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篇“ 去死因期望寿命“的相关文章
中国分地区人口死因状况及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各地区人口死因现状,研究各疾病死因的变化趋势,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比2010、2015、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死因顺位,编制全死因寿命表以及死因寿命表。计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减寿率等指标,并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各地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各地区期望寿命年均增长0.32、0.34和0.31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各地区死因前5位。恶性肿瘤是东部地区死因首位,而脑血管病是中部地区的死因首位。心脏病寿命损失率在各地区都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部地区≥85岁年龄组心脏病寿命损失率已达49.50%;呼吸系统导致的寿命损失率逐年降低,但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对西部地区的寿命影响最大;伤害导致的寿命损失率在≥75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结论各地区人口期望寿命逐步增加,但心血管病导致的寿命损失率在持续升高,且伤害对老年人群的寿命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疾病对不同地区寿命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地区的老年人制定有针对性地疾病防治策略。
陶梦梦田纬李坤坤曹文君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
2019-2021年山西省长治市居民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山西省长治市居民死亡情况及期望寿命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2021年长治市死因监测数据,结合漏报情况对死亡数据进行漏报调整。应用期望寿命表和期望寿命分解法对2019-2021年长治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值。结果 2019-2021年长治市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5.11、76.22和76.25岁,男性期望寿命分别为73.22、74.34和74.12岁,女性期望寿命分别为77.30、78.34和78.74岁。相对于2019年,2021年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1.14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加了0.90岁,女性期望寿命增加了1.44岁。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多,其次是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85岁及以上年龄组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期望寿命增量为0.39岁,贡献率为34.20%。45~岁组对期望寿命增加“负向贡献”最大,期望寿命增量为-0.07岁,贡献率为-5.9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长治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45~岁组是影响长治市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年龄组,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健康干预是今后该地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的重点措施。
王家钰李慕帆杜中强王鲲博饶华祥杨建洲
关键词:去死因期望寿命死亡率
2016年-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常住居民主要死因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深圳市龙岗区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评价危害龙岗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确定防治重点。方法收集该时间段内龙岗区常住居民全死因数据22905例,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龙岗区常住居民粗死亡率为87.69/10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前3位主要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不同年龄组第一死因顺位不同。前3位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大,而恶性肿瘤对常住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结论龙岗区常住人口粗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辖区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和死因顺位各不相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正成为龙岗区常住居民的主要健康威胁,应作为慢性病控制的重点工作。
叶碧莉杨丹祺陈嘉慧徐嘉棋王小丽林海端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
2015—2022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死因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2015—2022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的死因死因期望寿命情况,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和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5—2022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编制简略寿命表和死因寿命表,计算全死因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5—2022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03.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7.25/10万,标化死亡率随年份增加有下降趋势(χ^(2)_(趋势)=243751.109,P<0.01)。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_(粗)=909.779、χ^(2)_(标化)=85921.673,均P<0.01)。2015—2022年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率0~<1岁年龄组死亡率稍高,之后开始下降,≥40岁死亡率则上升,并于≥85岁时达到最高。前5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015—2022年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为79.24~81.63岁,前5位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56~3.68、2.19~3.78、1.62~3.81、0.64~1.29、0.30~0.81岁,寿命损失率依次为3.21%~4.56%、2.75%~4.68%、1.98%~4.72%、0.80%~1.58%、0.38%~1.00%。结论男性、高年龄的成都市郫都区户籍居民死亡率较高,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是郫都区居民死亡和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
余建红刘果祥林超兰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
2002—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的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02—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确定当地导致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加强疾病预防干预以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编码分类,用简略寿命表法与死因期望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并分析期望寿命指标的变化趋势,构建ARIMA模型,对2022—2029年青浦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进行趋势预测。【结果】2002—2021年青浦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32岁(AAPC=0.39%,P<0.001)。2002—2021年7类主要死因死因期望寿命中循环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AAPC=0.53%,P<0.001),且死因顺位由2002年的第3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位,所致寿命损失率由3.79%上升至7.97%。下降幅度最大的呼吸系统疾病由2002年的第1位下降至2021年的第4位,寿命损失率由6.83%下降至0.99%。【结论】青浦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已居国内领先水平。未来应关注如何有效提高男性居民的期望寿命,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完善居民健康促进政策,实现地区期望寿命长期稳步提升的目标。
韩荣荣晋珊方利萍王武张婕妤曹波徐兴兴
关键词:去死因期望寿命死因顺位
