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12篇“ 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撑开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撑开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套接在固定齿条的外部,滑动框的内端面与固定齿条的外端面贴合,滑动框的顶板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盒,固定盒的顶板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孔。本...
裴孝鹏梅伟杨勇陈爽
一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复位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器,解决了目前每个病人需要特定的复位器进行使用,不方便医生进行操作,且导致耗材较大,费用高的问题,其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端两侧均匀连接有挡板,所述床...
任义军陈森王翊凯王梦玮
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4年
分析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型患者在治疗上的整体效果。方法 此项研究为一项回顾研究,选取于2020年6月到2022年5月间于本院行经 PVP及 PKP手术之单一节段脊柱压缩骨折之病人共120例,分为PVP、 PKP组,对比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无任何并发症,但在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方面, PVP组较 PKP组明显减少,而骨水泥的漏出率明显高于 PKP组。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突、骶骨倾斜角均明显增高,骨盆倾角 PT及C7~S1矢状位间距均比术前降低,但 P>0.05。在末次随访期,两组患者的椎体压缩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但 PVP组较 PKP和 PKP组均有较大的提高(P<0.05)。术后2组患者的疼痛直观模拟评分(VAS)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降低,但 PVP组的 VAS和 ODI评分明显高于 PKP组(P<0.05)。结论 PVP和 PKP联合应用于胸腰段压缩骨折,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持脊柱-盆矢状面的平衡,且具有更小的骨水泥漏失量,并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后的椎体高度和功能。
王海平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2024年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由骨密度降低引起单个椎体或多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症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见原因。骨质疏松骨折也称为“脆骨折”,通常是由低能量创伤导致的骨折。据报道,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每22秒就会发生一次椎体压缩性骨折,它会导致背痛、脊柱畸形、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和死亡。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主要有两大方面的治疗:(1)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佩戴支具等。(2)手术治疗:椎体增强术,椎体增强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如: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和其他手术方式如: Vertebral Body Stenting System?(VBS)、OsseoFix? System、SpineJack? System、射频后凸成形术(RFK, Radiofrequency Kyphoplasty)等手术方式,本文就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进展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祖力卡尔·阿地力胡铜王振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流程与方法
2024年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脊柱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指在骨质疏松的影响下,即便是轻微的损伤或者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椎骨的骨折,患者通常主诉为胸/腰背部疼痛,但往往不伴随下肢的神经症状。近年来,中国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 36% 以上,而OVCFs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存在就诊率低,漏诊率高的特点,预计到 2050 年,我国OVCFs的发病人数将增至600万,总花费将超过253.4亿美元。本文对OVCFs的诊断流程与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该疾病的筛查及诊治提供参考帮助。
韩正瀚刘渤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检查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手术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手术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椎体高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要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手术都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在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PVP与PKP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手术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周晓宇
关键词:PVPPVAVAS
腰椎压缩性骨折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2024年
评价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付杰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综合护理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治疗
2024年
研究康复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74例患有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参加研究的患者住院时间在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组选择简单随机化,有37例属于实验组患者,另外37例属于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的小组为参照组,实施康复治疗的小组为实验组。比对治疗前后两小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间功能阻碍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结果 治疗前,把参照组合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间功能阻碍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进行对比,两组结果相似,无意义(P>0.05);治疗一个月和三个月后,把参照组合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示后者自理能力评分较高,疼痛程度较低,有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参照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疾病的效果比较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使腰椎功能得到了改善,同时抬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王龙友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康复治疗
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和PVP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PKP和PVP治疗方式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2022年中治疗的此情况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PKP组和PVP组。按规定进行手术和术后管理,最终评估两组的手术指标...
孙彦涛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PKPPVP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分值、椎体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
张玉鹏朱洪欣王政马珂
关键词: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疼痛

相关作者

杨惠林
作品数:1,521被引量:8,613H指数:4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骨水泥 生物力学
孙强
作品数:104被引量:46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王根林
作品数:273被引量:1,601H指数:2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成形术
邓忠良
作品数:272被引量:1,815H指数:1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经皮内镜 骨质疏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徐杰
作品数:92被引量:52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