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篇“ 双侧完全性唇裂“的相关文章
- 改良Millard术式对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鼻唇畸形的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改良Millard术式对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鼻唇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2例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作为观察组,使用改良Millard术式进行治疗;同时收集同年龄段体检正常的4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术后24个月,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及家属心理状态。结果:术后,观察组两侧唇高均降低、唇长增加、鼻底宽度缩短、鼻小柱高度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唇长、鼻底宽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唇高、鼻小柱高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患儿家属的精神病性、躯体化、偏执、强迫症、恐怖、人际关系、敌对症、焦虑评分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术式对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鼻唇畸形可有效复位、重建鼻唇部解剖亚单位,同时降低家属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慧敏张文静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症状自评量表口轮匝肌
- 3dMD评估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效果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MD成像系统结合颌面部解剖标志点测量评估Mulliken法一期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唇鼻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双侧完全唇裂患儿31例,平均手术年龄6个月。手术一期修复患儿唇鼻部畸形,患儿定期复查并拍摄3dMD影像,测量记录术后鼻唇部7项指标数据。结果一期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形态良好,上唇及鼻部畸形得到明显矫正,鼻外形基本对称,鼻小柱充分延长,显示良好鼻尖突度,鼻穹隆形态弧形向上,白唇嵴连续性完整,唇珠形态丰满。上唇总高度(Sn-Sto),唇珠厚度(Ls-Sto),鼻尖突度(Nh)及鼻小柱高度(Ch)均得到明显改善,与非唇腭裂儿童对照组相应鼻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裂组鼻翼宽度(Nw)大于对照组鼻翼宽度;白唇高度(Sn-Ls)小于对照组,鼻唇角大小为148.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能有效纠正鼻唇畸形,定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 徐玉丽冉明傅豫川傅豫川米热古丽·图尔荪江金辉喜柯金孟庆功龙星李健
- 关键词:唇裂修复外科手术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
- 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特点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特征。方法收集由2011年1月2015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完全性双侧唇裂修复术并同期行鼻畸形开放矫正术的患儿为病例组(病例1组为术后1~3年;病例2组为术后3~5年),正常同年龄段的儿童为对照组(对照1组为1~3岁;对照2组为3~6岁)。采用直线数据(12项)与集角度数据(4项)双向共同分析,得出其鼻唇体表解剖特点。结果病例1组与对照1组测量项目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唇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5项测量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2组与对照2组测量项目比较结果显示,除唇宽、鼻翼长度、侧唇厚度、唇珠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测量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鼻唇部各观测项目与正常同龄儿童有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余添孙小娟马坚于丽丽黄永清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体表测量
- 基于鼻中隔后动脉的改良Millard术式在双侧完全性唇裂中的应用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于鼻中隔后动脉的改良Millard术式治疗双侧完全性唇裂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13例,基于鼻中隔后动脉为解剖学基础的改良Millard法,根据双侧完全性唇裂及鼻唇畸形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对术式进行改良,依据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操作细节进行修复。结果 13例患儿均为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和(或)12个月,唇、鼻部外形随着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而得到改善。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是一种综合修复的良好方法。
- 韩瑞徐锦程王尚华程如玉丁翔丁丹
- 关键词:改良MILLARD法双侧完全性唇裂
- 埋藏缝合法对双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人中重建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人中重建术的手术新方法。方法随机选择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病例19例。术中在前唇设计模拟正常人中嵴的弧形切口,侧唇作肌脱套式解剖并在缝合时作对称性的埋线减张缝合。于术毕即刻及术后3~24个月观察人中重建效果。结果1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8例上唇在动、静态时外形均较佳,术后人中呈上窄下宽外形,并有明显的人中凹及人中嵴,达到了美学的功能性人中重建效果;仅1例前唇组织太少的大龄患者效果差。结论埋藏缝合法可使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达到美学的功能性人中重建效果,但对前唇组织太少的大龄患者不适用。
- 李玉兰陈勃肖立群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裂整复术
- 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特点相关研究
- 目的: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病例组内部分层设计,对相关鼻唇位点测量值的比较,探究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面部畸形差异及特征,了解其鼻唇体表及对称性特点,以及一期唇裂术后佩戴鼻模辅助治疗鼻畸形效果,为其手术治疗及...
- 余添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疗效评价
- 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期修复唇鼻畸形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双侧唇裂同期修复唇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以16例先天性完全性双侧唇裂患儿为实验组,选取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均在修复唇裂的同时在鼻唇角部位做V-Y成形术,解剖和保护鼻小柱前唇动脉,以确保前唇血运,显露及矫正错位的两侧鼻翼软骨并相互缝合,修复鼻畸形。术后10年随访时拍摄面部正、侧及后仰位像片,并测量鼻唇部解剖标志点的直线距离和角度值.与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鼻形态可以令人接受,远期效果稳定。但与正常同龄对照组测量数据比较,鼻小柱及鼻长相等,其中鼻宽度、鼻小柱宽度、鼻尖突度、鼻唇角均大于正常值(P〈0.05)。结论在仔细解剖、妥善保护鼻小柱前唇动脉及前唇血运的前提下,同期修复双侧唇裂和鼻畸形,可以获得令人接受和稳定的远期效果,是较为可取的修复方法之一。
- 李爱群寇波孙坤关振群孙勇刚张奎起
- 关键词:先天性双侧唇裂
- 双侧完全性唇裂45例修复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和技巧。方法:45例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于6~9个月时行前唇原长法修复,封闭鼻底,行前庭沟加深及口轮匝肌重建,侧唇红唇肌瓣修复中份唇红缘和唇珠。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术后创口全部I期愈合,唇弓形态好,唇珠丰满,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协调。结论:采用此前唇原长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可获得术后上唇静、动态美感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 汤晓雨冯晓东张雨洋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口轮匝肌
- 双侧完全性唇裂一期唇鼻畸形整复的治疗
- 目的 探讨在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时,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以取得较满意的术后美容效果及减轻二期鼻畸形整复难度的手术方法。 方法 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设计上唇形态,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
- 王海
- 关键词:鼻畸形
- 文献传递
- 双侧完全性唇裂鼻唇同期修复及效果评价的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人们对双侧唇裂鼻唇畸形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和发育模式的观察探索,其修复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双侧唇裂鼻唇畸形的同期修复已得到了广泛认可,鼻唇部软硬组织的协调对称和异常发育模式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术式效果的客观评价需建立在长期随访观察上,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孙坤李爱群
- 关键词:双侧完全性唇裂
相关作者
- 余添

-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鼻唇畸形 外科学 双侧完全性唇裂 术后继发畸形 术后继发
- 唐世杰

- 作品数:102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增生性瘢痕 腭裂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唇腭裂
- 黄永清

- 作品数:96被引量:3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 唇腭裂 基因多态性 干扰素调节因子
- 谢思田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双侧完全性唇裂 爆发疫情 甲型流感 流感 住院精神病患者
- 王海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唇鼻畸形 鼻翼 鼻畸形 切口 双侧完全性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