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39篇“ 单药治疗“的相关文章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治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心数据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其中免疫治疗(组)患者20例,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联合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84个月(95%CI=3.50个月~6.18个月)和8.13个月(95%CI=5.65个月~10.6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方案较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0.00%(2/20)和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65.00%(13/20)和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安全可控。
高远刘艳霞董宇杰鲁葆华胡范彬王群慧张红梅张同梅
关键词: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
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与丙戊酸治疗初诊癫痫患者3年保留率及疗效的分析
2024年
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3年保留率及疗效的分析。方法 根据首次选用的抗癫痫物将323例初诊癫痫患者分为LEV组、LTG组和VPA组,通过电话及门诊对其进行≥3年的随访。结果 LEV组、LTG组、VPA组前三年保留率及痫样放电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EV组比较,LTG组第1年、第2年保留率显著降低(χ^(2)=6.265,χ^(2)=5.376;均P<0.025),痫样放电率显著升高(χ^(2)=14.011,χ^(2)=8.574;均P<0.025);VPA组第2年、第3年保留率显著降低(χ^(2)=6.226,χ^(2)=10.112;均P<0.025),第1年、第2年、第3年痫样放电率显著升高(χ^(2)=11.504,χ^(2)=14.206,χ^(2)=7.596;均P<0.025)。LEV组、LTG组及VPA组生存函数曲线及痫样放电生存函数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9,P<0.05;χ^(2)=7.395,P<0.05),LEV组生存函数曲线明显高于LTG组(χ^(2)=4.451,P<0.05)及VPA组(χ^(2)=9.464,P<0.05),LEV组痫样放电生存函数曲线显著低于VPA组(χ^(2)=7.523,P<0.05)。LEV组、LTG组及VPA组物有效率、前三年无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EV组、LTG组、VPA组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8,P=0.018)。与LEV组比较,LTG组及VP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χ^(2)=6.153,P=0.013;χ^(2)=7.109,P=0.008)。LEV组停、添加物和换的主要原因为疗效不满意,LTG组及VPA组为物不良反应。结论 LEV的3年保留率均高于LTG及VPA,且EEG痫样放电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适合作为初诊癫痫患者治疗首选物。
齐洁曾皎张晓莉顾欣王福霞罗今顾仁骏宋景贵韩永凯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癫痫
癫痫患者经治疗病情控制停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经治疗病情控制停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癫痫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癫痫发作形式、停前是否存在痫性放电、既往癫痫发作频率、癫痫发作类型、颅内是否存在病灶、首次治疗前癫痫病程、用方案等临床资料。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癫痫患者经治疗病情控制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77例癫痫患者中癫痫复发患者26例(33.77%),未复发患者51例(66.23%)。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形式、既往癫痫发作频率、首次治疗前癫痫病程、是否存在颅内病灶、停前脑电图、有无癫痫持续状态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癫痫发作频率>5次/年、首次治疗前癫痫病程>1年、颅内存在病灶、停前存在痫性放电是癫痫患者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癫痫患者经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众多,临床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方案有利于减少患者复发情况。
卫军闫桂芳杨贵琴
关键词:癫痫单药治疗病情控制复发
吡仑帕奈初始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PER)初始治疗4~12岁儿童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PER初始治疗的局灶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PER初始治疗至少6个月。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评估治疗效果,依据癫痫有无发作和治疗效果分为癫痫无发作组与有发作组、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评估其有效性。以治疗期间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共有42例PER初始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符合纳入标准。(2)3个月和6个月治疗后,癫痫无发作组与有发作组、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有效组与无效组在年龄、体重、病程、治疗前癫痫发作次数及维持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共报告6例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易激惹和共济失调,均为轻微可耐受。结论:PER初始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较好的潜在选择。
林秋荣邓翠敏林木土林学锋
关键词: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性安全性
抗癫痫发作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左乙拉西坦(Leve...
