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6篇“ 历史重构“的相关文章
- 生命政治的历史重构——评《论生命政治的古希腊起源》
- 2024年
- 芬兰政治理论家米卡·奥加康格斯认为当今生命政治研究领域存在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那就是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历史论断几近成为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他的《论生命政治的古希腊起源》一书正是对福柯生命政治历史视域的再审视。该书不拘泥于生命政治的现代史梳理,转而着重对其进行知识考古,提出古希腊才是生命政治的真正起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性、婚姻、教育、健康等人口治理术的讨论,成为权力作用于自然生命这一生命政治安全机制的原始模型。该模型并不具有历史连贯性,早期基督教的传播使生命政治在古典时代晚期开始式微,直至中世纪与近现代早期才重回政治视野。虽然奥加康格斯的批判锋芒不及其他西方左翼学者,但他通过对生命政治历史的重访与追问,完成了一幅更加全面、立体的生命政治史图绘。
- 郝慧敏
- 关键词:生命政治古希腊福柯
- 《安尼尔的鬼魂》中的历史重构解读
- 2024年
- 《安尼尔的鬼魂》通过对传统、宏观叙事的颠覆,叙事中心的转移以及人文的解决途径的提出对斯里兰卡内战史实进行了重构,重构背后的原因来自于作家迈克尔·翁达杰对历史和虚构的后现代思考,以及他想要通过“重构”主题书写改变世界的文学言语行为。虽然他的历史重构未必完全合理,但翁达杰给出的人文慰藉是他对当今世界的希冀。
- 吴蓓郭国良
- 关键词:历史重构迈克尔·翁达杰
- 影像质询·怀旧书写·历史重构——以电影《阮玲玉》为例
- 2024年
-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无冕皇后”,阮玲玉始终周旋于影像与现实之中,成为反复被言说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地区导演关锦鹏尝试将阮玲玉最辉煌的职业生涯与最落寞的年华以传记电影的方式拍摄出来,徘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影像不断质询着“历史”与“非历史”,最终完成影像的反思与回望,同时不断连接关于阮玲玉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缝隙。
- 徐慧
- 关键词:《阮玲玉》明星影像
- 类型杂糅、创新叙事、民族记忆:电影《满江红》的历史重构与主流共识
- 2024年
-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直接有效且流行的“讲故事”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跌宕起伏、精心布局的故事,在历经了高概念、高流量电影的潮流后,创作者与观众都在找寻电影本身的叙事逻辑。电影《满江红》采用了古典戏剧“三一律”的创作法则,以高度凝聚的戏剧张力,实现类型杂糅。电影的主题和叙事鲜明聚焦,在史实和人物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重构,通过塑造历史时代下的小人物大情怀,加以喜剧、悬疑、传奇、家国等元素来给予大众无限的心理满足。
- 王昆田龙过
- 关键词:类型杂糅《满江红》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程正民对俄苏文学理论的多维透视与历史重构
- 2024年
- 程正民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学术生涯主要围绕俄苏文学理论批评、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俄国作家创作心理学、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索。他的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俄苏文学理论领域的研究空白,更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巴赫金诗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俄苏文学批评史的系统整理,以及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他对巴赫金文化诗学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对话理论”的精准把握上,还体现在与中国文化诗学理念相结合后,为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阐释。此外,他还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教材选取与编写的相关议题,为文艺学学科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某种参照。
- 丰硕赵勇
- 关键词:文艺心理学巴赫金文化诗学
- 精审的史料发掘与宏阔的历史重构——评《西南联大艺术历程》
- 2023年
- 作为崛起于战争历史语境中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近年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也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产出,涉及教育、历史、文学、学术等多个方面。学界对西南联大的持续关注,乃是因为其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知识史、文化史和政治史等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宝藏。诚如易社强所言,“联大提出了普世性的重大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孕育并坚持通才教育?促使一所大学完成使命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处境艰危之际,如何界定并阐明使命?……虽然联大经验无法提供完满的答案,但至少可以启发人们去探寻这些难题中某些隐秘的面向”^(②)。这些隐秘的面向构成了近年来学界持续关注西南联大的内在动力。不过,学界在教育、历史、文学等诸多面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的同时,艺术面向方面却鲜有重要进展。在这个意义上,李光荣教授新著《西南联大艺术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堪称原创性成果,以精审的史料发掘与宏阔的历史重构在西南联大艺术面向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显然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 邓招华
