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篇“ 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相关文章
白细胞介素-9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SK)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IL-9与HSK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IL-9在HSK疾病过程发挥的作用...
孙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9角膜基质炎角膜组织
文献传递
IL-17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小鼠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IL-17在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在角膜中的表达。分别取正常小鼠及接种病毒后的第1~3,7,10,14,21,28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阳的CD4+T细胞的表达。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变化,检查角膜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中,角膜和外周血均有IL-17表达。实验组角膜基质细胞、角膜混浊程度非常严重。IL-17的表达与HSK小鼠症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609,P<0.01)。结论:IL-17在HSK小鼠模型中呈高表达,且IL-17在HSK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张胜男孙超胡媛夏丽坤
关键词:IL-17角膜炎疱疹性
IL-21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21(IL-21)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IL-21的表达与单纯疱疹角膜基质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1(HSV-1)接种于BA...
胡媛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角膜基质炎实时荧光定量
文献传递
可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其配体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小鼠体内的异常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将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阳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上皮角膜,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的阳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
夏丽坤李琰张胜男曹哲瑶陆岩杨宏伟
关键词: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对单纯疱疹角膜基质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在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在角膜接种病毒的同时将抗Tim-3单克隆抗体100μg注射到aTim-3组小鼠的腹膜腔内作为aTim-3组;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小鼠腹膜腔内注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同型对照抗体ISO100μ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变化,检查角膜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用VERO细胞检测角膜病毒滴度,并行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检测和脾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腹膜腔内注射抗Tim-3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角膜基质细胞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角膜混浊程度也较对照组小鼠明显严重(P均<0.01)、DTH值(1.025±0.088)mm明显强于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DTH值分别为(0.651±0.051)mm和(0.642±0.064)mm],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腹膜腔内注射了抗Tim-3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脾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量(25.36±3.65)μg.L-1明显多于ISO对照组和NS对照组[分别为(19.23±1.82)μg.L-1和(18.73±0.98)μg.L-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腹膜腔内注射抗Tim-3单克隆抗体未影响小鼠角膜内病毒复制及小鼠HSK发病率和小鼠死亡率。结论Tim-3作为一个免疫调节分子,通过抑制Th1型免疫反应,调节HSK的疾病程度。
夏丽坤李琰张胜男周佳子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角膜基质炎角膜TH1细胞
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复发过程中Tim-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SK)复发过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mRNA在角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Tim-3的表达与HSK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复发HSK的BALB/c小鼠模型,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HSK复发;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后第3、7、10、14、21及28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全长的膜型Tim-3(flTim-3)和可溶型Tim-3(sTim-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基质程度。结果:处于病毒潜伏感染期的小鼠经紫外线照射诱导角膜基质复发后,角膜基质混浊于紫外线照射后的7~14d达到高峰;sTim-3于3~14d高表达,flTim-3于14~28d高表达。结论:sTim-3的高表达与角膜基质的复发和发展有关,flTim-3可能有助于角膜基质的恢复。
夏丽坤杨飏高红周晶
关键词: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病理
单纯疱疹角膜基质50例分析
2006年
石润梅何素华
关键词:角膜炎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夏丽坤陈晓隆朱英明周晶
关键词:角膜协同刺激分子角膜基质炎免疫病理
协同刺激分子在单纯疱疹角膜基质鼠外周血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单纯疱疹角膜基质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接种于BALB/c鼠角膜上建立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erpeticstromalkeratitis,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和接种病毒后的第1d、3d、7d、10d、14d、21d及28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提取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1、B72、CD28、CTLA4的表达水平;同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鼠角膜的临床变化。结果HSV1感染鼠的角膜后,小鼠均患了急角膜上皮,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86.7%(78/90)的小鼠自感染病毒后第10d起开始出现角膜基质改变,典型的表现为灶状角膜基质混浊,局部角膜新生血管化,细胞浸润。角膜基质混浊逐渐进展,于3周时达到高峰,4周时开始修复。鼠在感染病毒之前,外周血中表达微弱的CD28mRNA,不表达CTLA4、B71及B72mRNA。鼠感染病毒后,外周血中CD28、CTLA4和B7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B72仍无表达;CD28在HSK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较高,在疾病愈合过程中表达减弱;B71表达的高峰时间是病毒感染后的3~21d,以稍低的表达水平平行于CD28的表达。结论在鼠单纯疱疹角膜基质的发病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1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诱导CD4+T细胞介导的单纯疱疹角膜基质中起关键作用。
夏丽坤张劲松陈晓隆杨宏伟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协同刺激分子外周血
细胞因子在鼠复发单纯疱疹角膜基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CD4+ T辅助细胞1型(Th1)和T辅助细胞2型(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鼠复发单纯疱疹角膜基质(HSK )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复发HSK的关系.方法制备复发HSK的BALB/c鼠模型,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HSK复发;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后第3、7、10、14、21及28 天,取角膜中央直径为2 mm的角膜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处于病毒潜伏感染期的小鼠经紫外线照射诱导病毒复发后,角膜基质混浊于紫外线照射后的7~14 d达到高峰;在此期间,IFN-γ、IL-12、IL-10和IL-4 mRNA在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IFN-γ和IL-10在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毒激活后第3~14天)高表达,在疾病恢复期(14 d后)表达减弱,与角膜基质混浊程度密切相关; IL-12是角膜组织内表达最丰富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激活后的第3天即开始高表达,高表达持续经过整个观察期;IL-4在病毒激活后的第3~14天有明显表达.结论在复发HSK的角膜损伤早期,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同时表达于角膜组织中,与T细胞的免疫记忆有关.IL-10的表达趋势平行于IFN-γ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HSK的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复发HSK无法严格区分是由Th1细胞介导的还是由Th2细胞介导的,角膜的损伤与修复可能依赖于损伤细胞因子和保护细胞因子在病毒复发位置上的平衡.
夏丽坤张劲松陈晓隆王爱媛
关键词: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角膜组织复发性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

相关作者

夏丽坤
作品数:104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取出术 近视 角膜基质 单纯疱疹病毒
张劲松
作品数:611被引量:2,06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体
周晶
作品数:17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阶像差 散光度数 近视 青光眼 像差
陈晓隆
作品数:258被引量:83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张胜男
作品数:8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小鼠 病毒 流行性角结膜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