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3篇“ 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动脉转流用于改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转流是否能减轻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卒中建设中心数据库中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EA手的患者,共340例分为两组,转流组包括142例进行颈动脉转流处理的患者,对照组包括198例未进行颈动脉转流处理的患者。颈动脉转流技的适应证为:双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70%)、ICA重度狭窄(>70%)伴对侧ICA闭塞和ICA亚闭塞。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和后早期卒中、后IRI和神经系统发病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流组患者的颅神经损伤出现频率显著升高(6.3%vs 2.8%)。转流组患者CEA后的IRI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卒中、死亡率和血管再狭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转流显著降低了高危患者CEA后脑IRI的发生率。
宋丽佳马佳其王璐屈晓鹏刘备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缺血再灌注
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对颈动脉狭窄治疗效果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两种手方式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接受CEA或CAS治疗的16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后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在后6个月及1年随访复查B超,斑块检出率及再狭窄率CEA组明显低于CAS组(P<0.01);CEA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情况比CAS组好(P<0.01),前存在轻微梗死灶者,CEA在后对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比CAS好(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A组患者后6个月及后1年随访复查B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CAS组,且CEA组患者再狭窄率较CAS组更低;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认知功能,CEA组患者后NIHSS评分及MMSE评分改善程度更好,对于前存在梗死灶者,CEA对mRS评分改善更明显。
武倡臣穆德勇刘昱甫吴小钢彭岗王凡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脑卒中
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价值的初步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增强高分辨MRI的资料,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由2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244支颈动脉的CTA、MRI图像进行狭窄程度测量,以CTA作为对照,以颈动脉狭窄率≥50%、≥70%和100%为界计算MR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以颈动脉狭窄率≥50%为界,MRI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是99.4%(161/162)、100.0%(82/82)、99.6%(243/244)、0.6%(1/162)、0.0%(0/82);以颈动脉狭窄率≥70%为界分别是100.0%(129/129)、100.0%(115/115)、100.0%(244/244)、0.0%(0/129)、0.0%(0/115);以颈动脉狭窄率100%为界,分别是100.0%(30/30)、99.5%(213/214)、99.6%(243/244)、0.0%(0/30)、0.5%(1/214)。不同影像学医师间CTA、MRI所测数值Kappa分析一致性极强(CTA:κ=0.967,P=0.000;MRI:κ=0.956,P=0.000)。结论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
房景超郑园园王琳陶立元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不同时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CP-1、TIMP-1、Lp-PLA2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行单侧CEA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12例。根据患者第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直至行CEA的时间分为早期手组(2w内手,59例)和推迟手组(2w后手,53例)。对比两组常规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MCP-1、TIMP-1、Lp-PLA2,同时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后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早期手组NIHSS评分低于推迟手组(P<0.05)。两组后5 d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搏动指数(PI)升高,且早期手组MVMCA、PI高于推迟手组(P<0.05)。两组后5 d血清MCP-1、TIMP-1、Lp-PLA2水平下降,且早期手组血清MCP-1、TIMP-1、Lp-PLA2水平低于推迟手组(P<0.05)。早期手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推迟手组(P<0.05)。结论:CEA可明显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血清MCP-1、TIMP-1、Lp-PLA2水平,减轻机体神经功能损伤,且早期手效果相对更佳。
姜超黎传清李林森张桐李祥
关键词:手术时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MCP-1TIMP-1LP-PLA2
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00例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由同一者连续主刀的100例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77例,女性23例,年龄(66.0±8.6)岁(范围:39~85岁)。其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50%的患者24例(24.0%),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70%的患者76例(76.0%)。患者均符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指征。该式与传统外翻式内膜剥脱的主要区别在于,中自颈内动脉起始处向颈总动脉方向斜行切开颈内动脉前壁、外侧及后壁,保留颈内动脉分叉侧血管壁的连续完整性。记录患者手过程、在院期间心脑血管及其他手相关并发症情况。收集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侧靶病变再狭窄及再干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手时间(36.5±10.1)min(范围:22~65 min),中颈动脉阻断时间(15.0±6.3)min(范围:7~31 min)。后1例(1.0%)患者发生急性脑缺血症状,1例(1.0%)患者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1.0%)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上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在1周内恢复。患者随访时间[M(IQR)]24(28)个月(范围:6~62个月)。随访期间2例(2.0%)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1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无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安全有效,颈动脉阻断时间较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同时,该式保留了颈内动脉分叉处外膜的完整性,可降低再狭窄率,并减少颈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神经损伤,对预防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倪冷练文卓曾嵘狄潇宋希涛李方达崔立强孙国强郑月宏刘昌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评分降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提高,屈服、回避评分降低,干预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屈服、回避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6.2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0.83%)低(P<0.05);干预组(97.92%)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CEA患者干预中,可改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杨丽和振娜宋暖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心理状态
动脉内膜切除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2024年
分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抽取86例,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进入我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比较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整体效果较优,差异存在,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中,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血液各项参数,促进病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提升病人的生存品质。
费邵阳徐波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
动脉支架置入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定]、炎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后1周,CAS组NHISS评分、血清IL-6、TNF-α及MDA水平均低于前及同期CEA组(P<0.05);后1周,CAS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前及同期CEA组(P<0.05);两组患者后6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CAS组MOCA评分高于前及同期CEA组(P<0.05)。结论CAS和CEA均能降低CS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和CEA相比,CAS对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及认知功能。
王廉于建博许高权钱宝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神经功能
是否留置区引流管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期安全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是否留置引流管对围手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行CEA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后是否留置区引流管将其分为无引流组及引流组。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2组之间手后住院时间、后血肿发生率、需手干预血肿发生率、围手期死亡率以及切口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相关脑梗死、颅神经损伤、手相关脑出血等围手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无引流组患者66例,行CEA手73次;引流组患者66例,行CEA手68次。无引流组与引流组后血肿发生率、需手干预血肿发生率、围手期死亡率以及其他围手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引流组病例后出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缩短[(4.48±2.49)d vs(5.67±3.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2,P=0.025)。结论无引流CEA手围手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留置引流管CEA手无显著差异,同时后不留置引流管可以缩短患者后住院时间。
张顺杨希孟陆军王海峰张东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引流管围手术期
超声新技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评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成功率、减少手并发症,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侯超凡王梦欣(综述)王涛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超声新技术CEREBRALARTERY

相关作者

焦力群
作品数:279被引量:2,809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椎动脉 颈动脉疾病
华扬
作品数:418被引量:4,647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周定标
作品数:594被引量:4,10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
凌锋
作品数:698被引量:4,491H指数:3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治疗
刘鹏
作品数:352被引量:1,53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颈动脉狭窄 血液透析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