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3篇“ 协同刺激分子“的相关文章
-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0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15分患者为A组(n=41),SLEDAI评分10~14分患者为B组(n=41),SLEDAI评分5~9分患者为C组(n=41),SLEDAI评分0~4分患者为D组(n=41),体检健康者为E组(n=41)。比较五组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之和/淋巴细胞比值(NMLR)及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的关系。结果:A组、B组、C组及D组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均显著高于E组,A组、B组及C组均显著高于D组,A组及B组均显著高于C组,A组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及D组的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均显著低于E组,A组、B组及C组均显著均低于D组,A组及B组均显著低于C组,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LR、PLR、NMLR、dNLR与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4(B7-H4)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异常,且上述指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喻晨刘庆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
- 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B7 homolog 4,B7-H4)在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存档的99例OTSCC患者的癌组织、30例OTSCC患者的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OTSCC癌组织、OTSCC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OTSCC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法)分析B7-H4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OTSCC组织中B7-H4无表达或低表达共40例,占总样本的40.4%,高表达59例,占总样本的59.6%;99例OT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B7-H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N分期相关(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7-H4表达较高患者的OS低于B7-H4表达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1.013,95%CI=1.004~1.022,P<0.05);单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示,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B7-H4表达与OT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中,B7-H4高表达(HR=1.015,95%CI=1.005 3~1.024,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HR=1.665,95%CI=1.004 7~2.760,P<0.05)可作为OTSCC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7-H4的表达与OT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有助于OTSCC患者预后评估。
- 杨琼杨旭李毅刘华联朱志超郑晓徐天舒
- 关键词:B7-H4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NK细胞比例
- 2024年
-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募集32名PTB患者(PT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CD152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分子PD-1的表达以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组CD8^(+)CD28^(+)T细胞比例、CD8^(+)CD152^(+)T细胞比例显著偏低。ROC曲线显示,变量CD8^(+)CD152^(+)T细胞比例对PTB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00,CI=0.664~0.936)。CD4^(+)CD28^(+)T细胞以及CD4^(+)CD152^(+)T细胞比例无预测价值。PTB患者的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3)。与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PTB患者CD8^(+)CD152^(+)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 杨晨晨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徐茜
- 关键词:自然杀伤(NK)细胞CD28CD152
- 灵芝多糖对肿瘤抗原诱导巨噬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及MHC分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 癌症是由于细胞异常增殖侵袭而导致的恶性疾病。我国过早死亡原因中,癌症占居首位。由黑色素细胞转化而来的黑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恶性肿瘤,由成骨细胞转化而来的骨肉瘤,是骨组织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手术、...
- 杨玉霞
- 关键词:灵芝多糖肿瘤抗原刺激分子MHC分子
-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B7-H3是免疫调节蛋白B7家族重要成员之一,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逃逸等多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与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相关。本文就B7-H3的生理功能和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作用与机制以及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毫毫(综述)邵剑锋(审校)
- 关键词:膀胱肿瘤B7-H3
- 早产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对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产小鼠肠道定植微生物群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改变对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CD278、CD152、CD279、CD272表达的影响。方法:常乐康灌胃获得早产组模型,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丰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结果:①实验组和足月组P21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Sobs、Chao、Ace、Shannon指数均高于早产组,Simpson指数低于早产组;检出的24个菌属有组间统计学意义;②P7: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152^(+)、CD272^(+)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早产组,而CD4^(+)CD278^(+)和CD279^(+)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早产组。P14: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152^(+)、CD279^(+)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早产组和足月组;CD4^(+)CD272^(+)T细胞的百分比及CD272的表达均低于早产组。P21: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272^(+)T细胞百分比及CD28、CD272表达量均高于早产组。结论:早产小鼠肠道定植微生物群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改变在不同时期可能通过上调/下调CD4^(+)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272和CD279表达,在早产小鼠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
