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7 篇“ 北印度洋 “的相关文章
基于AIS数据的北 印度洋 渔船时空活动特征分析 2025年 针对海量的分钟级数据,在区域划分上参考中国近海渔区网格划分方法,添加时间要素,在北 印度洋 区域(48.0°~116.5°E,28.5°N~26.5°S)以统一的时空要素建立网格并作为基础统计单元。以此为基础,统计渔船分布面积和作业时间,并通过几何化处理绘制了时空分布热力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船的分布面积、活动密集程度与时间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存在一种划分方式,使得频次分布呈规律性且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该结构特征较稳定,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此外,推测了4个大洋 渔场和4条航道的大致地理位置。 刘明慧 蔡文博 吴彬锋关键词:海量数据 作业时间 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及年代际变化2024年 本研究利用基于统一卫星观测和识别方法产生的ADT-HURSAT气旋数据集,对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在1978~2017共40年的整体特征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春季和秋季是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的高发季节,孟加拉湾气旋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两个高发季节中均比阿拉伯海提前约一个月。北 印度洋 气旋的生成区域主要分布于阿拉伯海东部海域和孟加拉湾中部偏西海域。CS(Cyclone Storm)等级气旋更多生成于在北 印度洋 的偏北 海域,ESCS(Extremely Severe Cyclone Storm)等级及以上的强气旋全部在5°N~15°N纬度范围内生成。对于年代际变化,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在秋季的生成数量平均每十年增加5个,生成区域在后二十年呈现向西北 方向移动的特点,其中阿拉伯海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分别向西移动1.3°和3.2°(p<0.01),较孟加拉湾气旋变化更加显著,平均增强速率也超过孟加拉湾约20%。特别是,相比于前10年(1998~2007),阿拉伯海近10年(2008~2017年)热带气旋数量减少,气旋达到的最大强度提高至120 kt,孟加拉湾气旋数量自1998年以来较为稳定,气旋最大强度却持续降低,这与使用其他数据集的研究结果不同,表明数据集质量对气旋特征变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北 印度洋 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差异是控制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鲁子翰 李晓静 唐佑民 李熠关键词:北印度洋 热带气旋 年代际变化 潜热通量 北 印度洋 的超强台风“加蒂”(2020)快速加强的成因分析2024年 北 印度洋 是全球发生热带气旋最少的海域之一,超强台风“加蒂”是有记录以来在索马里登陆的最强热带气旋,也是登陆该国少数几个热带气旋之一。利用IBTrACS路径资料及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分析超强台风“加蒂”在北 印度洋 海域快速增强过程中的环境因子,并通过WRF-ARW模式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加蒂”的快速增强与持续有利背景场有关,如海温的异常偏暖、水汽输送使得潜热能增加、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小等。WRF模拟的结果验证了高底层垂直倾斜距离的减小、水汽含量的增加及双暖心结构的出现,对“加蒂”快速增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连烜 林沐星 张晓彬关键词:热带气旋 超强台风 北印度洋 环境因子 浅析主动服务型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以《北 印度洋 形势图》为例 2024年 地图是读者认知地理空间的重要媒介,主动服务型专题地图是制图者预先了解读者的重点关注点,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关注点信息及其延伸内容,以拓展其地理认知的专题地图,以此弥补传统地图在地理空间认知表达中受地图介质、载负量等因素限制的不足。本文以《北 印度洋 形势图》为例探讨主动服务型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读者更好地认知该地区地理环境和做出恰当的决策提供服务。 王雅黎 邢晓彬 俞丽燕 赵魏强关键词:地图设计 北 印度洋 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2023年 根据月平均热通量(TropFlux)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以及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标记5个特征海区,以反映北 印度洋 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冬季阿拉伯海失热区比孟加拉湾失热区失热多;夏季只有亚丁湾海域失热,斯科特拉区得热量值和赤道区相当。北 印度洋 净热通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峰值大于秋季的双峰分布。近些年来,阿拉伯海和亚丁湾海域失热减小,孟加拉湾失热增多,赤道得热有下降的趋势。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亚丁湾失热区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由潜热和感热决定,亚丁湾夏季失热还与长波辐射有关。冬季净热通量异常场分解出3个独立模态,累计贡献率可达53.87%,第一模态为主模态,阿拉伯海失热区失热减少、孟加拉湾失热区失热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净热通量异常场前3个模态的累计贡献率为57.42%,第一模态为主模态,北 印度洋 全场一致性得热,且以热带印度洋 西部为最强的年代际变化。 苗波 韩树宗关键词:北印度洋 热通量 孟加拉湾 公元1世纪北 印度洋 奴隶贸易丛考——以《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志》为中心 2023年 在西方古典著作中,广义的厄立特里亚海可以泛指北 印度洋 ,其范围大致包括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以及孟加拉湾等海域。成书于1世纪的《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志》详细记录了当时北 印度洋 沿岸的海上贸易,奴隶是这片海域贸易往来中颇受青睐的货品。位于非洲之角的马拉欧和奥波内以及波斯地区的阿波罗格斯和奥马纳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地。这些奴隶大多被运往迪奥斯库里德斯岛、婆卢羯车与埃及三地。乐奴是众多奴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他们主要供上层尤其是权贵娱乐。奴隶贸易的开展除了受市场调节之外,还与季风、洋 流等自然气候息息相关。 