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篇“ 区域生态效率“的相关文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促进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4—2023年中国31个省份样本数据,通过基准回归、空间计量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区域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逐年上升,且与区域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②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③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门槛变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基于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企业间合作以及政企合作、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崇丹宁薛晓光
关键词:生态效率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效应
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区域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被引量:4
2024年
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生态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15年面板地级市数据,构建异时性双重差分模型,证实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效率。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上述结果的稳健性之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生态效率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同时,本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证实智慧城市不仅显著改善当地生态效率,还通过实用性创新溢出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邻近城市生态效率有“虹吸”作用。进一步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智慧城市试点对经济条件良好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的生态效率改善效果更好,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智慧城市试点对区域生态效率改善的内在机制,为后续新一代城市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污染联防联治、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魏向杰张子略
关键词:智慧城市生态效率区域经济
绿色金融发展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也给环境带来了显著的压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制定的未来五年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
肖植尹
关键词:区域生态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人类对环境不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大规模的污染物排放和严重的生态破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惊人的飞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极大促进了全球经济...
董珍溪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生态效率
双重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环境规制是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生态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实证检验双重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并比较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促进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较于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相比中西部地区,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促进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双重环境规制和区域生态效率之间发挥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更好地落实环境政策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提供经验借鉴。
王建军孙佩佩
关键词:区域生态效率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与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3
2024年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体呈现明显的集聚和辐射现象,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这种集聚性具有空间上的“高—高”关联性,且高集聚区有稳固和加强趋势;(2)中国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空间上的“低—低”关联性,其中高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高,低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低且在动态减少;(3)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省、周围省及全国的生态效率提升,但仍需警惕后期扩张带来的负生态外部性。据此,提出三点建议:(1)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强化生态友好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效应;(2)承担体育生态责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生态经济系统;(3)驱动发展要素流动,促成生态共建共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姚芳虹曾元正彭春张弛张弛
关键词: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
金融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生态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2024年
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因子分析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金融创新指数和区域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区域生态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且存在区域异质性;金融创新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金融创新水平的提升将会推动相邻地区生态效率的提升;金融创新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2.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and super efficiency SBM model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ndex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and mediation effect models are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level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re i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financial innovation level will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adjacent regions. Financial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王金铖
关键词:金融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庞淑妍
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机制与实践效果研究
2024年
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双部门双系统DSGE模型,将企业节能减排活动纳入分析框架,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机制与实践效果。基于2005—202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优化间接提升区域生态效率,间接效应弱于直接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在《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为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加快绿色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实践参考和政策建议。
朱靖宇崔冉
关键词:绿色金融生态效率
金融创新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视角
王金铖

相关作者

初善冰
作品数:3被引量:43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研究主题:区域生态效率 外商直接投资 省际面板数据 环境规制 空间面板
吴义根
作品数:35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
研究主题:动态演进 人口老龄化 农业面源污染 STIRPAT模型 人口增长
潘兴侠
作品数:23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效率 高等数学 熵权 区域生态效率 思政
李雷鸣
作品数:57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区域生态效率 团队学习 共享 能源消费
冯开文
作品数:103被引量:81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合作社 农业一体化 农民收入 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