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2篇“ 半干旱草原“的相关文章
半干旱草原内陆河流域复合干热气候特征及其植被响应
2025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复合干热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评估复合干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探究植被对其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极端气候事件潜在危害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和适应措施。本文基于Copula函数联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构建了标准化复合干热事件指数(Standardized composite dry-heat index,SCDH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1982—2020年植被快速生长期(6—8月)干旱和高温的变化特征,探究了流域复合干热事件的演变规律及植被响应。结果表明:Frank-Copula函数对SPI与STI联合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SCDHI可以模拟干旱和高温间的依赖关系,具有标准化干旱指数所具备的多尺度时空可比、统计意义明确等特点;流域旱情的逐年变化较为平稳,而高温事件呈显著持续上升趋势,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特征,复合干热事件在7、8月有轻微加重的趋势;发生干热事件(SPI<-1.0且STI>1.0)的同现重现期约为10年;此外,植被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与生长阶段有关,处于稳定生长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较高。
张仪萱王怡璇刘廷玺段利民段利民刘婷
关键词:COPULA函数草原植被内陆河流域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估模型与应用
2024年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Index,SMAEEI)以及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选取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量化分析1986—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累积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人类活动的生态累积效应差异。结果表明:①SMAEEI适用于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能客观呈现各地类生态环境质量高低顺序。35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且其空间差异显著减弱。露天矿场、城镇扩张区、锡林河湿地及北侧草地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极显著、显著的退化趋势。②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能剔除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耦合影响,分离并量化人类活动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累积效应,揭示累积的方向、程度和空间范围。35 a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累积量(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umulant,COESVC)共减少1186157.03万元,出现负向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高度、中度负向累积区集中在湿地和草地退化区、城镇区、露天矿场。③露天开采、城镇建设造成的单位面积负向生态累积效应最明显,前者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负向累积变化最剧烈,后者负向累积效应的局部影响程度和偏离度最大;放牧活动引起的负向生态累积效应影响范围最广、总量最大,但局部影响程度最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其余人类活动更稳定。研究成果可将矿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实物量变动转化为价值量描述,为采用货币形式测算矿区生产生活行为的环境损害成本提供可行方法。
梁佳欣李晶殷守强任河蒋斋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
降水季节变化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植物生殖物候的影响
物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阶段的周期性循环事件,在调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加剧了全球水文循环,导致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尤其是降水季节分布变化,可能引起时间和空间上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土壤...
冯晗霖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
半干旱草原生产力和碳通量对模拟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的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日益加剧的气候变暖造成全球水文循环振幅不断加强,增强的大气环流会改变降水格局,增加降水年际变异,从而导致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化石燃料燃烧、工业排放以及农业施肥等人类活动使大气氮沉降速率持续...
孔令杰
关键词:氮沉降降水变化半干旱草原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煤电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
2024年
为定量评价干旱半干旱草原煤电开发区域长时序生态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DPSIR模型,选取29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求值法对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生态承载力动态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分变化及不同组分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呼伦贝尔市生态承载力在波动中缓慢上升,锡林郭勒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鄂尔多斯市趋于平稳;(2)不同地区生态承载力驱动力略有差异,总体来说,影响煤电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业产值比重、人均原煤产量等;(3)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状态”、“人类福祉”组分和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系统服务”组分与区域生态承载力呈显著相关;(4)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组分相关性有较大差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施生态保护和降低煤电开发强度等可有效促进生态承载力的提升。
李红清张琳覃昕王贵鹏孟祥芳高凯旋张杰张波郭佳佳陆兆华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内蒙古草原DPSIR模型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菌根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作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共生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植物所提供的碳源。作为回报,AMF以其发达的菌丝为宿主植物提供额外的养分和水分,并能够提...
