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篇“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相关文章
- 新疆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疆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至2020年,新疆农业总产值比重仍然高达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李文耀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
- 乡村人力资本深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视角
-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乡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深化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在乡村剩余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现实背景下,人力资本深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和阐述两...
- 杨洋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熵值法PVAR
- 文献传递
-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基于金湖县的个案分析
- 基于劳动力同质性假定,二元经济转变理论认为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要素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性,农村劳动力同质性假定并不完全符合现...
- 姚俊龙
- 关键词: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
-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在现有对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效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对两者关系的研究纳入技术效率的理论框架内,运用生产前沿面实证分析方法,采用对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引发的劳动力要素弱质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导致的种粮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和"低龄化"等劳动力主体弱化特征对粮食技术效率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失并不一定会造成技术效率的损失,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质量层面的过剩现象。
- 王雅鹏李俊睿马林静杨志海
-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力资本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 地方财政分权、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被引量:4
- 2017年
-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低。
- 邓蒙芝
-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 地方财政分权、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2013年河南...
- 邓蒙芝
-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 农业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业技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15年
-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对农业劳动力产生转移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不同的技术作用方向不同。同时,农业劳动力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 马凤才董雪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相互作用
- 劳动力转移的择优性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评《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发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没,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失——其突出表现是以年轻化、男性化所体现的优质农业劳动力的率先转移。在劳动力择优性转移背景下,经典发展理论阐释的农业发展道路还是否有效?即在附带质量因素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是否蕴含着农业现代化转变的必然逻辑?这是包括发展经济学经典文献在内的既有理论工具未曾涉及的问题,它又是当今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郭剑雄、李志俊所著《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发展——转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 何炼成
- 关键词:农业发展前景劳动力转移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本投资
-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农业人力资本深化的政策被引量:2
- 2012年
- 农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选择性,即存在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优质劳动力率先转移的现象。现有研究表明,选择性转移会深化农村人力资本,但同时也会带来农业人力资本的弱化,这一矛盾要求通过政策设计来解决。一方面,补偿强化农户的人力资本深化;另一方面,补偿固化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基于农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产品特征,应对相应的财政支持和相关配套政策进行一定调整。
- 刘星郭剑雄
- 关键词:财政支持政策
-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技术进步被引量:3
- 2011年
- 技术结构内生于特定的资源结构。劳动力选择性转移通过加速劳动力非农化、提高农业部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率等途径推动农业资源结构转换,进而促进农业技术由劳动数量体现型向物质资本体现型以及广义资本体现型演进。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方向,是在加速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同时,创造人力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形成的资源条件。
- 郭剑雄
- 关键词: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相关作者
- 郭剑雄

- 作品数:60被引量:7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农业发展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生育率 人口
- 李志俊

- 作品数:23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生育率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人口生产偏好 动态CGE
- 温小林

- 作品数:19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业生产 人力资本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农业 现代农业
- 傅反生

- 作品数:29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咪鲜胺 杀菌剂 水稻 苏南丘陵区
- 张福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研究主题:农业技术进步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人力资本 人口生产偏好 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