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1篇“ 动脉结构“的相关文章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结构正常的超重老年人群动脉功能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正常的老年超重人群动脉僵硬度和动脉应变力变化。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就诊的124例≥60岁老年人,按照BMI水平分为2组:正常组65例(BMI<24)、超重组59例(BMI≥24),再将超重组分为cIMT1组(cIMT≤0.66 mm,n=32)和cIMT2组(cIMT>0.66 mm,n=27)。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超及颈动脉2D-STI检查。结果超重组搏动硬度指数(纵)、弹性模数(纵)、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纵)大于正常组(P<0.05),径向位应变(横、纵)小于正常组(P<0.05)。cIMT1组横断面顺应性、扩张性高于cIMT2组(P<0.05),cIMT2组的横断面及纵断面搏动硬度指数、弹性模数、PWV均高于cIMT1组(P<0.05)。结论cIMT正常的老年超重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应变力下降,2D-STI可用于监测老年超重人群早期动脉僵硬度改变。
王美娟姜学忠王会刘小静庞慧燕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重颈动脉硬化
司美格鲁肽和恩格列净对肥胖小鼠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司美格鲁肽和恩格列净是否可以改善肥胖小鼠的主动脉损伤,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通过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肥胖小鼠组分别给予司美格鲁肽、恩格列净及两药联合干预。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在实验结束时观察血清学指标以及主动脉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结果在高脂饮食的影响下,各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而接受不同药物干预的各组小鼠体重均有所下降。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变化在组间、不同时间点间以及组间与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高脂组(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饮食组(normal control diet,NCD组)(P<0.001)。此外,在葡萄糖负荷后,HFD组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高于NCD组。同时,HFD组小鼠的脉搏波速度、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胶原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NCD组,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D组相比,接受Sema药物干预和Sema联合Empa药物干预(S+E)的小鼠TG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Sema组、Empa组以及S+E组在降低TC和LDL-C水平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效果(P<0.05)。然而,各药物干预组之间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在血糖水平方面,与NCD组相比,Sema组、Empa组及S+E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有所升高,但在葡萄糖负荷后的15min和30 min时,这些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脉搏波速度方面,Sema组、Empa组及S+E组小鼠的脉搏波速度均低于HFD组,但Empa组小鼠的脉搏波速度相较于Sema组和S+E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的弹性纤维面积方面,NCD组、HFD组、Sema组、Empa组及S+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主动脉血�
岳琳陈树春牛姝王玥位学迎董细红
关键词:肥胖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颈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关联性及中介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一般成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颈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唐都医院进行年度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超声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志愿者594例。根据TyG指数水平的三分位数范围分为3组:T1组(4.24±0.10),T2组(4.45±0.06),T3组(4.71±0.11),各组人数均为198。通过多元线性模型估计TyG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在TyG指数与CIMT及PWV关联性中的中介作用。结果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升高,调查对象各项数据依组逐次变化,T1、T2与T3组吸烟的比例逐次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相邻组及跨组比较均P<0.05;年龄、女性比例、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饮酒比例、CIMT与PWV逐渐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减低,相邻组及跨组比较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协变量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CIMT增加0.54μm(95%CI:0.13~0.64;P<0.01),PWV增加0.28 m/s(95%CI:0.20~0.37;P<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SBP以间接介导的方式对PWV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介效应占比为18.2%。结论TyG指数是正常成年人群CIMT及PWV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通过SBP介导以间接方式与PWV呈正相关。
屈飏胡伟张彬张曦邢长洋袁丽君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首次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2例和无脑卒中组68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获取颈动脉结构参数包括最小内径(Dmin)、最大内径(Dmax)、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参数包括硬度指数(β)、动脉顺应性(AC)、弹性模量(EM)、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纵向应变(RS)、纵向应变率(RSR)、周向应变(CS)及周向应变率(CSR),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和无脑卒中组Dmin、Dmax、IMT、β、EM、PWVβ均增大,AC、RS、RSR、CS、CSR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脑卒中组比较,脑卒中组Dmin、Dmax、IMT、β、PWVβ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改变更明显。动脉分析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价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弹性,为临床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分层提供一定依据。
胡文姝孙恒聂淑婷邵袁缘李心怡周畅
关键词: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在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高血压组,并收集同期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同组受试者左侧与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收缩期起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颈总动脉收缩期末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比较两组受试者的IMT、PWV-BS、PWV-ES以及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IMT、PWV-BS、PWV-ES。结果 同组受试者双侧颈总动脉的IMT、PWV-BS、PWV-E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受试者的PWV-BS、PWV-E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IMT、PWV-BS、PWV-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高血压患者的IMT、PWV-BS、PWV-ES均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Ⅱ级高血压患者的PWV-ES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Ⅲ级高血压患者的PWV-ES高于Ⅱ级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UFPWV技术能够在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发生变化之前检测出颈总动脉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和功能异常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检测方法。
