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8篇“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乳腺癌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6 5 5例中原发性乳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PBC较单乳腺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BPBC绝经前较绝经后发病率高。BPBC好发部位多集中于腺体丰富区域和导管集中部位 ,即乳房外上象限及乳晕区域最常见。同时性癌及异时性癌的首发癌以Ⅱ、Ⅲ期较多。首发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影响BPBC预后的重要因素。BPBC病灶大小、腋淋巴转移数目及水平均影响预后。同时性BPBC发病较少 ,预后较差 ;异时性BPBC多见 ,预后较好。结论 :BPBC较单癌预后差 ,对单癌术前要常规做联合诊断检查 ,术后严密随访 ,要特别注意检查对乳腺。对高危病人有可疑病变要及时切除活检 ,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顾禾付荣湛张丽丽郭源于学智李兆亭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乳腺肿瘤
原发性乳腺癌被引量:2
1997年
原发性乳腺癌(附26例临床分析)席志宾1牛文峰2刘宝芳3罗导岷1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其治疗后存活时间逐渐延长。但由于乳腺受同样的致癌因素的影响,一乳腺经手术治疗后对乳腺发生癌的机会也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在作者单位:...
席志宾牛文峰刘宝芳刘宝芳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报告
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1月至2022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96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特点。结果 9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第一癌91例为浸润性癌,55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0.4%;第二癌81例为浸润性癌,36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4.4%;两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第二癌肿块长径越长、组织学分级越高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第二癌ER表达阴性较ER阳性表达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pTNM高分期(III期)较低分期及单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阳性是影响BPBC患者无病生率的保护性因素,肿瘤pTNM高分期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乳腺癌癌灶有一定独立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需密切随访监测。
胡林巧王伟权毅吴斌何山李焰李燕茹张艳珍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预后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腺癌(BPBC)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临床病理与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提高对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的认识;对患者行预后分析,了解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这类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诊疗方案提供...
王伟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
45例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分子分型特点、高危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45例BPBC与同期单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进行相关变量匹配;采用χ^(2)检验分析BPBC病理分期与免疫表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罹患BPBC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BPBC与UBC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BPBC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成功匹配45对BPBC和UBC患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BPBC中,第一癌病理分期越晚,第二癌Ki-67高表达(≥20%)的比例越高(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12岁、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良性疾病史、BMI≥24 kg/m 2是易患BPBC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第一癌T分期及HER-2状态与疾病特异性生存期相关、第二癌淋巴结分期及Ki-67表达与患者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UBC,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良性疾病史、肥胖及初潮年龄早的女性更易罹患BPBC;第一癌肿瘤T分期晚、HER-2过表达、第二癌淋巴结较高分期、Ki-67高表达是BPBC的预后危险因素。
王婷谢玲于大海赵迪黄腾刘春样董敏马珺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预后
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就诊的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患者50例,利用FISH法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数据,如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等,分析HER-2基因扩增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HER-2基因扩增情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FISH结果表明50例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后共有18例,阳性率为36.00%;同时研究表明HER-2扩增情况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ER、PR表达量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扩增情况与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HER-2呈现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ER-2呈现阴性患者(c2=7.038,P=0.008)。结论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
陈露陈贡斌窦颖马亚丽李杨周威
关键词:HER-2基因扩增临床病理参数预后
原发性乳腺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全新《2020全球癌症报告》^([1]),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新发病例数为226万。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防患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得以改善,生存期延长的同时对乳腺癌发生率却呈增加趋势。1921年Kilgore首次报告原发性乳腺癌^([2]),此后相关研究报告逐渐增多,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2%~12%^([3])。
王伟何山李焰李燕茹
关键词:乳腺肿瘤双侧乳腺癌预后
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浸润性癌、单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王维娜陈海霞张银华王翠翠张焕蒲红伟
关键词:乳腺肿瘤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预后
年轻与中老年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作为一种从前罕见的癌症类型,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重视病变的原发特性。年龄被公认是影响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
孙萌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老年病理特征预后
年轻与中老年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连续收治的105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病灶的病理学类型、分子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或远处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的特征及一致性和差异以及总体预后。结果2组患者在第一原发癌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第二原发癌Ki-67高表达率、原发癌的临床分期以及复发或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第一原发癌为T3~T4期者占比高、淋巴结转移率高,第二原发癌Ki-67高表达者占比高,原发癌首诊为Ⅳ期的患者占比高于中老年组且容易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2组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均存在一致性(P<0.05),年轻组的ER和Ki-67表达一致性更好,中老年组的PR和HER-2表达一致性更好。第一原发癌的组织学分级、原发癌的TNM分期以及复发或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BPBC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均具有一致性。第一原发癌的组织学分级可能影响BPBC患者的预后,癌灶TNM分期早的患者预后更佳。
孙萌王新星薛兵建张玉杰李凯强甘丽解钧媛裴新红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老年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

相关作者

刘红
作品数:74被引量:593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乳腺癌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王彤
作品数:13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预后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癌
张晟
作品数:125被引量:1,000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吴凯南
作品数:235被引量:1,300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 乳腺肿瘤 槲皮素 甲状旁腺
吴毓东
作品数:38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手术 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