- 关键词:艺术历程历史重构史料发掘西南联大知识史
- 先秦儒家人性论谱系的历史重构
- 2023年
- 学界过去一般将先秦儒家人性论划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形态,一些学者也将孔子人性论归为性善论。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出土,不但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也使得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即孔孟之间的性情论浮出水面。性情论是七十子及后学所建构的人性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人性论。性情论由发挥孔子性情思想而来,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性情论开始探索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演变,将会重构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谱系。
- 赵法生
- 关键词:性情论历史重构历史维度性恶论郭店楚简
- 抗战时期“大后方”国家认同的现实加强与历史重构——基于对1937-1949年云南日报的考察
- 2023年
-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当时中国地方报纸的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方报纸如何建立国家认同?本研究基于对抗战时期云南日报的考察,发现云南作为“大后方”,通过将地区属性和地方责任融入话语的现实方法强化了国家认同,同时延续并重构“护国首义”的历史话语,重塑了云南民众的国家认同。
- 胡曙光
- 关键词:话语建构话语语境国家认同
- 经验复活、身份认同、历史重构和话语诉求——评冉正宝散文集《荒二代的麦浪》
- 2023年
- 《荒二代的麦浪》作为一部非虚构写作的典型文本:首先,是作家对特定的北中国的空间经验和特殊历史时代的时间经验的整合和复活;其次,体现出对一代人的激情、尊严、地位和价值进行确证的鲜明的“身份认同”意识;第三,对20世纪50~70年代包括边垦故事在内的历史进行了有效的重构;第四,文本的字里行间还表达了主体性的话语诉求。
- 廖冬梅
- 关键词:身份认同历史重构
-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熊河水库碳氮磷沉积历史重构及源解析
- 2023年
- 鄂北岗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该区域也是湖北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水质污染严重。为缓解鄂北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2015年湖北投资180亿实施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但目前对受水区相关水库的污染现状缺乏了解,对其碳、氮、磷污染历史缺乏认识。选择鄂北典型受水水库——熊河水库,利用沉积物^(210)Pb和^(137)Cs定年方法建立熊河水库建库以来坝前沉积物样品的年代序列,并结合沉积物理化分析和流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粮食产量的数据,重建了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对熊河水库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熊河水库采集的34 cm沉积物柱芯(命名为XHS)的沉积历史约66年(1953~2019年),平均沉积速率为0.66 cm/a;沉积物柱芯XHS的总有机碳含量为0.57%~1.56%,总氮含量为0.32~1.84 g/kg,总磷含量为0.97~1.91 g/kg。沉积物柱芯XHS的总有机碳含量与熊河水库流域人口数量、GDP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总氮与熊河水库流域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沉积柱XHS中TP与Fe/Al-P、Ca-P、IP和OP呈正相关。在1999年之前,人类活动导致TP和各形态磷呈现上升的趋势。沉积速率与熊河水库流域人口数量、GDP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柱芯XHS的碳/氮比值(C/N)进一步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在1981~1996和2012~2019年这两个时期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在1963~1970和2006~2009年这两个时期来源于浮游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混合输入。
- 刘伟晏志伟高健罗存华杨家香万亮费强
- 关键词:沉积历史
相关作者
- 蓝勇

- 作品数:145被引量:876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 研究主题:历史时期 清代 辛辣 长江上游 名实
- 曾传芳

- 作品数:24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苏菲的选择》 历史重构 叙事策略 警世 历史小说研究
- 赵法生

- 作品数:92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孔子 性情论 性情 儒学 儒家
- 吴姗姗

- 作品数:6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双龙 滇池流域 历史重构 营养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 张楠楠

- 作品数:13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清真寺 黄河 宗教 回族社区 回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