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 篇“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的相关文章
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 分区重建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 分区重建的方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 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临床资料。参考上唇健侧解剖结构标记手术定点,采用短直线结合微小三角瓣法设计皮肤切口:沿人中嵴方向设计短直线切口,于患侧红唇缘上方皮肤设计微小三角瓣,插入对侧唇峰处,降低患侧唇峰,延长人中嵴。将口轮匝肌分割为5个肌肉瓣分3区进行重建,恢复上唇与鼻底亚单位结构,重建唇珠、人中嵴结构,纠正向健侧偏斜的鼻小柱,抬高鼻基底。术后从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2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1)主观评价,由未参与手术的2位整形外科医师通过患儿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照片,对手术后瘢痕情况、唇弓连续性 、唇峰高度、鼻底宽度、鼻孔对称性 和人中嵴高度进行总体效果评分,外形较差为1分,一般为2分,满意为3分。(2)客观测量,由未参与手术的1位整形外科医师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双侧红唇厚度、双侧唇峰口角距、双侧人中嵴长度、双侧鼻翼唇峰距、双侧鼻底宽度,计算非对称率(|健侧数值-患侧数值|/健侧数值×100%),数值越接近于0,表示两侧差异性 越小、越对称。采用描述性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_(1),Q_(3))表示。结果:共纳入32例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岁6个月。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感染、出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患儿红唇形态饱满,连续性 良好,唇珠明显,人中嵴结构立体,双侧对称性 良好,遗留瘢痕小,修复效果满意。患儿手术效果主观评价平均总体得分为2.66分,其中唇弓连续性 得分最高(2.84分),鼻孔对称性 得分最低(2.38分);客观测量结果显� 刁建升 何林 余学元 刘翔宇 都慧聪 舒茂国关键词:唇裂 修复外科手术 口轮匝肌 旋转交叉推进瓣整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鼻唇畸形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交叉推进瓣整复同时伴有鼻唇畸形的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 研究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2例伴有鼻唇畸形的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均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首次鼻唇修复;采用照片分析法,通过数码照片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患儿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以此判定该术式在不完全性 唇裂 整复中的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儿术前裂隙侧比非裂隙侧唇高约7∶10;唇长比约8∶10;鼻孔高度比值约7∶10;鼻孔宽度比约13∶10;鼻孔面积比约12∶10;经治疗后患儿术后即刻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基本一致;术后1年复查,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具有一定反弹,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疗效满意。结论旋转交叉推进瓣在整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的鼻唇畸形中疗效稳定,有望为后期唇腭裂治疗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翁云鹏 李祖辉 茅传青关键词:单侧 鼻畸形 唇裂 鼻中隔 两种术式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术后即刻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新旋转推进法与下三角瓣法两种术式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术后效果,优化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修复技术。方法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接受唇腭裂外科治疗不 完全 唇裂 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3个月至31岁,平均3岁7个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对27例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伴鼻畸形患者进行修复,并对术后鼻唇对称性 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7例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在唇裂 修复术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两种术式在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伴鼻畸形的鼻唇形态恢复指标比较中,如鼻孔底宽健患侧比(P=0.751)、鼻孔最大高度健患侧比(P=0.155)、鼻孔最大宽度健患侧比(P=0.675)、鼻翼外侧最凸点至面中线距离比(P=0.905)、鼻翼口角距健患侧比(P=0.978)、鼻翼唇峰距健患侧比(P=0.306)、唇峰至面中线距离健患侧比(P=0.100)、唇峰口角距健患侧比(P=0.516)、唇峰点红唇厚度健患侧比(P=0.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对鼻唇形态对称性 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新旋转推进法术式把切口引至鼻小柱基部附近,且增加鼻小柱基部组织量有利于稳定术后鼻小柱高度,术后瘢痕隐蔽,更加美观实用。 刘珍珍 李媛媛 石冰 李承浩关键词:唇裂 下三角瓣法 单侧唇裂修复术 改良旋转推进法在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集16例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进行修复,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正面照及下颌抬颏位照,采用Asher-Mc Dade 5分制量表对鼻唇形态进行主观评价,对健患侧鼻翼点、鼻翼基脚点、唇峰点、口角点及鼻小柱中点的偏离程度进行客观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主观评价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59±0.42)分、(2.28±0.31)分和(2.00±0.45)分,术后即刻与术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客观测量结果:术前健患侧鼻翼点、鼻翼基脚点、唇峰点到面中线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健患侧鼻翼点、鼻翼基脚点、唇峰点、口角点到面中线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健患侧鼻翼点、鼻翼基脚点、唇峰点距面部中线的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与术前鼻小柱中点的回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4.16%增加到27.29%。