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7篇“ 单采献血者“的相关文章
- 低体重女性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程序
- 2023年
-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采集循环中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通过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增加采集循环数,降低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等改善措施,对比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是否减少。结果 每一循环的峰值血浆量能够体现影响诱因,两组人群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观察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77.7%(14/18),对照组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31.2%(10/32),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结论 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应在采集过程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工作人员应主动增加一个采集循环,降低每个循环内献血者峰值血浆量的收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上盐水,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增加再次献血人群的比例。
- 韩烨牛校敏张超魏晓丽常缨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 银川地区单采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及回召策略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银川地区单采献血者流失原因,制定回召策略。方法对银川地区末次献血时间在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1498名单采献血者逐个致电回访,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变量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成功召回355人(23.7%),和未召回组比较,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民族、职业、文化程度、血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8~24岁、汉族、国家企事业单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回召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文化程度降低,回召成功率下降。未召回原因中工作繁忙占比最大,其次为在外地、身体原因、亲友献血者、失联、学生毕业、对献血误解、停车不便。结论不断优化、细化单采献血服务,让工作更加人性化,加大献血正面形象的宣传,不断创新,从而保留固定献血者。
- 田洁马立仙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 杭州地区单采献血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区间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单采献血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分布状况,为单采献血者个性化献血策略定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浙江省血液中心2020年—2021年参与单采血小板捐献的5707例献血者进行TP、ALB测试,分析不同单采献血者TP、ALB状况。结果再次献血者不同年龄、性别、血型TP、ALB均低于初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献血者TP、ALB随总献血次数、既往一年献血次数及血浆流失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捐献会降低献血者TP、ALB基准值,降低幅度随捐献次数及频率增加而增加。虽然单采血小板并未造成本地区献血者TP、ALB偏低,然而由于部分地区TP、ALB基数偏低,且参考值不断提高,献血者累计次数增加,值得长期关注单采献血者血浆蛋白流失问题,找出个性化方案避免单采献血者血浆蛋白流失。
- 吴中秀郭峻峰李春燕郭倍婕巴若华冯晴
- 关键词:单采献血者固定献血者总蛋白
- 频繁单采献血者血细胞参数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分析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细胞参数的影响。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捐献单采血小板在20次以上献血者78例,分析7项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分别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50例初次献血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第21次献血前与第1次献血前血细胞参数的变化。频繁单采献血者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低于首次捐献者(P<0.001);捐献血小板1年大于20次献血者,与他们本年度第1次捐献血小板时比较,捐献第21次时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MCH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频繁捐献血小板Hb下降的单采献血者中,RBC相关指标除RDW无明显变化,其余指标第21次捐献前均低于第1次捐献前,其中Hb、HCT、MCHC明显降低(P<0.001),RBC、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出现一定程度下降。PLT在第21次捐献前高于第1次捐献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可以使献血者Hb及部分相关指标降低,对于此类献血者,应该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和保留献血者。
- 赵玥
- 关键词:血细胞参数
- 单采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单采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到2020年6月在血站献单采献血者的89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893的献血者中,初筛不合格率为7.50%。初筛不合格原因中血小板、红细胞压积、ALT、乳糜血占据前四位。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是否有献血史均对血小板初筛不合格的发生率或单项发生率造成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是否有献血史等均是对献血初筛不合格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女性初筛不合格的风险与男性相比下降明显(OR=0.87);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与18~25周岁的相比不合格风险水平显著下降;与学历为初中以下的献血人群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随着学历的升高,不合格的风险就越低。结论 献血者的年龄较小,男性以及学历低等与初筛不合格有一定的相关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女性、高学历和有献血史的人参加献血,从而可以确保临床供应血液的安全、充足和有效性。
- 周红英
-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口学特征
- 单采献血者IL-28b基因多态性与隐匿性HBV感染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单采献血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HbsAg(-)、核酸检测(NAT)无反应的献血者1158例为研究对象,提取献血者血液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IL-28b基因分型,cobas HBV定量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HBV-DNA载量,Logistic回归分析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与OBI的关系。结果与非OBI比较,OBI献血者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TG+GG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T等位基因频率、TT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χ^(2)=22.137,22.163,均P<0.01);rs1297986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CT+TT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χ^(2)=16.378,19.091,均P<0.01)。OBI献血者rs8099917位点,与TT基因型比较,TG+GG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t=5.257,P<0.01);rs12979860位点,与CC基因型比较,CT+TT基因患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t=17.398,P<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8099917位点,与TT基因型比较,TG+G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OBI发生风险(95%CI:0.288~0.843,P<0.05);rs12979860位点,与CC基因型比较,CT+T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OBI发生风险(95%CI:0.207~0.761,P<0.05)。结论单采献血者OBI可能与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有关。
- 周娟竺青孙桂芝张红卫郭成山贺韦东陈敏
- 关键词:单采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多态性
- 标本放置时间对单采献血者血常规4项参数结果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在室温环境下(20℃~24℃),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不同的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14日—6月19日血液检测标本分别放置0、10、30 min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对血细胞计数参数中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的比较情况。结果将一周51人份的样本统计后,得出Plt的10 min检测值与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检测值与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Hb、Hct的10 min检测值与0 min比较,30 min检测值与1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标本采集后放置10 min后检测,以保证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尤为重要。
- 孙云霞任锡良徐峥
- 关键词:血常规单采血小板
- 初次单采献血者献血人群结构分析及招募策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初次单采献血者的献血人群结构及招募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545例,对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招募方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女比例为4.7:1,以男性为主;年龄以26~45岁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专科学历和高中学历最高,初中学历和本科以上学历次之;职业以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为主;招募方式以献血现场招募为主,新媒体招募次之,招募方式逐步由电话招募向现场招募及新媒体招募方式转变。结论: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招募方式等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在制定招募策略时,应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招募策略。
- 梁丽华梁洁贞陈超红廖君艳梁婷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 单采献血者双因素管理方法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双因素管理前后的单采献血者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制订单采献血者保留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前来重庆市血液中心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实施双因素管理后,献血人数为7563人,低于实施前的10214人;献血27038人次,高于对照组18575人次;献血量为37310个治疗量,高于对照组24507个治疗量;献血频率为3.6,高于对照组的1.8;双份率为38.0%,高于对照组的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采献血者进行双因素管理,能有效提高献血人次、献血量、献血频率和双份率,可以对献血者年龄、血型比例、性别、学历、职业构成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血液合格率,但是对献血人数提高没有效果。
- 杨春燕
- 关键词:献血者单采献血
- "互联网+"单采知识宣传与单采献血者招募应用探索
- 目的 探索运用"互联网+"单采知识宣传与招募进行单采知识宣传,招募单采献血者,为拓宽宣传、招募渠道、提升献血者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18年通过单采献血者微信群、雪莲花献血服务平台、短信平台发送单采知识、招...
- 步立强
- 关键词:单采献血者招募
相关作者
- 陈奋

-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单采献血者 献血者 IL-8 IL-6 IL-1Β
- 胡婷

-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海南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单采献血者 成分献血 招募
- 赵玥

- 作品数:13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单采血小板 医德 单采献血者 医患关系 血细胞
- 李建华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初筛 单采献血者 采供血机构 ALT检测 ALT不合格
- 周倩

- 作品数:42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单采血小板 成分献血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单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