郭鑫
关键词:干旱草原半干旱草原相互作用
2012-2020年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碳水通量关键参数观测数据集——基于长期降水格局控制实验
2023年
增温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这将显著影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碳水通量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与资源利用策略。因此,明确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及其控制因子,有助于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变化。但是,目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碳水过程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方面尚缺乏长期的控制实验研究与观测数据。本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长期降水格局控制实验(包括7个降水量与降水频度变化处理),采用静态箱式法,通过红外气体分析仪进行测定,对2012–2020年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交换关键过程季节动态长期观测数据进行了整理与质量控制。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气象环境数据(降水量、大气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等)和碳水通量数据(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蒸散、碳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部分。初步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碳水通量,但增水对其影响不显著;所有通量相关指标在停止处理后第一年就恢复至对照水平。本数据集的发布将为进一步加深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的研究与机制理解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谭星儒张兵伟陈世苹
关键词:半干旱草原静态箱法
干旱半干旱草原沙地牧草栽培油沙覆盖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半干旱草原沙地牧草栽培油沙覆盖工艺,其步骤是,第一步备料,将沙子与废油按1:1~2重量比混合搅匀;第二步蒸煮1—1.5小时;第三步晾干至湿度13%~15%为宜;第四步用专用牧草免耕播种机播种和铺撒油沙...
杨少楠杨彬
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大比例尺微沟系测量样品粒级试验——以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青海省天峻县锲墨格山地区属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地表发育宽300~500 m、断续延伸达7 km的伟晶岩带。目前勘查工作已发现了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了能够在后续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中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锲墨格山地区开展了大比例尺微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方法的样品粒级试验和有效性研究。本次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选取-4~+20目、-4~+40目、-10~+40目和-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在伟晶岩脉发育地段进行试验研究,分析Cu、W、Sn、Be、Li、Nb、Rb、Zr、La、Y元素含量。结果显示,Be、Li、Nb、Rb、Zr稀有元素选取-4~+40目和-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La、Y等稀土元素选择-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Cu、W、Sn等有色金属元素选择-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时,元素富集离散特征更明显,地球化学分布与地质矿产特征吻合度更高,证明该技术方法可以在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工作中获得显著的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保善东谢祥镭王亚栋徐云甫张新远曾彪
关键词:粒级
温带半干旱草原克隆禾草叶性状对氮沉降铵硝比输入的响应:叶序不可忽略
2023年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对富氮环境的适应。然而在自然条件和富氮环境中,测定植物叶片性状时需要采集的最佳数量或比例是否一致并不明确;同时大气氮沉降主要组分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变化是否会改变叶片最佳测量数量缺少实验证据支撑。因此本研究依托自2014年在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开展的铵硝比添加实验(即对照和5:1、1:1和1:5的NH_(4)^(+)-N/NO_(3)^(−)-N比例),于2020年8月(植物群落生物量高峰时期)测量了两个形态相似的优势多年生禾本科物种(即羊草和冰草)在叶序水平的叶面积、叶厚度和叶绿素含量。我们发现在对照处理(自然条件),除羊草叶面积需要测定5片(占单株总叶片数的78.82%),其它性状通过测量两片完全展开叶即可代表整株该叶性状的单叶平均特征。铵硝比添加处理显著改变了叶性状最大值所在叶序,导致需要增加叶片测定数才能代表整株叶片的单叶平均特征。铵硝比添加显著改变了受叶序调控的叶性状间权衡关系,即叶片虽变大却变薄。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量全部完全展开叶或者提供一个合适的尺度推绎参数方能更好地评估氮沉降效应下植株叶片性状的响应特征。
Ruoxuan LiuJungang ChenZhengru RenXu ChenHaining LuYuqiu ZhangYunhai Zhang
关键词:物种共存光合能力

相关作者

姜海梅
作品数:39被引量:20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半干旱草原 近地层湍流 近地层 生态系统 城市热岛
陈佐忠
作品数:123被引量:2,973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草原 放牧率 草地 内蒙古典型草原 典型草原
季劲钧
作品数:71被引量:1,51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植被
陈洪滨
作品数:221被引量:2,27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平流层 反演 气溶胶 探空仪 无人艇
吕达仁
作品数:297被引量:2,676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平流层 气溶胶 对流层 浑善达克沙地 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