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4篇“ 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相关文章
- 原发恶性骨肿瘤药物治疗进展
- 2024年
- 本文总结原发恶性骨肿瘤药物治疗新进展。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遗传背景和致癌机制尚不明确,一些晚期或复发性患者的预后依然较差。新辅助化疗是原发恶性骨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进展,显著提升了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不同化疗药物的联合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低免疫原性以及异质性等因素,其疗效常受限。通过联合化疗增强骨肿瘤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或许可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此外,一些靶向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不错的疗效,例如间隙连接蛋白43半通道激动剂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 赵吉龙刘巍峰
- 关键词: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靶向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
- 累及髋臼的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切除方法及结果分析
- 目的:阐述累及髋臼的原发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及切除方案设计,评价并讨论不同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切除方案对患者预后及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累及髋臼的原发恶性肿瘤接受肿瘤切除...
- 陈垒
- 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肿瘤患者的年轻化及综合治疗的进步,现今治疗目标不但要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而且要保留良好的下肢功能,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下肢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相关文献,简述手术方式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功能预后的影响,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分析,针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方式及展望作一综述。
- 陈浩斌张余
-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膝关节保肢手术方式
- 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假体在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 探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假体在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例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的干型假体行保肢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7~18岁,平均12.5岁。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2例。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变长度76~240 mm,平均138.0 mm。截骨长度(即定制假体长度)为130~275 mm,平均198.5 mm;截骨远端与骺线距离0~15 mm,平均8.8 mm;瘤段骨截骨后骨缺损占病变骨全长37.36%~79.02%,平均49.43%。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转归(参照RESI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及双下肢不等长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手术时间165~440 min,平均263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5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1.8个月。截骨面均未见肿瘤累及;定制假体均安装牢固,与保留关节面匹配紧密。肿瘤转归情况为4例疾病稳定、6例部分缓解。术后辅助化疗后9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情况;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4 d2例患者出现局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浅表感染延迟愈合,1例术后7个月复查发现假体接触面局部骨质吸收情况,螺钉、假体均未松动;其余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MSTS93评分为19~28分,平均24.1分;获优8例,良2例。VAS评分为(0.9±1.0)分,较术前(5.9±1.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7,P<0.001)。患者身高增长1~12 cm,平均4.6 cm。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
- 牛晓颖高世磊屈国新李柘黄梁潇潇姚伟涛张鹏
- 关键词:骨肿瘤骨重建青少年
- 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短期疗效的评估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阐述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理念和手术技巧,评价并讨论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共11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接受3D打印定制一体化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3例,累及骨盆Ⅰ、Ⅱ、Ⅲ区8例;EnnekingⅡb级8例,EnnekingⅢ级3例;软骨肉瘤6例,骨肉瘤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3例术前诊断为肺部转移。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11个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其中,8例骶髂关节无法保留,3例骶髂关节保留,8例耻骨上支部分保留,3例耻骨上支完整保留。术后3天内,通过2项髋臼周围肌力及稳定性测试结果进行功能锻炼。以HHS评分系统与MST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记录肿瘤学预后与并发症。以X线评估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术中所有患者获得R0切除及按计划重建。9例臀中肌获得重建,2例无法重建。臀大肌,髂腰肌,缝匠肌及股直肌均良好重建。平均手术时间287.27 min,术中出血量3527.27 ml。平均随访27.8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术前肺转移患者中,1例肺部转移瘤术后病情稳定;1例化疗加靶向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未接受治疗肺转移进展。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所有患者双下肢长度、髋臼偏心距、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与术前相同。其中9例患者无辅助行走,2例患者扶手杖行走。术后MSTS评分、HH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例脂肪坏死引起伤口延迟愈合,经治疗后伤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
- 闵理王杰张瑀琦卢敏勋周勇张闻力罗翼王一天唐凡段宏屠重棋
- 关键词:假体设计假体植入髋臼骨肿瘤3D打印
