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单端固定桥“的相关文章
不同长度种植体支持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探讨不同长度种植体在下颌种植支持式固定桥修复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不同长度的种植体、上部基台、牙冠及下颌骨的模型,在下颌5、6的位置上植入两枚种植体,建立种植支持式固定桥,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每颗牙冠施加轴向100 N,斜向45度100 N的力,观察植体Von-Mises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轴向及斜向45度的力的加载作用下,Von-Mises应力峰值集中在远中种植体的颈部。近远中种植体长度一致时,近中种植体Von-Mises应力峰值随着种植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长度不一致时,两种植体长度差减小时,Von-Mises应力最大峰值也相应减小。结论在种植固定桥修复中,近远中种植体应选择长度较长且尽量接近的种植体,游离悬臂结构应适当减少近远中径及颊舌径。
张雨晗谢伟丽
关键词:种植体单端固定桥应力分布
固定桥修复上下颌磨牙10年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观察固定桥修复磨牙10a的临床效果,分析成败原因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于2007年1月以前制作的上下颌磨牙缺失患者30例,固定修复第1磨牙或第1、第2磨牙10a以上的31个体,分为5组:1组,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2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磨牙;3组,尖牙和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4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5组,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对病例进行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基牙牙体牙周健康状况、修复体的完整性和使用情况。测量体长度、宽度和牙尖斜度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1组和2组基牙患龋病、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牙体折裂、松动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崩瓷、脱落情况也有相助性差异(P<0.05)。说明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的结构是可行的。3组、4组、5组样本量太小,无法纳入统计。结论 固定桥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作为磨牙末游离缺失的可选方案。第1磨牙和第2双尖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推荐使用,而第1、第2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一磨牙应尽量避免使用。
熊萍罗君刘彦
关键词:磨牙缺失单端固定桥并发症
下颌中切牙种植固定桥体接触面对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下颌中切牙种植固定桥体与邻牙接触面形状对种植体、骨组织应力分布及修复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下颌骨及牙列影像数据,建立下颌中切牙种植体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与体接触的邻近天然牙的接触面分别设计为椭圆形和梯形(唇侧底边略小而舌侧底边略大)。在体41长轴中线切缘处加载120 N载荷,方向分别设定为平行于牙体长轴且向下的0°角,颊侧至舌侧并向下与牙体长轴分别呈30°、45°、60°角,垂直于牙体长轴且向舌侧的90°角。比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修复体的位移变化。结果在相同条件加载下,与椭圆形接触面模型相比,梯形接触面模型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和修复体的最大位移均较小,且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力集中范围更小,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此种趋势更明显,即当加载角度增大至90°时,椭圆形接触面模型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修复体的最大位移分别为196和101 MPa、0.196 mm,而梯形接触面模型分别为157和72 MPa、0.164 mm。结论下颌中切牙种植固定桥体与邻牙的梯形接触面有利于减小杠杆作用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产生的影响。
何雨桐马春丽乔庚刘佳怡王媛宋君刘毅汪振华
关键词:牙种植体牙应力分析
不同形状种植体支持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种植体的形状影响其生物力学表现,目前对种植支持式固定桥的研究多在相同形状种植体进行,对不同形状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的比较分析较少。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分析圆柱形、锥形与膨胀式3种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在下颌后牙区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分别建立圆柱形、锥形与膨胀式种植体支持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固定桥轴向90°和颊舌向45°分别施加300 N的力,分析皮质骨、松质骨的von Mises应力及种植体-基台复合体的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在轴向和颊舌向加载力下,3种模型皮质骨的最大应力峰值远大于松质骨,皮质骨的最大应力峰值均集中于近悬臂种植体远中颈部周围;②膨胀式种植体模型在皮质骨中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最低,在轴向加载力下尤其明显,在松质骨中的von Mises应力值最高;③与轴向加载力比较,颊舌向加载力下3种模型皮质骨、松质骨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及种植体-基台复合体最大位移均增大;在颊舌向加载力下,膨胀式种植体模型的种植体-基台复合体最大位移最小;④结果表明,膨胀式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稳定性最好。
王钧正王屹博丁超史久慧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单端固定桥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
