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5篇“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
-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9例)和TLIF组(26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和术后24 h引流量TLIF组长(多)于MIS-TLIF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融合器移位、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MIS-TLIF具有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 林松陈钱陈洪柱郭明伟苗吉显朱卉敏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裂肌病变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索单侧单节段(L_(4)/L_(5),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多裂肌病变与病情程度的关系,为腰椎间盘突出及多裂肌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行MRI(1.5T)检查,评估LDH发生节段及严重程度;根据T_(2)加权轴位MRI图像评价LDH病变对应节段患侧和健侧多裂肌横断面积(CSA)、平均信号强度(SIS)、脂肪浸润面积(FI)、脂肪浸润面积占比(FIT);将LDH严重程度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4个严重等级,对不同严重等级患者间患侧、健侧CSA、SIS、FI、FIT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患侧、健侧CSA、SIS、FI、FIT与LDH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膨出、突出、脱出、游离4个严重等级患者患侧CSA均值分别为(764.15±78.40)mm^(2)、(727.23±89.06)mm^(2)、(694.87±85.64)mm^(2)、(613.38±93.23)mm^(2),健侧CSA均值分别为(786.07±83.20)mm^(2)、(771.617±84.53)mm^(2)、(759.43±86.82)mm^(2)、(722.68±81.6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FI均值分别为(245.18±21.61)mm^(2)、(257.80±24.75)mm^(2)、(275.62±28.65)mm^(2)、(297.98±32.09)mm^(2),健侧FI均值分别为(224.01±18.89)mm^(2)、(232.53±21.14)mm^(2)、(244.57±24.49)mm^(2)、(262.39±33.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LDH患者患侧、健侧多裂肌SIS、FIT有显著差异(P<0.05)。多裂肌健侧、患侧CSA与LDH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0.847,P<0.05);患侧、健侧SIS、FI、FIT与LDH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8,均P<0.05)。结论:单节段LDH患者多裂肌病变程度与LDH严重程度直接相关,表现出病变节段多裂肌横断面积减少,脂肪浸润面积增加的特征,LDH越严重多裂肌病变越严重,横断面积减少大于脂肪浸润面积增加幅度,患侧多裂肌受影响更为严重,健侧多裂肌同样受显著影响,但严重程度低于患侧。
- 郭秀云莫焕涛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 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年随访被引量:1
- 2024年
-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进步,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不同内窥镜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同,具体手术方案的决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手术医师的选择。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的不同入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对照组,n=48)和经椎板间入路组(试验组,n=42),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出血量,评估不同随访阶段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耗时及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及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③末次随访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对照组为94%,试验组为95%;④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腿痛,行开放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状;而试验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⑤提示经皮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但经椎板间入路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
- 陈风李东亚潘彬袁海波吴继彬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经皮微通道显微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目的分析经皮微通道显微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全麻气管插管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单侧经皮微通道显微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及神经根减压术,记...
- 许强华
- 关键词:微通道显微镜腰椎间盘突出症
- 硬膜外麻醉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24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PTED治疗5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115(68.2±23.8)min,术中透视4~16(10.5±3.1)次,住院时间3~8(5.4±1.1)d。均未发生定位不准、呼吸道梗阻、心脏骤停、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轻度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5(28.6±2.8)个月。排除1例复发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53例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P<0.01),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以上3项指标术后3、12、24个月均较术后1 d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刘磊武建运张成亮朱宝林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麻醉
- 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宜昌长航医院收治的110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TO-PETD组(55例,TO-PETD治疗)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55例,FD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腰椎功能、脊柱对称性、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TO-PET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FD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FD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旋转角(HA)、左右侧屈角之比(LR)、侧弯角(M)、腰背屈/伸比(F/E)均降低,且TO-PETD组均低于FD组;峰力矩(PT)、腰背伸展状态下的平均功率(AP)均升高,且TO-PETD组均高于FD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LDH方面,与FD比,TO-PETD造成的创伤更小,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和腰椎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 邹浩车进杰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 椎间孔成形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ETD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椎间孔成形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行PETD治疗的20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有无行椎间孔成形分为成形组(n=32)和未成形组(n=174),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受累节段、MSU分型、椎间盘脱垂程度、椎间孔相关指标(包括椎间孔的宽度、高度、出口根距下位椎弓根上缘长度及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距上关节突长度)及疗效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腰椎JOA评分改善率、ODI指数)。结果两组年龄、性别、MSU分型及椎间盘脱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累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成形组与未成形组L4~5及L5S1段椎间孔高度和出口根距下位椎弓根上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L4~5及L5S1段椎间孔宽度、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距上关节突长度、过屈位椎间孔宽度、过伸位椎间孔宽度均显著小于未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术中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未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腰椎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形组术后24个月腰痛VAS评分明显小于成形组,腰椎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采用PETD治疗,受累节段为L3~5段的患者大部分术中无需行椎间孔成形,而受累节段为L5S1段的患者接受椎间孔成形的比例相对更高,临床医师应该结合术前椎间孔测量指标及术中观察结果评估椎间孔成形的可行性。
- 方剑马双张鑫博王耀生彭翠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适应证
- 基于累积求和法分析后路单通道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及短期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后路单通道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学习曲线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1例LDH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累积求和(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法分析手术学习曲线并将病人划分为技术学习组和熟练掌握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满意度(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根据CUSUM的拐点将111例病人分为技术学习组(46例)和熟练掌握组(6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术前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吸烟及饮酒史、手术节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从技术学习组的(105.52±15.62)min减少到熟练掌握组的(69.19±9.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随访节点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技术学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熟练掌握组(P<0.05),前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9/46),其中5例为腰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为硬膜损伤,2例为神经根损伤;后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2%(3/65),其中2例为腰椎间盘突出复发,1例为硬膜损伤。结论本研究应用CUSUM分析后路单通道内镜治疗单节段LDH的学习曲线,从技术学习期到熟练掌握期所需的手术例数为46例。当手术例数达到学习曲线平台期后,手术时间将明显缩短。单通道内镜技术是治疗单节段LDH的有效微创手段。
- 张笑然琚顺林李晶孙建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研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开窗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与开窗髓核摘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共计70例,是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手术方法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将开窗髓核摘除术提供给对照组,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指标,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以及脊柱稳定性、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节段LDH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更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成意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 腰椎间孔镜联合针刺与单纯腰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对比腰椎间孔镜联合针刺与单纯腰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腰椎间孔镜联合针刺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均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共计50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应用单纯腰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腰椎间孔镜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评分(VAS)及腰椎功能指数变化对比情况。结果 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椎旁肌变化状况明显,而实验组患者的多裂肌萎缩比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的萎缩程度更低,差异显著(P<0.05),而最长肌萎缩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腰椎间孔镜手术相比,腰椎间孔镜联合针刺治疗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评分(VAS)均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组患者术后多裂肌萎缩程度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腰椎间孔镜手术在保护椎旁肌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果表明,腰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刺治疗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能够提供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肌肉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鹏飞陈祥铠牛凯侯云杰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