪英秦雪英吴涛李劲王梦莹吴涛
-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动脉硬化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估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R-VQS)评估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3例HT女性患者,按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异常组38例和正常组35例,另选同期50例正常女性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颈总动脉超声参数的差异。分析颈总动脉超声参数与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颈总动脉超声参数的一致性。结果各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颈总动脉收缩期直径(SD)、硬度指数(S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壁位移(VW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总动脉SI与收缩压、脉压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PWV与收缩压、脉压均呈正相关,与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均P<0.05)。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测量颈总动脉SD、SI、PWV、IMT、VWD的一致性均好(均P<0.05)。结论R-VQS可较好地评估HT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有助于及时发现颈动脉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丘志灵沈登文石映平谢海丹蓝思荣
-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颈总动脉
- 社区中老年群体中颈动脉僵硬度相关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济南市机关医院东院区社区健康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中老年人群的体检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检验和t检验,比较血压、血糖、血脂不同水平对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通过对107例中老年健康查体人员的数据统计,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中老年人群样本中,有无高血压、高血糖史,都会影响患者的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均P<0.05);患者收缩压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呈正相关(P<0.001,B=0.165);中老年人群中年龄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成正相关(P<0.05,B=0.184);其他所测变量,如高血脂病史,体质指数等,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压、血糖是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重要相关指数和影响因素,降血压、降血糖等相关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作为改善患者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有效途径。
- 杨海霞孙雨菡田文静刘静
- 关键词:血脂血压血糖
相关作者
- 叶平

- 作品数:560被引量:3,62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脂异常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 骆雷鸣

- 作品数:188被引量:7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动脉僵硬度 老年人 高血压患者 动脉硬化
- 吴红梅

- 作品数:66被引量:3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动脉僵硬度 动脉硬化 高血压 脉搏波速度 肾小球滤过率
- 吴寿岭

- 作品数:623被引量:3,716H指数:26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糖尿病 队列研究 氢氯噻嗪 糖尿病人群
- 肖文凯

- 作品数:59被引量:26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动脉僵硬度 动脉硬化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