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南澜沧江带“的相关文章
澜沧江中三叠世酸性火山岩成因及成矿潜力评价
滇西三江造山是北部劳亚大陆与部的冈瓦纳大陆多期次裂解和聚合的复杂构造,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江”地区澜沧江构造发育三叠纪火山岩,记录了古特提斯造山旋回的岩浆-构造过程。本文以澜沧江构造三叠纪忙怀...
王怡明
关键词:中三叠世酸性火山岩成矿潜力
澜沧江曼兵岛弧花岗岩成因与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5
2020年
昌宁-孟连缝合是中国西三江特提斯重要的古特提斯洋残余,但其消减过程仍然存在争议。澜沧江构造曼兵岛弧花岗岩体为探究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曼兵花岗岩体内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1.5±2.7Ma、253.8±1.1Ma和241.8±0.8Ma、259.5±1.9Ma,指示其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岩浆活动产物。曼兵花岗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Ba、Sr和高场强元素,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45~0.69)。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176Hf/177Hf平均值分别为0.2829035和0.2829762,锆石εHf(t)平均值为11.0和12.5;地壳模式年龄tDM C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78.4Ma和469.3Ma,类似俯冲相关的新生下地壳演化的岛弧花岗岩。曼兵花岗岩具有低的Ce/Pb(3.89~6.57)、Th/La(0.32~0.58)和Sm/La(0.11~0.15)指示了新生下地壳被上部围岩的混染。综合区域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认为曼兵岛弧花岗岩体形成于洋陆俯冲向地块增生转换的构造环境,提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闭合延续至早三叠世才完成。
孙载波胡绍斌周坤赵枫李小军包佳凤张小凡佘中明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HF同位素
澜沧江小定西组火山岩特征及其找矿前景评价
小定西组火山岩是滇西澜沧江火山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澜沧江构造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研究小定西组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特征来分析和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并结合研究区发现的矿(化)点...
杜慧富
关键词:南澜沧江带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火山岩成因
澜沧江中三叠世叶肢介化石的发现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三叠纪火山-沉积岩是澜沧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缺乏可靠的生物地层学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地区忙怀组叶肢介化石,包括3个种和1个未定种:Euestheria minuta、Euestheria yipinglangensis、Euestheria dazuensis和Euestheria sp..对保存较好的叶肢介个体进行了8个特征参数的测量,并对叶肢介化石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描述.将获得的壳体长度和宽度进行压轴回归(RMA)线性拟合,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简单线性测量数据主成分分析和壳体轮廓傅里叶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E.minuta、E.sp.、E.yipinglangensis和E.dazuensis有较大程度的种内变化.结合化石组合和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澜沧江忙怀组上部时代已延伸至中三叠世拉丁期.
罗亮王冬兵楚道亮吴庆杰李开成
关键词:叶肢介化石形态分析南澜沧江带古生物学
澜沧江勐满热泉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热液蚀变与元素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3
2017年
勐满金矿床是西三江特提斯造山迄今为止报导的为数不多的热泉型金矿床之一,也是澜沧江唯一发现的该成因类型的金矿床。然而目前对勐满金矿床热液蚀变特征的分析不足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缺乏,一直制约着对其成矿过程的深入理解。勐满金矿床原生矿体产于早古生代澜沧群曼来组片岩和侏罗纪花开左组碎屑岩不整合面附近,断裂构造导流、控矿作用显著。矿区两类围岩均发生强烈蚀变,但蚀变类型简单,仅为硅化和高岭土化,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热液高岭土化的大量发育,反映围岩中的长石等含铝矿物与呈酸性的流体发生作用。全岩微量元素组成对比研究表明,近矿围岩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微量元素迁移。镜下观察到Au与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共生,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Au与Ag、Cu、Pb、As、S、Sb等元素有正相关趋势,表明它们由统一热液系统携并发生卸载。在弱酸性成矿流体中,Au主要以金硫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当含Au流体运移至地层不整合面附近时,与围岩反应并发生强烈高岭土化,导致流体中的SiO_2和高岭石含量急剧增加,逐渐在矿区导流断裂中沉淀下来。断裂变窄甚至封闭,流体内压持续升高,最终发生爆破,成矿流体强烈减压沸腾,引发金硫络合物失稳,Au发生卸载并沉淀。该过程反复多次发生,形成了矿区含金硅质角砾岩及蚀变岩型矿石。
于华之王庆飞李建荣程琳张玉洁
关键词:热泉型金矿热液蚀变金成矿作用
三江地区澜沧江临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成因
滇西三江地区澜沧江的临沧花岗岩体是云省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岩基,它是古特提斯构造域中的重要单元。但对其成因和形成时代尚存在争议。本论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临沧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元素地...