- 陶雪花秦道建岳梦琦方玢张士发(指导)
- 关键词:协同刺激分子
- 烟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协同刺激分子B7-H3和B7-H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烟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兔协同刺激分子B7-H3和B7-H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和烟酸组。As组持续高脂饮食14周,烟酸组在高脂饮食8周基础上给予烟酸200 mg/(kg·d)干预6周,对照组普通饮食14周。实验前、实验后0周、8周及14周采集静脉血,实验结束时留取主动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法检测主动脉斑块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FN-γ)、IL-10、可溶性B7-H3(sB7-H3)及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主动脉B7-H3、B7-H4 mRNA的表达。结果:As组血清TC、TG、LDL-C、IL-1β和IFN-γ水平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sB7-H3和sB7-H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主动脉B7-H3、B7-H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酸组血清TC、TG、LDL-C、IL-1β和IFN-γ水平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As组,而血清HDL-C、IL-10、sB7-H3和sB7-H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主动脉B7-H3、B7-H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酸可能通过促进B7-H3、B7-H4表达,调节炎性因子IL-1β、IFN-γ、IL-10水平,从而抑制As兔的炎性反应。
- 李志乐韦秋宇言纬刘燕韦宝敏黄照河
- 关键词:烟酸动脉粥样硬化B7-H3B7-H4炎性反应
- 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H3和IL-18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分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HBC)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我院HBC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68例,B级37例,C级21例,同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9例作为对照Ⅰ组,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Ⅱ组。均检测血清B7-H3、IL-18水平,对比三组及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B7-H3、IL-18水平,分析观察组血清B7-H3、IL-18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三组血清B7-H3、IL-18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Ⅰ组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B7-H3、IL-18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血清B7-H3、IL-18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B7-H3、IL-18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B7-H3、IL-18水平变化与HBC患者Child-Pugh分级关系密切,可为临床评价HBC病情、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任亚兰徐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
- T淋巴细胞相关协同刺激分子在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 2021年
- 分析T淋巴细胞相关协同刺激分子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甲强龙治疗重症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9 年06 月—2020 年 12 月入住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合并休克的重症肺炎患者,观察不同时间点T 淋巴细胞相关分子CD3+、CD28+CD3+、CD152+CD3+ T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因子IL-8、IL-1β、TNF-(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浓度逐渐下降,同一炎症因子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 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CD28+CD3+/CD3+逐渐升高,D152+CD3+/CD3+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28+CD3+/CD3+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925,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152+CD3+/CD3+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0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淋巴细胞相关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重症肺炎的转归。甲强龙可能通过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减弱增生抑制等免疫调节对重症肺炎发挥治疗作用。
- 卢伟波方年新方锦龙黎玉燕张平
- 关键词:T淋巴细胞甲强龙CD3CD28CD152
- 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l(APPL1)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APPL1、胆碱酯酶(CHE)、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B7-H3、APPL1水平,分析血清B7-H3、APPL1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饮酒史、营养不良、胆汁淤积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7-H3、APPL1水平高于对照组,CHE、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营养不良、胆汁淤积及血清CHE、TG、TC、APPL1、B7-H3水平均为乙肝肝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清APPL1、B7-H3水平低于E级患者,B级患者低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与血清B7-H3、APPL1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3.0.690,均P<0.05)。【结论】血清B7-H3、APPL1水平同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动态监测B7-H3、APPL1水平对临床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涛张文瑞
相关作者
- 蒋敬庭

- 作品数:518被引量:1,336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预后 肿瘤 免疫治疗 协同刺激分子
- 张学光

- 作品数:1,050被引量:2,581H指数:1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T细胞 CD40
- 吴昌平

- 作品数:407被引量:1,38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预后 肿瘤 胃癌组织 CIK细胞
- 李大金

- 作品数:446被引量:2,41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滋养细胞 母-胎界面 反复自然流产 补肾宁心方 成骨细胞
- 陈陆俊

- 作品数:128被引量:290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胃癌 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