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北羌塘盆地“的相关文章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矿物成分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以羌塘盆地雀莫错地区上三叠统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扫描获取岩心的矿物类型、含量、组合特征等信息,分析各主要矿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结合微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该地层的沉积、储层及地质作用。结果表明:上三叠统矿物以碳酸盐和碎屑矿物为主,垂向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碳酸盐矿物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加,反之,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等逐渐降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少见;绿泥石主要分布于上部巴贡组碎屑岩中;整体未见明显的白云石化现象。巴贡组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岩性致密,粒间孔、溶蚀孔少量发育,零星可见黏土矿物孔和微裂缝。波里拉组储集空间以微米级别孔隙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和黏土矿物孔。基于矿物和微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深水沉积逐渐转换到浅水三角洲沉积,矿物成分从碳酸盐沉积转变为碎屑岩沉积,认为巴贡组地层早期为烃源岩主要发育期,黄铁矿等矿物存在指示还原环境,有利于烃类的生成和保存。
刘中戎张启燕刘晓何志勇范志伟吴浩葛天助
关键词:矿物组成北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碳酸盐岩矿物特征分析
2024年
羌塘东部上三叠统波里拉组是羌塘盆地重点油气勘探目标层位,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地层压实作用强烈,矿物颗粒极小,属于致密油气储层。本文采用数字岩心技术——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和矿物成分定量分析技术(QEMSCAN),对波里拉组矿物进行微观尺度扫描和分析,表征其矿物成分、颗粒形态、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波里拉组方解石以泥晶为主,胶结作用明显,物性致密,孔径小(<5μm),局部发生白云化作用,白云石主要为粉-细晶,以自形晶为主,多呈线接触。矿物在纵向呈规律变化:底部为泥灰岩,陆源碎屑含量较高(>56.57%),其次为方解石(25.79%),磨圆度较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中段陆源碎屑矿物和方解石呈条带交错分布,方解石较石英含量增加(方解石47.43%,石英28.54%),沿晶间普遍发育的草莓状黄铁矿簇直径可达10μm,整体为氧化界面之下的还原环境;顶部以方解石为主(>90%),颗粒直径多为10~50μm,颗粒间多呈线接触,粒间孔几乎不发育,局部发生层状白云化作用。矿物特征显示波里拉组沉积物源受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陆源碎屑输入双重影响,具有典型的混积岩特征,沉积环境从早期陆源碎屑供给较为充足,到晚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整体为海相碳酸盐沉积。
刘晓张启燕史维鑫葛天助宋利强
关键词:沉积环境
羌塘盆地中南部侏罗纪布曲组古生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2022年
本文通过对羌塘盆地坳陷中南部胜利河、东湖及毛毛山等地区侏罗纪布曲组6条剖面及其中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等古生物资料和岩石组合特征的研究,将布曲组地质时代划为中侏罗世巴通期(Bathonian)至早卡洛夫期(Callovian),还可能跨入早巴柔期(Bajocian)。通过本文研究和区域对比,认为布曲组的沉积时代在羌塘盆地存在穿时性。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布曲组沉积充填物三分性明显,下部和上部为一套以微晶结构、粒泥结构为主的低能碳酸盐岩,中部为一套以高能的亮晶粒屑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结合古生物生态习性,布曲组沉积环境总体为近岸浅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构成多个沉积旋回。这一基础资料对下一步分析羌塘盆地坳陷中南部布曲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支撑。
白培荣熊兴国蒋开源马德胜曾禹人陈启飞李月森吴滔
关键词:布曲组侏罗纪沉积环境北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沙土湾湖地区中晚侏罗世古生物研究及其意义
2022年
羌塘盆地沙土湾湖地区中晚侏罗世古生物的研究,为建立年代地层格架、恢复沉积环境、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系统古生物化石鉴定,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化石时代并探讨了化石的地层归属。结果表明:(1)原划分的白龙冰河组应归属为索瓦组;(2)地层中产出以腕足类Burmirhynchia、Holcothyris两属组合和双壳类Ceratomya cocentrica(J.Sowerby)、Ceratomya striata(J.Sowerby)、Goniomya cf.trapezicostata(Pusch)、Pholadomya cf.ginghaiensis等为代表的中侏罗世巴通期至卡洛夫早期分子;(3)索瓦组沉积时代的下限应延至中侏罗世巴通期,该组存在穿时特征;(4)化石生物群落的生活习性指示沉积于温暖正常浅海环境。这些地质记录对重建和反演羌塘盆地沙土湾湖地区索瓦组的时空展布与岩相古地理格局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白培荣曾禹人吴滔陈启飞蒋开源符宏斌徐安全
关键词:羌塘盆地腕足类双壳类侏罗系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末—早中侏罗世沉积序列与盆地转换研究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勘探程度最低、面积最大的中生界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末,羌塘盆地突然从碳酸盐岩(或碎屑岩)沉积转变为火山-火山碎屑岩沉积,之后被早中侏罗世冲积扇-河流相沉积超覆,羌塘盆地由前陆盆地转换为裂谷盆地...