孔会磊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
文献传递
澜沧江段原特提斯岛弧火山岩新证据被引量:18
2008年
从岩相学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方面对云惠民-曼来地区前泥盆纪(Pt3)变质火山岩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变质火山岩保留有变余间粒及变余安山结构;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基性—中性—中酸性,属亚碱性,钙碱性系列与拉斑系列并存,以低TiO2为特征;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且普遍富Th,亏损Ti,部分亏损Cr;铅同位素组成属于冈瓦纳型;岩石化学投点绝大部分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为该区原特提斯岛弧火山岩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
沈上越冯庆来魏启荣张志斌
关键词:岛弧火山岩
澜沧江北段上二叠统陆缘弧火山岩的厘定被引量:15
2006年
从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云县-临沧花岗岩东侧的小定西、崴里等地分布的上二叠统P2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极少量的粗安岩-粗面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及碱性系列较少;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A l2O3低T iO2为特征,K2O含量显示极强的极性;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亏损T i,C r和部分亏损P,N b;岩石化学投图绝大部分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澜沧江段及北澜沧江陆缘弧火岩投点相一致。厘定了澜沧江北段上二叠统P2陆缘弧火山岩的存在。该陆缘弧火岩与昌宁-孟连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蛇绿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弧岩浆岩,指示澜沧江洋壳向东俯冲。该成果对探讨澜沧江古特提斯的演化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沈上越冯庆来魏启荣张志斌张虎
关键词:上二叠统
三江地区澜沧江火山岩构造岩浆类型被引量:27
2002年
从火山岩地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方面论述了澜沧江可细化为 5个火山岩构造岩浆 ,即大平掌裂谷火山岩、大兴山—小街洋脊火山岩、大兴山 -热水塘洋内弧火山岩、邦沙陆缘弧火山岩、小定西—民乐陆内弧火山岩。这种细化对探讨该区的特提斯演化有极重要的作用。
沈上越冯庆来刘本培莫宣学
关键词:南澜沧江带火山岩特提斯演化岩石化学
滇西就康地区芒汇河组厘定:来自锆石U-Pb年龄和双壳化石的证据
2023年
滇西云县—景洪一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地层不仅是澜沧江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赋存着丰富的铜(银)矿,其划分对比一度存在争议,制约了对澜沧江构造演化和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在景谷县就康剖面下部晶屑凝灰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7.9±1.1 Ma,在剖面上部首次采获了大量晚三叠世双壳化石,包括7个属,16种,可以建立Cardium-Schafhaeutlia-Unionites?组合,时代为卡尼中期—瑞替期,可与黔西、滇东、桂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综合晶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双壳化石生物地层学证据,将该套地层对比为芒汇河组,时代主体为晚三叠世,并非前人认为的早侏罗世。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存在长期争议的澜沧江火山-地层时代、划分和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探讨澜沧江构造演化与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新资料。
罗亮王冬兵楚道亮
关键词:晚三叠世锆石U-PB测年凝灰岩南澜沧江带滇西

相关作者

张彩华
作品数:15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南澜沧江带 构造环境 滇西 铜矿床 滇西南
刘继顺
作品数:177被引量:1,19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金矿床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刘德利
作品数:17被引量:14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构造环境 南澜沧江带 滇西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岩
王雷
作品数:97被引量:203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 构造地球化学 斑岩型 刺穿构造
沈上越
作品数:250被引量:1,10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
研究主题: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 聚丙烯酸钠 硅灰石 表面改性 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