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篇“ 华勒变性“的相关文章
- 成年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3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成年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的成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有卒中病史,数月后出现病情复发,查头颅MRI示脑桥内异常信号,且与原发病灶锥体束走形一致,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诊断为脑卒中后华勒变性。结论脑卒中后出现华勒变性的患者可以出现临床症候的改变,易误诊为脑梗死,常常预后不佳,临床上应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云孟千韩新生
- 关键词:脑卒中脑桥锥体束华勒变性
- 施万细胞条件敲除SEMA3B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损伤后的华勒变性
- 2023年
- 目的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华勒退变模型,5d后取材开展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MBP、NF、c-Jun、MAG、p-AKT、AKT、p-GSK3β、GSK3β、p-ERK、ERK、p-JNK、JNK的表达差异,并用AKT激动剂在体外模型开展逆转验证实验。结果神经损伤5d后,cKO组体内外模型中MBP和NF的表达均高于Cre组,提示其华勒变性减慢。同时,cKO组的c-Jun表达下调而MAG表达量增高,提示施万细胞去分化程度降低;p-AKT和p-GSK3β表达下调,而p-ERK和p-JNK无显著差异;使用AKT激动剂(SC79)能逆转SEMA3B导致的MBP和NF的表达变化。结论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后可以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延缓华勒变性过程。
- 徐元涛许逸舟许淑怡马心蕊王祥海朱立新郭家松
- 关键词:施万细胞华勒变性周围神经损伤SEMA3B
- 继发于脑桥梗死的双侧桥臂华勒变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桥梗死且随后出现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影像改变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对该现象的认识,避免误诊为新的梗死。
- 马兰王延莉商秀丽陶东霞
- 关键词:华勒变性脑桥
- 孤立性脑桥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 2022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在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报道的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48例,其中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14例,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34例。男性33例(68.75%),女性15例(31.25%),年龄(65.8±10.7)岁(范围37~88岁)。大多数患者有血管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为常见。入院时以构音障碍和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症状。全部48例患者的梗死部位均位于脑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其中单侧37例(77.08%)(左侧18例,右侧19例),双侧6例(12.50%),5例(10.42%)资料不全。诊断华勒变性时,8例(16.67%)出现头晕或共济失调,6例(12.50%)原有症状加重,其余34例(70.83%)无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所有患者双侧小脑中脚均呈对称性异常信号,以T2或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明显。1例患者在梗死发病次日即出现双侧小脑中脚T2高信号,这是目前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出现继发华勒变性发现时间最早的病例。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出现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病变时,应考虑到华勒变性的可能。华勒变性可在孤立性脑桥梗死后早期出现,大多数病例无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常规MRI可早期识别。
- 徐辉姚燕雯白宏英
- 关键词:脑干梗死脑桥WALLER变性
- 脑干梗死后华勒变性2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是神经元或近端轴突病变后发生的远端轴突变性[1]。既往对W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WD逐渐被认识,可见于肿瘤、出血、手术、癫痫和脑白质疾病,但最常见于脑梗死后。由于WD与脑缺血性病灶信号改变相似,MRI均可表现为T2、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所以易将其误诊为脑缺血改变。现将我科近期临床中遇到的2例脑干梗死后WD病例汇报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相关知识复习。
- 张锐利
- 关键词:脑干梗死华勒变性轴突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脑缺血
- 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二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性的产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为65岁女性,例2为58岁男性,分别于2018年12月7日和2019年6月23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例患者均表现为脑桥梗死数月后缓慢起病并进展的双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例1是在脑桥梗死后8个月出现,例2在脑桥梗死后6个月出现。磁共振成像均可见脑桥病灶以下连续的双侧锥体束等T 1、长T 2信号,例1表现为延髓、颈髓、胸髓侧索病变,例2表现为延髓、颈髓侧索病变。对2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及代谢性疾病,1例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所示与原发病灶相连且与锥体束走行一致的连续条状异常信号,最终诊断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随访发现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进行性加重。结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疾病预后相关,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可以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 葛晓燕贾国勇刘颖李怡王翠兰
- 关键词:脑梗死华勒变性脊髓磁共振成像痉挛性截瘫
- 不同部位脑梗死华勒变性的特点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华勒变性的特点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梗死部位分3组:A组为前循环供血范围内皮层及皮层下梗死(51例),B组为前循环供血范围内半卵圆中心、脑室旁、基底节区梗死(78例),C组为后循环供血范围内胼胝体、丘脑、脑干、小脑梗死(56例)。在患者发病7 d内、3个月、9个月和24个月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不同时间华勒变性发生率。发病14 d内、3个月、9个月和24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比较发病时和发病24个月FMA和ADL评分变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病24个月患者FMA和ADL评分变化与基线特征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3、9、24个月时,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华勒变性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发生华勒变性的时间是发病24个月患者FMA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发病24个月男性FMA评分较女性下降2.230分,3个月、9个月、24个月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患者FMA下降幅度值分别为15.571、12.970、9.620分。同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时间是发病24个月患者ADL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于3个月、9个月、24个月时发生华勒变性的患者,其ADL升高幅度值分别为14.323、11.969、8.574分。结论前循环梗死患者更易发华勒变性,且发生时间越早,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明显。
- 王冬梅蔡桂淑刘立生
- 关键词:脑梗死WALLER变性梗死部位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脑梗死后致华勒变性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2岁,主因"头晕3天、言语不清伴左下肢抖动2天"于2020年7月6日收住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自觉立位、坐位时明显,卧位稍好转,与转头方向无关,呈头部昏沉感,无言语异常,无肢体活动异常,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及抽搐发作,无耳鸣及耳聋,无视物成双,未予在意。
- 张博浩陈蕾
- 关键词:言语不清抽搐发作视物成双卧位立位华勒变性
- 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
- 2020年
- 目的:探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放射科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分为CST高信号组和CST等信号组。对比两组在发病不同时间后MRI T1WI轴位图像中大脑脚宽度比的变化及NIHSS评分。结果:CST高信号组在发病后6个月及及发病后12个月的大脑脚宽度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CST高信号组及CST等信号组在入院时及发病后1个月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CST高信号组在发病后6个月及发病后12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患者预后情况,当大脑脚宽度比越高时,提示脑功能恢复越差。
- 张荣
- 关键词:MRI脑梗死华勒变性
- 成年人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4例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成年人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成年人卒中华勒变性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例卒中后华勒变性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6~6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n=3)、肢体活动不灵(n=3)、吞咽困难(n=1)和头晕(n=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6分。发病后初次MRI及CT表现符合卒中诊断,在发病后3~7个月随访过程中MRI发现华勒变性,表现为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沿神经纤维走行的高信号,几乎所有病例的弥散加权成像也发现沿神经纤维走行的高信号。结论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后可出现同侧锥体束损害,影响患者长期运动功能;单侧脑桥卒中后可出现双侧脑桥臂损害,影响患者共济和平衡功能。卒中后华勒变性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变性过程,其影像学表现与新发脑梗死相近,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误诊。
- 赵月毕国荣
- 关键词:卒中WALLER变性
相关作者
- 申云霞

- 作品数:49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华勒变性 磁共振
- 娄明武

- 作品数:189被引量:6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 韩敬哲

- 作品数:41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蛋白 华勒变性
- 王红梅

- 作品数:27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出血 华勒变性 弥散加权成像
- 朱建国

- 作品数:90被引量:45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脑卒中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