后牙氧化锆固定桥抗折强度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氧化锆晶相结构的影响,并测试两种不同厚度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的抗折强度。方法:制作10 mm×15 mm×1 mm氧化锆试件2个,分为冷热循环组(10 000次,5~55℃)和对照组,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件斜相含量。运用CAD/CAM系统制作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12个,按照基底冠厚度分为0.7 mm和0.8mm两组,每组6个。将所有支架粘固于钴铬合金模型上,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试件断裂时的临界载荷并进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冷热循环前后的氧化锆试件均未出现斜相;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断裂的临界载荷分别为(1 262.08±100.57)N(0.7 mm组)和(1 345.87±191.17)N(0.8 mm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冷热循环对氧化锆晶相结构无影响,两组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基底支架的抗折强度均大于口腔最大咬合力888 N。
夏菁马小青张昕陈莹莹张怀勤
关键词:氧化锆单端固定桥抗折强度
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口腔种植学科的发展,种植义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修复。在缺牙区牙槽骨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种植支持式固定桥(implant-supported fixed partial denture with cantilever extension,cantilevered implant-supported fixed partial denture,CIFPD)可以避免复杂外科技术;而在近远中距离不足情况下,选择CIFPD又能有效解决美观问题。然而,临床上对于CIFPD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CIFPD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钱姝娇赖红昌
关键词:单端固定桥悬臂留存率骨吸收美学
应用数字激光散斑技术分析比较种植与传统固定桥的受载位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种植固定桥与传统固定桥受载时的位移情况。方法以3只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均在上颌右侧(A区)建立传统模型,上颌左侧(B区)建立种植体支持的模型,通过数字激光散斑技术,研究比较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两种各部分的位移情况。结果①体承受集中垂直载荷时,种植和传统位移分布规律一致,体位移最大,近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次之,远缺隙牙种植体或基牙位移最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载荷量的增加,种植和传统各部分的位移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承受等量载荷时,种植的位移比传统相应部分位移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激光散斑技术可用于测量口腔种植体、天然牙及烤瓷等的微小位移。体集中垂直受载时,种植与传统的位移分布规律一致,且前者相应部分位移较小,提示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种植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
赵小容陈新民曾兴琪
关键词:单端固定桥种植义齿
三维有限元分析前牙区固定桥及骨组织的应力与应变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固定桥在临床修复牙列缺损时,对于种植体和体的数量、位置以及受力情况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前牙区固定桥的受力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模拟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进行有限元分析,不同数量种植体以及种植体位于固定桥不同位置时,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应变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①当加载力量及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种植体数量减少或体长度增加,种植体及周围骨质的最大等效应力值逐渐增大,最小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当加载角度为22.5°时,种植体及周围骨质的最大应力值最小,最小安全系数为所有加载角度的最大,随着角度的继续增大,种植体及周围骨质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最小安全系数又逐渐减小。②修复前后应力分布不均,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均集中于其颈部。③3个位缺牙区域,基牙数越多,修复成功率越高。合理选择固定桥和双固定桥的修复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王菲菲陈祖贤
关键词:生物材料单端固定桥双端固定桥最小安全系数
固定桥修复后牙游离缺失效果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固定桥修复后牙游离缺失的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游离缺失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种植治疗,治疗组采用固定桥修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牙周检查多为Ⅰ级与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桥修复治疗较常规治疗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兆谦
关键词:单端固定桥并发症
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固定桥修复咀嚼功能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固定桥修复的咀嚼功能。方法以23例侧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病例为研究对象,行固定桥修复。以患侧修复前及健侧为对照,检测患侧固定桥修复3个月时的咀嚼效率。结果患侧行固定桥修复3个月时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同侧修复前(P<0.01);患侧修复3个月与健侧比较,两者咀嚼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固定桥修复,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蒋峻嵩黎淑芳邓敏陈海波
关键词:牙缺失单端固定桥咀嚼

相关作者

李映欣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研究主题:单端固定桥 应用电子 修复体 下颌 牙槽骨
陈新民
作品数:95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固位力 核桩冠 桩核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李美华
作品数:57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红景天甙 鼻息肉组织 增殖细胞核抗原 蛋白激酶C 鼻息肉
张天夫
作品数:56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研究主题:牙龈指数 牙周组织 细胞周期 舌鳞状细胞癌 基牙
王伟
作品数:4,107被引量:17,394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海拔 细胞周期 冠心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