曾胜强
关键词:羌塘盆地
文献传递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夏里组蒸发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被引量:5
2021年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属东特提斯构造域,是一个具有成盐远景的蒸发岩盆地。前人对盆地的研究多局限于层序地层、构造运动、油气成藏等,对于盆地内蒸发岩的研究,特别是其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通过对羌塘盆地龙尾湖QY-1钻孔中硬石膏岩层锶同位素进行测定,首次对盆地中侏罗统夏里组蒸发岩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笔者所分析的样品的锶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为0.707475~0.709048,均值0.708331,与同时期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比值(0.706860~0.707081)相比略高,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海水。结合前人对羌塘盆地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的认识,认为陆源锶的输入造成了本区的锶同位素比值高于同期海水。此外,钻孔中的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公布的全球中侏罗世(164~160.2 Ma)海水锶同位素曲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海侵海退作用的强弱是控制盆地夏里组锶同位素演化的主要因素。
杜少荣苗忠英郑绵平张永生张雪飞陈文西
关键词:地球化学中侏罗统硬石膏锶同位素北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雪山组的孢粉型化石及其指示的古植被和古气候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对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雪山组产出丰富的Clasopollis和Dicheiaropollis花粉研究,该组孢粉可建立为CD组合,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分析认为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古植被群落以Clasopollis和Dicheiaropollis有亲缘关系(或母体植物)耐干热的掌鳞杉科植物为优势类群,林间或林下还生长着少量桫椤科、里白孢属等植物。本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特征是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本研究丰富了羌塘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地质学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的认识。
白培荣熊兴国马德胜陈启飞蒋开源张厚松曾禹人吴滔李月森
关键词:孢粉北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环境与高原隆升响应
青藏高原是地球表面时代最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大陆高原。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幅度,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研究青藏高原内部新生盆地的形成背景、充填过程对了解高原新生代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盆地可很好的反映出...
沈利军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高原隆升北羌塘盆地
文献传递
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羌科1井元素录井数据,采用频谱分析方法,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及海平面变化,研究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周期海平面较低的位置,容易形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高频混合沉积层系;长周期海平面较高的位置,不容易出现高频混合沉积现象,岩性较稳定。混合沉积发育规律是沉积环境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引起沉积环境的变化,产生陆源碎屑输入与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变化,控制大尺度的混合沉积发育特征;短周期海平面变化受天文旋回的控制,引起高频海平面波动,产生高频混合沉积层系。同时,不同尺度海平面变化的叠加,控制雀莫错组三段长周期和短周期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对认识羌塘盆地侏罗系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高远高远万友利王忠伟万友利李学仁
关键词:频谱分析海平面变化发育特征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与中央隆起带晚三叠世以来剥露历史的低温热年代学约束
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和过程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沉积岩相、构造分析、岩浆作用和古高程等方法的研究,对于高原生长模式的认识逐渐从整体抬升发展到逐步隆起。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地表抬升主要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
钱信禹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低温热年代学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付修根
作品数:152被引量:91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藏北羌塘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北羌塘盆地
王剑
作品数:319被引量:2,39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藏北羌塘盆地 沉积环境
谭富文
作品数:96被引量:76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烃源岩 藏北羌塘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前陆盆地
陈文彬
作品数:81被引量:41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上三叠统 布曲组
冯兴雷
作品数:52被引量:38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上三叠统 北羌塘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