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0篇“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相关文章
南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事件的关系及其对南海季风建立的影响
本文利用1950-2014年共65年Hadley Center逐月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以及逐月海平面气压场等资料,探讨了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SIOD)的...
陈爽
关键词:厄尔尼诺夏季风南海海域
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海季风建立和结束日期及与其强度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1948—2012年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将南海区域(110-120°E,10-20°N)850 h Pa候平均纬向风稳定地由东(西)风转为西(东)风,且同一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 K(θse〈335 K)确定为南海季风建立(结束)日期,得到近65 a南海季风建立、结束、持续日期序列。赤道印度洋地区的顺时针旋转的涡旋与越赤道气流及副高对南海季风的爆发起着决定性作用。南海季风建立日期与其强度的关系密切,季风建立越晚(早)其强度越强(弱),纬向风在对流层高层先(后)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对南海季风建立和结束日期及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气候变暖后南海季风建立早(晚)年明显偏多(少),强度明显偏弱。
张莉萍李栋梁李潇
关键词:气候变暖越赤道气流
近60年南海季风建立和结束日期及与强度的关系
利用1948年~2011年NCEP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选取南海区域(10°N~20°N,110°E~120°E)850hPa候平均纬向风稳定地由东(西)风转为西(东)风,且同一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θse﹤335)...
张莉萍李栋梁
关键词:触发机制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南缘地形槽与孟加拉湾槽的形成演变特征及其与南海季风建立的关系
使用1981-201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南缘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
韦晋郑秀云何金海潘佳文
关键词:触发机制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南缘地形槽与孟加拉湾槽的形成演变特征及其与南海季风建立的关系
使用1981-201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南缘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
韦晋郑秀云何金海潘佳文
关键词:季风爆发
文献传递
南海季风建立日期的预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1958-2001年ECMWF和1948-2006年NCEP的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南海季风爆发迟早与前期气象要素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全球风场(u、v、ω分量)、位势高度场、气温场等气象要素场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区。把各要素场中的显著高相关区视为影响季风建立日期的关键区,并定义关键区内的要素平均值为建立日期的预报因子,从中选取10个与建立日期关系最为紧密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对季风建立日期进行预测。分析发现,有10个预报因子与季风建立日期有密切联系,对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指示能力和预测作用。最后,经过SAS系统的分析和试验选择最好的回归预测方案,利用10个预测因子建立南海季风建立日期回归预报方程(简称回归预报方程)。对回归预测方程进行回报实验发现,拟合得到的南海季风建立日期与许多学者确定的建立日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的置信度,拟合误差基本控制在2候以内,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可以说,该方法是作为预报南海季风爆发迟早的一种新的尝试。
周浩蓝光东温之平程炳岩李永华
广西汛期暴雨特征及其与南海季风建立期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1960―2006年共47年广西88个气象测站逐日降雨量资料,分析了广西汛期暴雨站次、日数等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成因,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南海季风建立期与广西汛期暴雨日数、洪涝站次、受灾面积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季风建立期与广西汛期暴雨总日数等降水特征相关显著,当南海季风建立偏早(晚)时,广西汛期暴雨日数偏多(少),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增大(减少),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近22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欧艺
关键词:汛期暴雨南海夏季风建立
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偏晚和持续异常偏南的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及其热力结构演变特征,揭示2005年春末南海季风爆发偏迟和持续异常偏南的原因。结果表明,阿拉伯高压偏强,与中高纬度高压脊叠加,导致较高纬度冷空气南下青藏高原南侧及中南半岛一带,抑制了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大气增温,不利于南海季风的爆发;索马里急流及赤道西风建立偏晚使中南半岛对流凝结潜热偏弱,是中南半岛一带大气增温偏迟的另一重要原因。6月上中旬,印度半岛北部冷空气势力偏强,大气增温缓慢,使印度季风和亚洲南部季风槽向北推进迟缓,使强劲的西南季风径直向东输送进入南海,有利于南海西南季风长期持续偏南。春末青藏高原积雪偏多,积雪融化抑制了地面增温和大气感热加热,是南海季风爆发偏晚的另一重要原因。6月上中旬,西南季风北上偏迟导致高原对流偏弱,热源偏弱,负反馈作用抑制了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导致西南季风持续异常偏南。
鲍媛媛琚建华金荣花康志明
关键词:西南季风热源
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湾槽的形成演变特征及其与南海季风建立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南侧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明显的地形槽,我们选取80°~90°E,25°N关键区域内的涡度作为表征该地形槽的指数,分析了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加拉湾(下称孟湾)槽形成和演变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其与南海季风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南侧地形槽的季节性演变与高原热源联系非常密切,其显著的4月突变和6月突变与高原热源发生跳跃性变化相联系。冬季高原冷却作用形成低空反气旋环流,叠加在原本增强的大尺度西风绕流上,促使高原地形槽减弱;由春入,高原加热作用形成低空气旋性环流,增大西风绕流作用,促使高原地形槽加深。高原地形槽加强南伸和斯里兰卡低涡持续北移直至二者相互打通是亚洲低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在孟湾上空最先断裂和孟湾槽形成的一种触发机制,此后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副热带高压东撤,南海季风进一步东扩,最后导致南海季风建立
韦晋何金海钟珊珊温敏
关键词:季风爆发
南海季风建立特征及模拟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采用GRAPES对2a南海季风爆发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GRAPES成功的模拟了南海季风建立期间南海地区低层东风转向和副高迅速东撤的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南海季风建立过程中存在着的中低纬相互作用.
李飞胡鹏何金海
关键词:气象学南海季风数值模拟GRAPES

相关作者

何金海
作品数:566被引量:7,326H指数:4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降水 青藏高原 季风
王黎娟
作品数:118被引量:1,016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暴雨增幅 夏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江淮流域
温敏
作品数:50被引量:68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准双周振荡 西太平洋副高 持续性 季节内振荡 降水
徐海明
作品数:196被引量:2,444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夏季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春季 年际变化
冯瑞权
作品数:59被引量:897H指数:19
供职机构: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气候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年代际变化 M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