结论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术后可恢复鼻唇部对称性 ,且术后6个月效果稳定。 刘晓琳 王宇 郝福良 梅双 魏慧灵 钱俊乔关键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旋转推进法 手术效果 新华西法Ⅱ式与旋转推进法治疗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术后效果的比较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新华西法Ⅱ式与旋转推进法在治疗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术后效果。研究方法:收集由同一研究人员拍摄的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一年的正面、仰面标准照片进行测量分析。纳入2015.4月后至20... 邓程丹 李精韬关键词:唇裂 旋转推进法 文献传递 唇裂 术后鼻模矫正治疗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针对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在术后进行鼻模矫正治疗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30例,15例患儿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术后治疗,作为对照组,另15例患儿则在术后接受鼻模矫正治疗,作为研究组。针对两组患儿术后疗效间差异性 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1周与6月比较,鼻孔高度、宽度对称性 比值以及鼻小柱倾斜度有显著差异;术后6月,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儿在术后进行鼻模矫正治疗,矫正效果高于常规治疗术后治疗。 张新风 蒋常委 刘超 王璇关键词:唇裂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改良术式在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整复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改良手术方式,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单侧 不 完全 唇裂 59例,设计改良直线切口术式进行唇裂 修复,并同时进行初期鼻畸形修复。术后对唇鼻软组织进行精确测量,并由3名专科医师对手术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结果:本组共进行59例病例,年龄从19天~9.7岁。随访6月~1.5年,所有病例唇部修复取得良好手术效果,患侧切口瘢痕位于人中嵴,重建人中自然,避免患侧鼻底及鼻小柱下方瘢痕;唇高满意,唇弓线明显,唇红线及唇红缘整齐弧线良好;上唇运动时口轮匝肌连续性 好,患侧无局部球状突起。38例鼻部畸形矫正取得良好效果,双侧鼻孔基本对称,鼻底宽度一致,鼻穹窿高度满意;12例鼻部畸形取得中等良好矫正效果,患侧鼻孔较健侧略为低平;9例鼻形维持效果差,2月后鼻穹窿下移回复明显(术后未佩戴鼻模)。结论:本改良术式运用于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可获得接近于自然唇鼻形态更为良好的术后效果。 叶向阳 邱林 田晓菲 傅跃先 刘燕 肖军 李天武关键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改良术式 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25例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患者采用改良三角瓣法修补术,手术定点参考健侧人中嵴,唇红缘上皮肤小三角瓣加唇上方弧形切口,分离鼻翼基底的肌肉,重建完整口轮匝肌肌环,并保持唇高一致。结果:鼻孔对称;瘢痕位于人中嵴处;唇弓形态自然;红唇饱满;25例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改良三角瓣法术后唇鼻部对称,外形自然,是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朱云琳 程新德 杜金 张莉 马红丽关键词:唇裂 唇裂修复术 三角瓣 术前鼻模结合手术矫正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 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PNM单侧 不 完全 唇裂 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 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 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0.05),在T2-T3与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M结合唇裂 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 ,提高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任战平 陶永炜 曹慧琴 侯玉霞 李锦峰 马思维关键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127例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兵团农三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裂 患儿127例以改良Millard法进行修复,省略患侧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在患侧唇红部设计小三角瓣向健侧唇红嵌插。结果 127患儿术后人中嵴明显,鼻小柱形态好,红唇外形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定点明确,操作方便,避免了患侧鼻翼下方横切口,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瘢痕组织少,鼻唇畸形同期整复,可使单侧 不完全性 唇裂 达到满意效果,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 唇裂 修复术式。 胡明委 赵丽琴 马龙关键词:改良MILLARD法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儿童 人中嵴 鼻小柱
相关作者
曹川 作品数:233 被引量:510 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增殖 三羟基异黄酮 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李世荣 作品数:1,125 被引量:2,957 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增生性瘢痕 大肠癌 成纤维细胞 瘢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曹慧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鼻畸形 婴儿 唇裂鼻畸形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术前 马思维 作品数:42 被引量:110 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腭裂 鼻畸形 腭裂术后 手术 开孔 陶永炜 作品数:25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鼻畸形 牙槽突裂 术后 锥形束CT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