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7篇“ 区域城镇体系“的相关文章
- 南诏国初期洱海区域城镇体系的建置研究
- 2022年
- 中国西南边疆城镇发展史,是西南边疆开拓治理史的重要内容。南诏国初期(737—779)从巍山至洱海完成了兼并五诏的历史使命;受中原“郡县制”文化的影响,在洱海区域进行“都城”选址和迁移,加强了区域内的城镇建置,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此开启中国西南边疆中心化城镇集群的建置模式。以“王都”为核心的洱海城镇集群体系凸显了浓厚的军事防御性,进而使洱海城镇分布格局中心化、密集化。南诏中后期“东京”的设立和疆域的空前扩大,进一步使南诏中后期城镇建置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分布格局,从而奠定唐、宋及后世西南边疆地区城镇发展的格局基础,深刻塑造并且影响着西南边疆的形成和发展。
- 李宇舟王曙文
- 关键词:郡县制
- 区域城镇体系中城市腹地划分理论模型的验证被引量:17
- 2018年
- 应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联系,以江西省昌九区域城镇体系为案例,提出了一种应用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城市腹地和划分城市势力圈的方法,对传统理论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通过识别手机用户常住地和出行目的地,以常住用户跨乡镇出行数量作为城镇之间联系度的计算依据,分别得出昌九区域4个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出行联系量,以此测度出了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并以与中心城市出行联系量比例划分了城市势力圈。随后,将手机信令划分的中心城市势力圈与用Huff模型计算得到的势力圈进行了对照,验证模型中的城市规模变量指标选择和距离摩擦系数取值。验证结果表明,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应用Huff模型计算城市腹地时,应更重视距离摩擦系数的取值,而不是构造表示城市规模的复杂综合指标。
- 钮心毅王垚丁亮
- 关键词:城市腹地
- 飞地型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视角
- 2017年
- 以城镇空间相互作用为研究视角,GIS为主要平台,通过改进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系统研究飞地型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具体以靖远县为例,利用引力模型揭示区域城镇空间联系强度,采用潜力模型来反应区域城镇空间聚集程度,采用场强模型分析区域城镇空间扩散进度,对城镇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靖远县区域城镇体系呈现出双中心空间结构特征趋向,表现为:北部片区呈带状或通廊式城镇空间格局,南部片区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进而提出区域城镇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 余聪成亮陈崇成唐丽玉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基于改进Converse断裂点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研究——以天水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7年
- 在对Converse断裂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城镇中心性强度,对天水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了划分;通过运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了城镇影响范围和城镇经济区。研究表明:1)天水市城镇体系等级分化非常明显,可按中心性值的大小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城镇主要为天水各县区政府所在地;2)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镇经济区打破了行政区划界线,更符合区域"城镇-腹地"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实际;3)城镇影响空间既受城镇综合实力和区位交通条件的影响,也与地形、资源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天水市东部和南部,城镇空间影响范围明显大于中部和北部地区。
- 郭晓东李莺飞马利邦
- 区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
- 2015年
- 在综合回顾区位商法、结构统计分析法等描述区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确定以区分城镇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非基本部分为基础的职能结构判定方法。依托具体案例剖析城镇职能类型的系统聚类分组及类别划分,依据城镇优势职能和突出职能指标,分析各个城镇的职能类型解释定名,提出各个城镇职能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首先,根据各个城镇的现有条件和经济发展职能基础,确定其主体经济发展优势;其次,依此确定各个城镇的优势产业部门和城镇优势职能;再次,确定与主导优势产业部门密切关联的产业部门,明确城镇突出职能;最后,协调各个城镇的自身和其所在区域的优势,建成结构合理的区域城镇职能体系。
- 杜明军
- 关键词:区域城镇体系
- 区域发展差别化——关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作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一文的撰后余思,笔者对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差别化问题继续思考,深入分析了其概念和内涵,研究提出选择区域发展差别化战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支撑条件,以期进一步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
- 张泉
-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和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系统回顾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其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选用分型特征思想,综合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关联分维数计算分析方法,依托具体案例挖掘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在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各个城镇的空间发育常常差异巨大,区域城镇体系与市场体系结构常常取决于交通运输网络水平的提升,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会逐步走向整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提出了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遵循"心—轴—圈"的协调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和分工合作。
- 杜明军
- 长吉图区域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 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与城镇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体系指导方针。直到进入到21世纪后,才逐步调整了城镇体系建设思路,强调大中小城市...
- 郑文东
-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
- 文献传递
- 高速轨道交通影响下区域城镇体系演变分析
- 高速轨道交通的出现显著改变区域城镇的联系特征,为城镇体系的构建组织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立足这种发展变化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速轨道带来的区域城镇间的时空价值转换和出行品质提升等新变化,判断该形势下区域城镇功能组织的新要求,...
- 欧心泉王玉虎张国华赵延峰
- 关键词:区域城镇体系
- 文献传递
- 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等级规模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等级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会极大削弱区域经济的集约效能。通过回顾梳理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理论体系,分析选定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等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的判定方法,以河南18个地级城市和108个县级中心建制镇(县城)所构成区域城镇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图揭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方向选择鉴定基础,并尝试提出其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 杜明军
相关作者
- 杜明军

- 作品数:34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矿产资源 利益博弈 低碳经济 水利设施 协调发展
- 林涛

- 作品数:63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免费信息 大城市 轨道交通 空间结构 高速公路网络
- 王玉虎

- 作品数:23被引量:7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山地城市 数字地形分析 省际边缘区 两规合一 工业园
- 刘喜波

- 作品数:49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花生 花生品种 现代农业 花生栽培 城镇体系规划
- 欧心泉

- 作品数:27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研究主题:交通规划 城市快速路 城市 层级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