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2篇“ 勘探前景“的相关文章
超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成储机理与油气勘探前景
2025年
深埋条件下碎屑岩是否发育有效储层是储层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问题。随着勘探实践、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认识不断被突破,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实在埋藏深度6000~8000 m的超深层仍然发育碎屑岩有效储层。通过对深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的系统调研,结合中西部四大盆地典型深层储层的多尺度观察,明确了沉积作用控制储层原始条件、多种成岩作用控制有效储层的成储机理。结果表明,在深层超深层条件下,碎屑岩高能沉积相带原生孔隙发育条件好、逼近主力烃源岩就近配置、多期油气充注、超压条件、低地温场对成岩演化的抑制作用等有利于碎屑岩保存原生孔隙并形成溶蚀孔隙,晚期构造改造作用有利于形成裂缝并改善孔渗性能,超深层碎屑岩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在沉积-成岩-构造三元复合控制下的碎屑岩有利储层发育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胡宗全齐育楷张福顺张福顺郭景祥王静怡王濡岳
关键词:碎屑岩油气储层有利区带
中国致密油气形成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2025年
致密油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类型,相当于传统低渗透油气中的特低和超低渗透油气。目前致密气已成为中国产量最高的天然气类型,2023年产气量达600×10^(8) m^(3)以上,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是致密气的主体产区。中国2023年致密油产量达1193×10^(4)t,主要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6段(长6段)和延长组8段(长8段)、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等。从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及地质历史演化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致密油气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致密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中国致密油气以近源聚集为主,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源内与近源、斜坡—洼槽区域,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源上、源下及源间致密储集层中。根据中国致密油气的地质特征、聚集机理、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等,将致密砂岩气划分为连续型致密深盆型、准连续型致密型和致密常规圈闭型3种聚集模式,将致密油划分为源-储分异远源聚集型、源-储相接近源聚集型和源-储相间邻源聚集型3种聚集模式。“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围绕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松辽盆地深层、塔里木盆地阿合组等领域,致密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有望超过2×10^(12) m^(3);围绕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长8段,松辽盆地泉头组扶余油层,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玛湖地区风城组等领域,致密油有望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8~20)×10^(8)t。
朱如凯李国欣崔景伟李国欣崔景伟郭智黄福喜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藏模式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致密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2025年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LG163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超压致密砂岩气获得勘探突破,标志着须五段有望成为陆相致密油气效益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LG163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发现及前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成果,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围绕须五段生烃中心,对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演化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仪陇—平昌地区须五段发育厚层暗色页岩,页岩平均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整体属于好烃源岩;东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砂岩横向分布稳定,孔隙度为1.5%~7.7%,平均为4.8%,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好。须五2亚段致密砂岩储层包裹在须五段烃源岩内部,垂向上形成“源包砂”优质成藏组合。须五段普遍发育地层超压,由斜坡向湖盆中心地层压力系数逐渐加大,致密砂岩气超压充注保存。综合烃源岩条件和储层物性特征,认为研究区须五段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为5600km^(2),富砂带面积为3553km^(2),预测勘探有利区致密气资源量达到560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成为规模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要接替领域。
白雪峰杨雨李军辉王有智
关键词: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西洼烃源岩特征与勘探前景
2025年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西洼为小型边缘洼陷,因生烃潜力不确定性高,多年来勘探进展缓慢。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资料,通过对乌石凹陷西洼构造演化、洼陷结构、沉积充填开展研究,分析了西洼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边界断层六号断层分为NNE、NE、NWW、NW、近EW共5段,差异活动明显,流沙港组二段沉积期,NWW段活动性最强,其下降盘流二段沉积厚度最大,可以达到1 000 m;(2)西洼流二段发育好—优质烃源岩,主生烃灶烃源岩成熟度为1.5%~2.8%,TOC平均含量为2.1%,S1+S2平均为7.2 mg/g,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干酪根,以Ⅱ1型为主,为好—优质烃源岩,且处于大量生烃阶段,资源潜力1.1×10^(8) t,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3)乌石西洼西侧构造脊为下步最有利勘探方向,流一段、涠三段具备良好储盖组合,并发育地层、断块、半背斜等多类型圈闭,为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油气通过洼中EW断裂垂向运移、大型构造脊优势汇聚、砂体-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在有利目标区成藏,整体潜力大,勘探前景好。该成果为乌石西洼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对类似的小型边缘洼陷的勘探起到指导作用。
胡德胜满晓高铭恒李文龙余敏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成藏模式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长城系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2024年
中元古代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第一套沉积盖层,分布范围广,研究与勘探程度较低。利用野外露头、风险探井PT1井等钻井成果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长城系地层对比与展布、沉积和烃源岩特征等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自下而上主要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5段层组;在不同裂陷槽具有不同的展布特征,在晋陕裂陷槽,长城系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定边裂陷槽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贺兰裂陷槽仅发育北大尖组。长城系以半深海—浅海—滨岸—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期间发育潮坪沉积。熊耳裂谷及盆地次级裂陷槽的多口探井均在崔庄组发现有效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52%,R_(o)平均为2.32%,具有规模生烃的成藏潜力;盆地热演化模拟表明,崔庄组烃源岩于二叠世中期R_(o)达到0.5%时进入成熟阶段,早白垩世晚期R_(o)达到2.0%时进入生干气阶段。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烃源岩与储层源储配置良好,可以形成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优选定边裂陷槽、晋陕裂陷槽两个勘探目标,为盆地深层天然气“向源”勘探提供了方向。
