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南北向构造“的相关文章
- 南北向构造带及矿带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中部地表系统、地质构造及地球物理场的重要分界线,也是一条强震多发地带,长期以来被诸多学者所关注,该构造带整体具有从深部到浅表的地质、地球物理、地表系统的综合分界性,是中国大陆东、西部的重要构造分界线,对其进行研究也是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东西部构造差异演化的关键。
- 郑周旭
- 关键词:南北构造带矿带
- 玲珑金矿田98#脉及其南北向构造、脉岩特征与盲矿体预测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分析了矿脉和南北向构造、脉岩的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对盲矿体进行了定位预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宋泉吾李宁张林
- 关键词:脉岩盲矿体
- 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须家河组断层封闭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断裂极其发育,其圈闭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演化特征及其封闭性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该区主要发育SN向和NNE向两组断裂,NNE向断裂切割SN向断裂,表明其形成晚于SN向断裂。通过应用断面正应力、地层砂泥比及Allen剖面分析等方法,对区内主干断裂进行封闭性分析,建立了该区断裂封闭性标准。研究表明,南北向构造带断裂整体封闭性较好,在平面上北部知新场、石泉场构造好于南部龙宝梁构造,在纵向上须二、须三段封闭性好于须四、须五段,与该区钻井揭示吻合。
- 苏华成贾霍甫曹波欧奎李刚
- 关键词:构造带断层封闭性川西坳陷
- 西藏申扎—定结南北向构造中段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南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在西段的朱诺和吉如间百余千米范围内一直缺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碰撞伸展阶段斑岩活动的报道。论文对该区申扎—定结南北向构造中新发现的拿查和查布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两套斑岩的侵位结晶时代分别为13.82±0.25Ma(n=11,MSWD=1.7)和13.80±0.22 Ma(n=12,MSWD=0.43),与南冈底斯斑岩矿带中诸多矿床的成矿时代以及成矿斑岩时代一致,填补了该地区的空白,证实了后碰撞斑岩岩浆东西向的连续性。该地区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矿床剥蚀程度不高,具有进一步开展寻找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工作的潜力。同时,斑岩中约40 Ma的变质和岩浆成因继承锆石核的发现暗示,在晚碰撞阶段南冈底斯也有过构造-岩浆活动。
- 李应栩谢玉玲李光明白劲松唐燕文周俊杰郭翔
-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斑岩
- 青藏高原西南部南北向构造研究的新见解被引量:12
- 2012年
- 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南北向构造,是高原新生代陆内汇聚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中外学者40余年研究,至今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并形成了一些共识,也存在若干分歧。作者对南北向构造研究及某些共识的不同意见是:①南北向构造不仅有伸展构造形迹,还有褶皱、逆断、叠加等挤压构造形迹;②不能用裂谷系代表所有的伸展构造,也不能用裂谷系、地堑系等伸展构造名称代表高原西南部的全部南北向构造形迹。建议采用"南北向构造"这一包容性强的中性名称;③南北向构造最早产生于始新世-渐新世;④首先产生南北向伸展构造的是藏北羌塘-青南地区而非喜马拉雅地区;⑤大致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青藏高原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东西挤压应力场,生成了各式挤压构造变形形迹。本文的新见解既丰富了南北向构造的成份与内涵,又可以此将南北向构造划分为早期(E2-3)伸展、中期(E3末-N1初)挤压、晚期(中新世及以后)再伸展3个发生、发展期。
- 雍永源
-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北向构造
- 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 陈虹胡健民渠洪杰武国利
-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缘中生代盆地
- 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上三叠统圈闭有效性评价研究
- 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位于川西坳陷中段东部斜坡带上,研究区面积约1600km2,主体位于温江-中江油气勘查区块,其断褶构造带上共发育有知新场、石泉场、龙宝梁三个次一级正向构造。“八五”以来,西南油气分公司在石化总部支持下向...
- 魏金花
- 关键词: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上三叠统圈闭断层封堵性
- 文献传递
- 新疆阿尔泰西北部两期南北向构造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 2009年
- 新疆阿尔泰西北部地区的南段,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而其北段的主构造线方向突变为近南-北向(区域性南北向构造)。研究表明,在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发育地区,在一些已知的矿区内也存在南-北走向的断裂系统(矿区南-北向构造)。通过地质填图综合调查和应变分析研究,区域性的南-北向构造仅发育于前奥陶系分布区,特斯巴汗断裂北东,是海西运动前的产物。在额尔齐斯山前地带新发现两套石英质砾岩,是阿尔泰推覆构造的沉积响应。结合对冲乎尔盆地进行的构造分析,表明推覆构造是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扩展的。矿区的南-北向构造系统是在先存的北西-南东向构造基础上,随着推覆构造应力扩展新产生的分支断裂,同时局部形成张性空间,成为容矿构造。而区域性的南-北向构造实质是海西运动前构造形迹的残留。
- 徐胜兰陈洪德林丽谢云喜
- 关键词:南北向构造推覆构造
- 再论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南北向构造
- 对全球最年轻造山带、青藏高原造山带的研究,因其是距人类生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岩石圈变形、气候变化及相互作用的地学研究而倍受重视。南北向构造则是青藏高原造山带中南部分布广泛、深及地幔、活动至今、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构造...
- 雍永源
- 关键词:南北向构造造山带
- 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的踪迹被引量:4
- 2007年
- 为厘清近南北向构造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笔者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确认了以反转断层及相关褶皱为主导的挤压型构造是塔里木近南北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发生发展于大陆内部,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和等距性、延伸的线性和断续性、纵深的陡倾性和穿透性、主断面的逆冲等特征。它的发育通常是基于先存的NS(—NNE)向张裂带和NNW(—NW)或NNE(—NE)向剪裂带,前者多演化为大、中型南北向构造,而后者多演化为中、小型南北向构造。近南北向构造的反转断层呈现为伸展—走滑—挤缩的演化顺序;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其驱动力主要源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西的推挤动力。近南北向反转构造是种复合型的封闭性构造,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 刘德良李振生吴小奇陶士振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相关作者
- 雍永源

- 作品数:21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南北向构造 藏东 岩石化学 地质意义
- 张进

- 作品数:139被引量:1,809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阿拉善地块 新生代 造山带 古亚洲洋
- 李才

- 作品数:520被引量:2,514H指数:3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羌塘中部 青藏高原 糖尿病 羌塘 地球化学
- 王天武

- 作品数:47被引量:5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冈底斯带
- 马宗晋

- 作品数:200被引量:3,621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准噶尔盆地 地球 自然灾害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