- 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CT表现,探讨相关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病例的CT表现,总结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软骨肉瘤14例,78.5%发生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见软骨基质钙化,多数无明显强化。浆细胞骨髓瘤4例,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溶骨性"穿凿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其中2例可见病理性骨折。骨肉瘤3例,表现为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其中1例软组织肿块内见团片状高密度瘤骨。尤文肉瘤2例,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1例伴较大的软组织肿块。非霍奇金淋巴瘤、脊索瘤、纤维肉瘤各1例。结论: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病年龄及病种比较广泛,其中以软骨肉瘤最多见。部分病变都有其典型影像表现,而部分肿瘤影像学无特异性,最终诊断仍需临床、影像、病理三方面结合。
- 常承彭晓新程晓光于爱红宫丽华
- 关键词:骨肿瘤肋骨
- 一种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包括骨肿瘤诊断卷积神经网络,所述骨肿瘤诊断卷积神经网络由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所述骨肿瘤诊断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使用选定的卷积核和参数矩阵对输入图...
- 何方舟谢璐唐顺贺志强
- 文献传递
- MRI对原发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度恶性52例、低度恶性33例,髂骨60例、骶骨25例。分析MRI对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诊断价值,及不同部位、不同病理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情况。结果85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手术病理显示跨骶髂关节侵犯21例,MRI检查检出20例,诊断符合率为98.82%(84/85),诊断敏感性为95.24%(20/21),特异性为100.0%(64/64)。高度恶性、低度恶性跨关节侵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骶骨跨关节侵犯的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恶性、低度恶性跨关节侵犯的方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诊断价值高,恶性程度越高,跨关节侵犯率也越高,而侵犯方式与肿瘤部位、肿瘤病理恶性程度无关,值得临床选择。
- 李军甘伟马坚刘创宇李细敏
- 关键词:MRI恶性骨肿瘤
- 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
- 2020年
- 目的观察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了Ⅲ区半骨盆切除联合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5例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46岁,平均36.3岁;耻骨上支切除3例,全耻骨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为软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4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5个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其中3例为保留部分耻骨的髓内柄固定式假体,2例为不保留耻骨的非髓内柄固定式假体。术后通过国际肌肉骨骼肿瘤(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假体植入位置及假体与宿主骨界面整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并按计划重建。术中失血量300~3700 mL,平均为1680 mL;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为294 min。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无疾病证据存活,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31分,平均29.8分。其中1例男性患者主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髓内柄周围微动磨损,2例患者出现正常耻骨面骨磨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是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虎鑫李鹏程张瑀琦闵理卢敏勋王杰王一天周勇罗翼段宏屠重棋
- 关键词:骨盆肿瘤假体设计切除术
- MRI评价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观察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按原发部位不同分为髂骨组(61例)和骶骨组(26例);另按肿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高度恶性组(53例)与低度恶性组(34例)。观察MRI诊断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的准确率,比较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恶性程度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与侵犯方式。结果:(1)MRI表现为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21例,手术及病理确诊跨关节侵犯22例,MRI诊断正确率为98.85%;其中髂骨组16例,骶骨组6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高度恶性组20例,低度恶性组2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4,P<0.05)。(2)22例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经韧带连接16次,经关节软骨8次,经关节周围组织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P<0.05);骶骨组出现19次,髂骨组8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高度恶性组出现25次,低度恶性组出现2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结论 :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邻近骶髂关节跨关节侵犯率与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跨关节侵犯率越高;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均无关。临床上可将MRI作为术前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
- 孙国龙李锋黄锐马春林
- 关键词:骨肿瘤骶髂关节
相关作者
- 牛晓辉

- 作品数:521被引量:1,87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外科治疗 软组织肉瘤
- 郭卫

- 作品数:614被引量:2,18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外科治疗 骶骨 假体
- 刘巍峰

- 作品数:133被引量:3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外科治疗 骨肉瘤 黑色素瘤 骨巨细胞瘤
- 燕太强

- 作品数:135被引量:5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盆 骨肉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巨细胞瘤
- 邓志平

- 作品数:72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髓腔 骨盆 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