刘刚杨文敬杨文敬井向辉白海峰时保宏任军峰任军峰潘星魏嘉怡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相烃源岩勘探前景
川西坳陷中段梓潼凹陷烃源岩品质和天然气来源及勘探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梓潼凹陷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唯一尚未取得规模性勘探发现的构造单元,目前对其烃源岩品质、天然气来源及勘探前景认识较为薄弱。研究表明:梓潼凹陷陆相腐殖型烃源岩主要位于上三叠统,普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其中须家河组三段有机质丰度最高,TOC含量平均为2.46%;而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泥岩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TOC含量主体小于0.5%,未钻遇规模性有效烃源岩。MY1井须家河组四段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来自须家河组三段煤系烃源岩;而YX1井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为油型气,为下伏龙潭组泥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后期发生裂解所形成。梓潼凹陷不同层系勘探潜力受烃源岩供烃能力、源储组合和输导体系制约,须家河组四段下亚段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次为须家河组二段;中上侏罗统和雷口坡组勘探潜力受输导通道的制约。对中、上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潜力的认识分别有赖于对储层物性和台缘带分布范围的进一步研究。
吴小奇杨俊杨俊杨俊宋晓波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气源对比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页岩油地质认识与勘探前景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其中在长71-2亚段夹层型页岩油发现规模储量,取得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重大突破,然而在长7_(3)亚段新类型页岩油系统性研究与评价方面薄弱。通过扫描电镜、二维核磁共振、全视域荧光薄片及红外光谱分析,应用物探、测井等识别与评价技术,从地质认识、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认为:(1)纹层型页岩油由富长英质纹层、富有机质纹层、富凝灰质纹层、富黏土质纹层组成,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孔隙度介于2%~10%,含油饱和度介于68%~88%;(2)泥纹型页岩油由含黏土质长英质粉砂岩、黏土长英质泥岩、长英黏土质页岩组成,孔隙类型以溶蚀孔、晶间孔、层理缝为主,孔隙度介于2%~6%,含油饱和度介于65%~75%;(3)长7_(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生成的原油滞留成藏,并在富长英质粉砂岩中微运移成藏,形成了烃类滞留—微运移富集模式。研究表明,长7_(3)亚段纹层型页岩油预测有利区面积为5000km^(2),泥纹型页岩油预测有利区面积为1600km^(2),预测达亿吨级储量规模,勘探潜力巨大。
侯雨庭杨兆钰张忠义程党性李继宏刘江艳刘江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渝西大安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岩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钻探过程中普遍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烃源岩评价层面,未对煤岩气的地质条件开展评价。基于此,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的取心实测数据和相关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龙潭组煤岩的分布特征、烃源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研究认为:大安地区位于龙潭组煤岩沉积有利相带,煤岩广泛分布,单层厚度薄,发育较为集中;煤岩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具有中低灰分特征,割理和孔隙发育;煤岩含气性好,游离气含量高,具有高孔隙度、高地层压力和高含气量的特征;煤岩顶底板发育泥岩,保存条件好。综合评价表明,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孔渗性好、含气量高且埋深适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舒红林章超程青松苏展鸿张涵冰郭宁孟阳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潭组地质特征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段页岩型页岩油源储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一套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夹砂质沉积的烃源岩层系,其中长7段源内夹层型页岩油已取得勘探突破并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但页岩型页岩油前期研究相对较少,是否具有勘探开发前景还不够明确。为此,以长7段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岩心分析化验、测井资料解释的烃源岩源储特征评价和矿场开发试验,用以评价胡尖山地区长7段页岩型页岩油勘探前景。长7段岩心测试分析表明,页岩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及有机质孔,常见层理缝及有机质收缩缝,游离态轻质油主要赋存于粒间孔及页理缝;运用多溶剂连续分步抽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长7段页岩中游离态轻质油比例可达到54.3%。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长7段页岩平均TOC为14.03%、平均生烃潜量为57.73mg/g,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平均R_(o)为1.08%、平均T_(max)为450℃;岩石热解可动烃含量达到4.34mg/g,表明页岩型页岩油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研究区长7段页岩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含量高、岩石可压裂性好,盆地内直井试油试采表明页岩含油性较好,利用岩石热解法估算该地区页岩型页岩油可动烃资源量为4.1×10^(8)t,综合认为研究区页岩具有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产的勘探开发前景
郑奎陈晓平杨晋玉张宝娟李超丁强王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槽-隆”富集规律及勘探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埋深大、成熟度高及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精细刻画、沉积环境分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页岩气成烃富集演化恢复,揭示了“槽-隆”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筇竹寺组沉积环境,裂陷槽内具有沉积相带优和地层厚度大的特点;此外,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的页岩成熟度演化,古隆起位于高部位且热演化程度适中、电阻率高。“槽-隆”叠合区在沉积、生油、生气和油气调整阶段均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共同控制储层发育,叠合区储层品质优、储层套数多、厚度大。根据“槽-隆”富集规律及槽-隆组合关系,优选4类页岩气有利区带,并建立筇竹寺组甜点区评价标准,优选8200 km^(2)的槽内甜点区勘探面积,进而指导资201井的部署,获得73.88×104 m^(3)/d的高产工业气流。“槽-隆”富集规律的地质新认识,为寒武系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和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揭示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雍锐石学文石学文钟可塑罗超郑马嘉杨雨然吴伟徐亮朱逸青何一凡徐亮于魏铭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气勘探突破

相关作者

何家雄
作品数:138被引量:1,27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边缘盆地 莺歌海盆地 南海北部 CO 油气运聚
刘树根
作品数:487被引量:5,629H指数:47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龙门山 灯影组 震旦系 页岩气
孙玮
作品数:175被引量:2,487H指数:3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灯影组 震旦系灯影组 震旦系 下古生界
胡宗全
作品数:177被引量:2,124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页岩气 页岩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魏国齐
作品数:299被引量:5,157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天然气 震旦系 天然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