1990—2019年启东市心脏病死亡趋势及死因期望寿命预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启东市心脏病死亡趋势及死因寿命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心脏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启东市居民死因登记监测系统收集1990—2019年启东市居民心脏病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Crude Rate, CR)和中国标化死亡率(China Age-Standardized Rate, CASR),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R)、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心脏病死亡趋势,并使用SAS9.2软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 1990—2019年启东市居民因心脏病死亡27 762人,CR为81.20/10万,APC为3.73%,男性心脏病死亡12 358人,CR为73.24/10万,APC为3.86%,女性心脏病死亡15 404人,CR为88.95/10万,APC为3.63%,CR均呈上升趋势(P均<0.001)。心脏病PYLL为66192.00人年,AYLL为13.23人/年,PYLLR为2.16‰。心脏病所带来的平均寿命损失在逐渐提高:1990年为0.89岁,2019年已上升至1.85岁,APC为0.41%(P<0.001,变化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结果显示心脏病期望寿命达到88.17岁。结论 1990—2019年启东市心脏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导致心脏病的寿命损失也在逐年上升,女性心脏病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均高于男性,应进一步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辖区内居民心脏病的死亡率。
丁璐璐张永辉徐源佑陈永胜王军朱健
关键词:心脏病死亡率
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趋势与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变化趋势与死因期望寿命,为制定胃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数据,描述性分析胃癌死亡特征,采用简略期望寿命表、死因期望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与胃癌死因期望寿命,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价胃癌死亡率、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9年,胃癌死亡粗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35~64岁截缩死亡率分别为14.3/10万、10.9/10万、10.9/10万、13.5/10万。胃癌中标死亡率以年均2.9%速度逐年下降(95%CI:-4.4%~-1.4%),男、女胃癌中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均下降3.0%(95%CI:-4.4%~-1.7%),女性年均下降3.1%(95%CI:-5.3%~-0.9%);世标死亡率同样呈下降趋势。35~64岁截缩死亡率以2.8%速度逐年下降(95%CI:-3.1%~-2.5%)。1987—2019年哈尔滨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6.78岁,其中男性为74.41岁,女性为79.33岁,除胃癌的影响期望寿命可提高0.25岁,男性可提高0.31岁,女性可提高0.18岁。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年均下降1.8%(95%CI:-2.0%~-1.7%)。结论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除胃癌影响,哈尔滨市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0.25岁,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强胃癌的防控。
梁巍兰莉宋冰冰孙惠昕张茂祥王春莲
关键词:胃癌去死因期望寿命疾病负担
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及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该区恶性肿瘤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4~2018年双流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73.84/10万、123.30/10万、121.6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前五位癌种分别是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2014~2018年间恶性肿瘤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48259人年(男32020.5人年,女16238.5人年),PYLLR为17.20‰(男22.20‰,女11.90‰)。男性恶性肿瘤PYLL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000,P<0.05)。潜在减寿年数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胃癌。2014~2018年间该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02岁,男性77.12岁,女性81.91岁。除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增值为3.74岁。结论:双流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严重。应重点防治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
王芳张明秋陈颖
关键词: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潜在减寿年数去死因期望寿命
1990-2019年江苏省启东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分析及死因期望寿命预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启东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期望寿命情况。[方法]根据1990—2019年启东市全死因监测资料及历年人口资料,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时间趋势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 4.7.0.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crude mortality rate,CMR)、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MR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以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等指标,并计算各年期望寿命。使用SAS 9.2对2020—2024年期望寿命进行预测。[结果]1990—2019年启东市居民恶性肿瘤的CMR为223.46/10万,其中男性为294.87/10万,女性为153.89/10万。ASMRC为128.19/10万,其中男性为170.53/10万,女性为86.39/10万。趋势分析显示,CMR的AAPC为1.98%,其中男性为1.81%,女性为2.50%,ASMRC的AAPC为-1.10%,其中男性为-1.45%,女性为-0.59%。启东市居民期望寿命从1990年的73.95岁上升至2019年的82.91岁(AAPC=0.38%,P<0.001),恶性肿瘤期望寿命由1990年的77.46岁上升至2019年的87.00岁(AAPC=0.40%,P<0.001),恶性肿瘤带来的寿命损失逐年上升。预测模型显示,在2020—2024年间期望寿命逐年升高,恶性肿瘤带来的寿命损失也随之升高。[结论] 30年来启东市居民恶性肿瘤CMR逐年上升,ASMRC则呈现下降趋势,但恶性肿瘤带来的寿命损失负担仍然较重;从趋势分析及预测结果看,男性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均高于女性,应给予更多干预措施。
徐源佑张永辉丁璐璐陈永胜王军陈建国唐红萍朱健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2020年青岛市居民死亡特征及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2020年青岛市户籍居民的死亡特征及死因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青岛市户籍居民的死亡资料,用简略寿命表和死因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20年青岛市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43.76/10万和421.37/10万;青岛市居民前3位死因为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共占死亡总数的77.27%;2020年青岛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51岁,心脏病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最多(5.70岁),其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分别为3.67岁、2.08岁、0.64岁和0.67岁。结论:慢性病是青岛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慢性病死亡水平,稳步提升居民期望寿命
李斐斐薛晓嘉陶然赵园园张华田小草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慢性病

相关作者

洪忻
作品数:192被引量:1,11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高血压 糖尿病 死亡率 随访研究 2型糖尿病
周林
作品数:60被引量:372H指数:11
供职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疾病负担 传染病 死因
张军
作品数:101被引量:579H指数:13
供职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影响因素 潜在减寿年数 发病率 传染病
王宝华
作品数:63被引量:67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烟 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死亡率
王莹
作品数:34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疾病负担 去死因期望寿命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