朱颖慧李阳孙医学
关键词:高血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弹性
应用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瓣膜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的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应用二维、M型及速度向量成像(VVI)等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瓣膜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的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瓣膜功能正常的BAV患者25例作为BAV组,另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主动脉二维、M型、VVI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并探讨升主动脉内径与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瓣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减小,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P均<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根部复合体(包括主动脉瓣瓣环、主动脉窦部、主动脉窦管交界)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升主动脉内径增大(P<0.05);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应变、扩张性减小,僵硬指数增大(P均<0.05);VVI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前壁和后壁最大纵向运动速度、最大纵向位移、最大纵向应变、最大纵向应变率均减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BAV组左心室收缩期GLS减低(P<0.05),GLS与升主动脉内径不相关(r=0.060,P=0.641)。结论:BAV患者即使瓣膜功能正常,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已发生改变,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检测到这些变化并指导临床诊疗。
周丽黄璇曹伟王芳杨雪纳丽莎
关键词:主动脉瓣主动脉
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评价
2023年
探讨分析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评价。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就诊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高血压非左室肥厚(NLVH)患者6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40例,就诊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并选择同一时间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纳为对照组,对三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与分析。结果 NLVH组、LVH组AC低于对照组,且LVH组AC低于NLVH组(P<0.05);NLVH组、LVH组CCA-IMT、CCA、斑块指数、Ep、β高于对照组,且LVH组CCA-IMT、CCA、斑块指数、Ep、β高于NLVH组(P<0.05);NLVH组、LVH组CCA-PI、CCA-RI、ICA-PI、ICA-RI高于对照组(P<0.05);且CCA-PSV、CCA-EDV、ICA-PSV、ICA-EDV低于对照组(P<0.05);NLVH组、LVH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观测患者斑块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左室肥厚密切之间相关性,临床价值较高。
李翠美于琳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超声颈动脉结构血流动力学
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颈动脉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颈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5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结构情况。结果经超声检测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而增加(P<0.05),研究组内颈动脉结构正常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A~C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筛查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控制,在服用控制血压药物的同时应用抗同型半胱氨酸药物干预,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叶龙乙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结构
B超技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意义
2023年
目的:探析B超技术对老年高血压(HBP)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4月~2022年7月门诊就诊的120例老年HB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B超诊断的1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超诊断,对比两组颈动脉结构相关参数[颈总及内动脉结构的内径、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情况及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颈总及内动脉结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阻力指数(RI)、血流最大剪切率(SR)]。结果:观察组老年HBP患者颈总动脉结构的内径(t=7.949)、IMT(t=13.715)、颈内动脉结构的内径(t=5.781)、IMT水平(t=14.11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老年HBP患者斑块检出率(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χ^(2)=55.980,P<0.05;观察组老年HBP患者颈总动脉结构的PSV(t=10.360)、SR(t=10.3603)、颈内动脉结构的PSV(t=16.465)、SR(t=7.653)均低于对照组,而颈总动脉结构RI(t=15.011)、颈内动脉结构RI(t=17.963)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B超技术应用于老年HBP疾病中诊断效果显著,可通过特异性显示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及时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黄彦涛
关键词:B超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结构血流动力学
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的超声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的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危险程度,将其分为高血压低中危组(n=16)、高血压高危组(n=30)及高血压极高危组(n=54)三组;另选择同期到我院行健康检查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并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例数。结果:研究组不同亚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同亚组IMT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同亚组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的颈部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分层高血压患者加以检测,有望为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其斑块成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陈燕情苏艳丽冯月流邢开宇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

相关作者

陈尔瑜
作品数:174被引量:891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动脉 血管 脂肪条带结构 胃经 股动脉
陆惠华
作品数:119被引量:51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高血压 冠心病 老年高血压 老年
穆玉明
作品数:326被引量:1,127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研究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韩伟
作品数:136被引量:544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超声研究 小鼠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刘肖
作品数:46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接触热阻 热阻测试 测试设备 GH4169 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