孙磊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单药治疗疗效
应用机器学习分析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为癫痫局灶性发作的患儿资料。以吡仑帕奈治疗第3、6、12个月疗效为因变量,患儿性别、起病年龄、吡仑帕奈治疗的初始年龄、病程、体重、体重指数(BMI)、发作频率、癫痫综合征、病因、既往史、发育迟滞、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血浓度、CYP3A4、CYP3A5基因突变情况等因素为自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项因素对吡仑帕奈治疗疗效的影响;采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疗效因素的重要性序列并寻找最佳分类界值切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儿(男31例,女12例),起病年龄为(7.6±2.1)岁,开始使用吡仑帕奈治疗年龄为(7.8±2.7)岁。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患儿BMI数值越大,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的疗效越差(HR=0.74,95%CI:0.55~0.99,P=0.045),且通过机器学习发现患儿的BMI是影响临床疗效的显著性协变量,当BMI≥21.8 kg/m^(2)时负向影响疗效更显著。结论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与患儿的BMI值相关,治疗肥胖癫痫患儿可能需适当增加吡仑帕奈剂量以控制发作。
易珈沁汪洋孙丹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单药治疗疗效影响因素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治疗未达标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和分析治疗未达标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60例治疗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号法分组,将号者纳入对照组,双号者纳入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利沙坦酯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平滑指数、收缩压平滑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平滑指数、收缩压平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压平滑指数、收缩压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治疗未达标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
陈鹏
关键词:硝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
吡仑帕奈与奥卡西平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比较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清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新诊断的62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40.53±16.69)岁,随机分为PER组和OXC组。两组均随访12个月,并分析第3、6、12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有效率、物保留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ER组32例,OXC组30例。3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62.5%、有效率71.9%、物保留率87.5%;OXC组癫痫无发作率70.0%、有效率86.7%、物保留率93.3%。6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53.1%、有效率65.6%、保留率75.0%;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73.3%、保留率83.3%。12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43.8%、有效率46.9%、保留率53.1%;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66.7%、保留率70.0%。PER组与OX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6.7%,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PER和OXC在新诊断的成人局灶性癫痫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两种物均可作为成人局灶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张忠胜孔学健
关键词:奥卡西平局灶性癫痫单药治疗
多力姆烯丙雌醇片结合泰山磐石散与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比较
2024年
该研究目的是对多力姆烯丙雌醇片与泰山磐石散合并应用与独用多力姆烯丙雌醇片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这项研究为回顾性调查,时间范围是从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在此期间,我院共接收了100名先兆早产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些患者被分为50人一组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使用多力姆烯丙雌醇片,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泰山磐石散。主要的观测指标涉及治疗总体有效性、症状消失的时间、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包括β-HCG和孕酮)、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副作用发生率以及妊娠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总治疗效果达到了98.0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42/50)(P<0.001)。在症状消失时间上,研究组也表现出比对照组更佳的结果,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同时子宫螺旋动脉的RI和PI指标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副作用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区别(P>0.05)。研究组的保胎成功率和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8.00%和8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力姆烯丙雌醇片结合泰山磐石散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加快了临床症状的消失,而且在妊娠结局方面也有更高的保证。因此,这一组合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石苏英孙馨
关键词:先兆早产泰山磐石散
吡仑帕奈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儿童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显著落后,出现表情呆滞、淡漠等情况,也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当前治疗主要采用抗癫痫物,但对于部分患儿,尤其是难治性癫痫患者,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在这一背景下,新型抗癫痫物吡仑帕奈的出现为儿童癫痫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此文探讨了吡仑帕奈的作用机制,综述其在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难治性癫痫及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治疗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陈蕾
关键词:儿童癫痫疗效

相关作者

郑荣远
作品数:433被引量:1,471H指数:1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左旋咪唑 EAE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咪唑克生
徐惠琴
作品数:67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成人 局灶性癫痫 单药治疗 抗癫痫药物 癫痫
曾庆意
作品数:35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研究主题:成人 局灶性癫痫 单药治疗 抗癫痫药物 长期疗效
朱攀
作品数:32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成人 局灶性癫痫 单药治疗 抗癫痫药物 长期疗效
孙红斌
作品数:250被引量:981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 托吡酯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