庞纬关键词:北印度洋 奴隶 海上贸易 北 印度洋 —南海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胶体虫(放射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及其季节变化2023年 具有共生体的浮游动物胶体虫在寡营养海域的有机碳循环和硅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胶体虫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利用走航式采样和虎红染色方法,首次揭示了北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南海跨多个海域表层水中胶体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及其季节变化。研究海区胶体虫的物种数非常丰富,春季17种、冬季高达27种;北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的多样性在春季普遍低于南海、但在冬季则高于南海,表明北 印度洋 —南海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地理分布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胶体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也存在生物地理上的差异、且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如胶球虫科(Collosphaeridae)在春冬季均具绝对优势、球虫科(Sphaerozoidae)只在冬季显著增加;春季和冬季的优势种组成也有不同,表明表层水体中胶体虫的群落组成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东亚季风影响下表层水混合增强,导致属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而表现出季节变化是控制研究海区胶体虫群落结构的主因。胶体虫的丰度则与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马六甲海峡至巽他陆架春、冬季均较低,南海次之,北 印度洋 春、冬季都相对较高,反映出其对特定海洋 环境的适应性,推测大尺度下区域的影响要高于季风变化的控制。可见,胶体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绝对丰度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信号,为今后利用胶体虫替代指标进行古海洋 和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和基础参考。 程夏雯 张兰兰 邱卓雅 向荣 常虎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生物地理 洋 流的影响及南海–北 印度洋 海流特征2022年 本文首先从洋 流的定义与分类、洋 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洋 流密切相关的经典战例、现代战争中洋 流对于海战的影响多角度出发介绍洋 流,并利用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开发的全球简单海洋 资料同化分析系统(SODA: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tion)产生的海流数据,分析了南海和北 印度洋 的海流场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南印度洋 地区的海流场,北 印度洋 地区及中国南海地区的海流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点。 王鑫 金鑫 吴迪 李子莹 于跃关键词:洋流 北印度洋 月际变化 秋季北 印度洋 超级气旋风暴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分析 2022年 利用1979—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的热带气旋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 印度洋 秋季超级气旋风暴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北 印度洋 秋季生成的超级气旋风暴数目显著增多;1999—2018年北 印度洋 平均最大潜在强度指数高于1979—1998年;与1979—1998年相比,1999—2018年更高的平均海面温度和海洋 热含量为超级气旋风暴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弱的垂直风切变、更强的水汽通量和低层气旋性涡度输送促进了热带风暴强度的持续增长。 柳龙生 许映龙关键词:北印度洋 年代际变化 海面温度 垂直风切变 影响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生成环境因子的月际变化特征 2022年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JTWC)发布的1979—2018年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分辨率为1°×1°的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影响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环境因子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月北 印度洋 海温明显增暖,适宜的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5~10 m·s^(-1))和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热带气旋的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一个峰值。7—9月对流层中低层相对湿度条件很好,但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过大,使得扰动对流很难形成暖心结构,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10—11月北 印度洋 平均海温27~29℃,中层大气相对湿度条件较好,850 hPa多气旋性环流,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为5~15 m·s^(-1),在这种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北 印度洋 热带气旋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二个峰值。对影响北 印度洋 两个海域热带气旋月际变化的不同环境因子定量研究发现,尽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生成数都呈现双峰型变化,但环境因子在相同月份却呈现不一样的特征。 柳龙生 张新忠 许映龙关键词:北印度洋 热带气旋 环境因子 月际变化
相关作者
郑崇伟 作品数:167 被引量:666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研究主题:波浪能 中国海 WAVEWATCH 海上丝绸之路 ERA-40 方念乔 作品数:142 被引量:1,075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富钴结壳 古气候 孟加拉湾 东北印度洋 氧同位素 李栖筠 作品数:57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 研究主题:卫星遥感 航线选择 海洋溢油 船舶溢油 北印度洋 丁旋 作品数:77 被引量:212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浮游有孔虫 孟加拉湾 季风 有孔虫 海洋科学 胡超涌 作品数:121 被引量:645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主题:石笋 和尚 洞穴石笋 长江中游 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