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2篇“ 历代医家“的相关文章
-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编撰体例与内容特点
- 2024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体例与内容进行剖析和研究,认为其是集纂辑体与劄记体为一体的混合体例,内容特点有三:一是载录人物范围颇广,二是引录文献种类繁杂,三是具有独特的师承关系表。编撰特色突出,主要包括:医家篇幅详略得当,引文标注科学严谨,时希评按精当有章。探讨《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的编撰体例与内容特点,可为今后医家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供示范。
- 陈少华薛倩许雯张丽君马钦赵可琢丁侃
- 关键词:体例
-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历代医家保胎用药规律的探讨
- 目的收录古籍中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其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提供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Version5.0》作为数据来源,收集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方剂,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原文...
- 刘涵笑
- 关键词:胎漏胎动不安自然流产用药规律
- 《五十二病方》和历代医家对“般(瘢)”的认识及当代价值研究
- 2024年
- 中医对“瘢”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医书中,就有关于“瘢”的预防和治疗的详细记载,是现存最早介绍“瘢”的预防和治疗的经典著作,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书详细地讨论了外伤性、陈旧性和烧伤性瘢痕,并提出了中草药与其他疗法结合的防治措施,强调内外兼治的治疗方式,对减少瘢痕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后世医家在《五十二病方》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积累,不断完善瘢痕治疗体系,使治疗方法多样化,药物选材精准化。现代医学从《五十二病方》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外伤性、陈旧性及烧伤性瘢痕治疗方面,指导了中医特色瘢痕治疗产品的研发,为当代医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 周蓉娴田毅杨志波罗健
- 历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的认知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总结隋唐以来历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历代医家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生以脏腑热盛为主因。对于小儿便秘的治疗,各医家注重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内治法主要为泻热通腑、消积除满和养血润肠等;外治法主要为灸法、坐浴、摩法和贴敷法等。各时期侧重略有不同,隋唐时期的医家大多认为小儿便秘与腑热、气滞和食积有关,治疗以荡涤肠腑、消积除满为主;宋金元时期医家对小儿便秘的病因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其认为主要是三焦热壅,下攻大肠,治疗多用清热泻下之品,兼顾护中与调气;明清医家丰富了热移大肠、气机壅滞、食滞胃肠的内涵,另增加血虚亦可致便秘的机制,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属热结者以泻热通腑、气滞者以理气调中、食积者宜健脾消食、血虚者宜养血润燥。通过梳理隋唐至明清时期各医家对小儿便秘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的认识,探究小儿便秘的溯源和发展脉络,以期为小儿便秘的现代中医药辨治提供借鉴。
- 陈月月李瑞本陆艳泓蔡秋晗郑子琦胡思源
- 关键词:小儿便秘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各家学说
-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用书目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医人物类工具书采录史料文献的类型、时代、地域分布及转引文献。方法以《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作为对象,运用目录学的方法,建立该书引用书目数据表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并制作频数分布表。结果《中国历代医家传录》总共采录文献3376种,主要涉及医家、方志、目录、小说家、别集类等;明确引用文献时代的有2196种,引用文献时代仍存疑待考的有1130种,另有50种国外引用文献。以医家、目录类为代表,引用文献的所属时代大体上可分为唐及唐以前、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当代等。方志类文献有985种,其中有5种地域不详,其余980种文献分布于四川、江苏、浙江等24个省份;175种属于转引文献,转引自50余种文献,主要为目录、医家、方志、类书类等。转引文献中有55种文献类型不明确,其余120种文献大多引自医家、别集、小说家及目录类。结论《中国历代医家传录》确为当今医家传记方面搜集资料最为丰富的参考书,可实现该书引用书目的多种编排方式,为中医文史研究“钩沉求索”查找医家史料提供便利及方法学上的借鉴。
- 陈少华马钦赵可琢张丽君丁侃
- 关键词:医家目录学
- 历代医家对“木郁达之”之论述被引量:4
- 2022年
- 木郁概念源于《内经》,出现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五运之气被胜制后,若抑郁过甚,则有复气发作,称为“郁发之气”。依据五行、五运的太过提出五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并提出五郁的治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后开始在秦汉时期发展开来,后慢慢发展至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则更加丰富的发挥、发展。可见关于木郁证治,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对于“木郁达之”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最终总结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但凡能恢复肝生理功能的方法,肝得以疏泄、藏血均可为“达之”之法。
- 房爱芹
- 关键词:历代医家郁证疏肝解郁木郁达之
- 历代医家对中医老年饮食养生的理论认知探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中医饮食养生在老年人延年益寿、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自《黄帝内经》以降历代医学文献中的老年饮食养生内容,探讨中医老年饮食养生的理论认知原则与方法,并得出结论食物具有性味归经,从而发挥着补益脏腑气血和祛邪的作用,是老年人的“安身之本”;老年饮食养生应基于老年人脏腑亏虚、多病相兼的生理特点,发挥饮食“养”和“治”的特性,遵循食饮有节(洁)的原则,注意脾胃升降有度,食宜温热制宜软烂,以期为现代老年养生实践提供借鉴。
- 张若诗金香兰
- 关键词:老年饮食养生
- 明清之前历代医家对于水肿的论述被引量:2
- 2021年
- 水肿作为一种临床症状性疾病予以全面阐述,首推《黄帝内经》,其对水肿的论述,为后世历代医家对水肿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查阅先秦至明清之前的一些经典著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对我国历代医家有关水肿的论述进行了搜集,并通过整理资料来阐明水肿的分类、病因病机以及水肿的治疗原则,以便更好的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姚宁顺米盼盼孙娜婷达虹康薛国忠
- 关键词:历代医家水肿病因病机
- 常州历代医家史志
- 本书收录古往今来常州籍(含武进、金坛、溧阳)悬壶济世的医家,以及落籍本地的行医者。历史上属于常州府管辖的无锡、金匮、江阴、靖江、宜兴,未在收录范围。根据资料收集情况、收集年限,起于南北朝,止于1950年出生的已故医家。资...
- 李夏亭
- 历代医家对黄疸病的认识被引量:7
- 2021年
- 黄疸病首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医家大多认为黄疸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宋金元时期医家对黄疸发病的病因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将湿热、寒湿分别致阳黄和阴黄做了具体的概述和区分,并指出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认为内有积热,外感时邪疫毒,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导致黄疸的发生。明清时期有医家指出本病与胆有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有医家分为内伤黄疸和外感黄疸。此时期对黄疸的发病特点、症状、病机认识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为后来的学者研究黄疸留下了参考依据。
- 谭艳陈聪周聪黄柔肖凡刘秀陈昱彤喻嵘
- 关键词:黄疸脾胃阴黄阳黄
相关作者
- 常惟智

- 作品数:88被引量:7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学 中药药性 中药功效 药理作用 中药药性理论
- 王金亮

- 作品数:70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平遥县中医院
- 研究主题:妇科 临床疗效 验案 《傅青主女科》 辨证施治
- 孙敏

- 作品数:56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药学 中药功效 教学质量 中药药性理论 黄芩
- 冯兴华

- 作品数:213被引量:1,1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风湿病
- 耿俊英

- 作品数:46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名方 中医 中药 方剂 历代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