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13篇“ 动脉瘤栓塞术“的相关文章
- 环泊酚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时采用咪达唑仑0.04 mg·kg^(-1)、舒芬太尼0.25μg·kg^(-1)、环泊酚0.4 mg·kg^(-1)(试验组)或丙泊酚2.0 mg·kg^(-1)(对照组)及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维持2组均持续泵注瑞芬太尼1μg·kg^(-1)·h^(-1)、顺阿曲库铵0.1 mg·kg^(-1)·h^(-1),试验组加用环泊酚0.8 mg·kg^(-1)·h^(-1),对照组加用丙泊酚5 mg·kg^(-1)·h^(-1)。术中调整泵注速度使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60,观察生命体征和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时、气管导管拔除后各观察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结束时的B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SBP﹑DBP和HR的波动值显著大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镇静药物总用量少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麻醉诱导后低血压﹑插管后高血压以及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泊酚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更趋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梅凤美曾琼陆军阮义峰吴姗姗
- 关键词:丙泊酚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 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6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7—12月纳入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6月纳入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方案的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率高于改善方案实施前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总体提升。
- 王斌逯彦好付丽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护理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研究
- 2024年
- 探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单一常规护理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1月至6月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康复训练。研究期间采集并比较两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结果。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可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推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是具有临床意义的。
- 李维嘉卓宏亚岳斐斐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 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在神经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Ⅰ、Ⅱ或Ⅲ级,体质量指数(BMI)18~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丙泊酚组(P组)和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1),R组静脉推注苯磺酸瑞马唑仑0.2mg·kg^(-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10μg·kg^(-1),米库氯铵0.2mg·kg^(-1)。置入喉罩后P组与R组分别泵注丙泊酚4~8mg/(kg·h)、苯磺酸瑞马唑仑0.2~1mg/(kg·h),两组均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米库氯铵0.2mg/(kg·h)。于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1)、置入喉罩5min(T2)、停用麻药时(T3)、拔除喉罩时(T4)、拔除喉罩5min(T5)时分别记录血压(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长、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记录术中与术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注射痛、头晕和嗜睡等不良事件或反应,采用Brice问卷法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本研究计划纳入70例,每组35例,排除手术原因昏迷不醒者、术中因液体不畅或其他因素导致实验无法完成者,最终每组纳入30例。与T0比,P组在T1、T2、T3、T4时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T1、T2、T3时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在T1、T2、T3时HR明显下降(P<0.05);R组在T1、T3、T5时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在T1、T2、T3时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在T1、T4、T5时HR无明显下降(P=0.443)。与P组相比,R组在T2、T5时舒张压升高(P<0.05),在T1、T2、T4时HR增快(P<0.05)。与P组相比,R组苏醒时间缩短(P<0.05),拔管时间缩短(P<0.05),R组无注射痛,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χ^(2)=7.94,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安全用于神经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的麻醉
- 李秀杰邢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
- 瑞芬太尼复合羟考酮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羟考酮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汉中市勉县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复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麻醉维持。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时、手术结束时及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呼唤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羟考酮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能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促进术后恢复。
- 袁颖平文新灵左伟
- 关键词:瑞芬太尼盐酸羟考酮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 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研究ERAS理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2022年6在本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其中符合条件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划分对照组、试验组(各36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ERAS理念。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之后采用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不同的方法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得出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8.11±3.15)、下床活动时间(13.14±2.45)、住院时间(7.84±2.35)均短于对照组的(29.44±4.84)(24.16±3.12)(12.64±2.28),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16.67%;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22%、83.33%;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也显著(P<0.05)。结论 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得出ERAS理念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患者恢复速度更快,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苏燕芬廖银洁
- 关键词: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 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下实施的快速康复护理对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位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并归为实验组。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较高,P<0.05。两组治疗指标(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均较短,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占比对比,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 对于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而言,接受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效果优异,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李彩婷覃梅花黄丹宁梁一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快速康复护理
-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 李奔付星星叶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预后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持续泵注米库氯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4—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米库氯铵组(M组)与罗库溴铵组(L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给予舒芬太尼0.20~0.40μg/kg+丙泊酚2.00~4.00 mg/kg;M组给予米库氯铵0.25 mg/kg,L组给予罗库溴铵0.60 m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术中维持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M组术中持续泵注米库氯铵0.3 mg/(kg·h),L组间断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给药5 min、给药15 min的血浆组胺浓度,肌松起效时间,置入喉罩即刻、15 min、30 min、45 min气道压和循环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者满意度。结果M组给药5 min、15 min的血浆组胺浓度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给药5 min、15 min的血浆组胺浓度高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置入喉罩45 min气道压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喉罩即刻、15 min、30 min、4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拔除喉罩时间短于L组,术者满意度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安全有效,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增加了术者的满意度。
- 王超汪海涛王艺钢宋丹丹刁玉刚金海崔波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安全性
- 高分辨率C臂CT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在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干预中,为去除金属伪影,应用高分辨率C臂CT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SMA)的干预效果。方法:限定时间:2023.06-2023.12;限定对象:脑动脉瘤患者40例。研究方式:SMA+高分辨率C臂CT。比较干预效果。结果:SMA+高分辨率C臂CT成像质量效果较单独行高分辨率C臂CT更佳一些。结论:在动脉瘤栓塞术干预中,为去除金属伪影,应用高分辨率C臂CT+SMA技术,于成像质量提升有显著增益。
- 王超
- 关键词:C臂动脉瘤栓塞术
相关作者
- 赵晓龙

- 作品数:20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ONYX胶 SURPASS
- 梁辉

- 作品数:75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 脑出血 外科学
- 陈锦华

- 作品数:15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 鼻咽癌 大脑中动脉狭窄 显微手术
- 李显伟

- 作品数:17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神经导航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内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王涛

-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大脑中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 手术夹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