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篇“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 《中国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计划书
- 2024年
- 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率约占所有类型肾母细胞瘤的5%,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相较于单侧肾母细胞瘤,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治疗时除了要兼顾肿瘤疗效,还要注重保护肾脏功能[1-2]。因此,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力求通过保留更多的肾脏组织以最大程度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能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使患儿获得长期生存[1,3-4]。
- 杨深颜景灏刘雅莉常晓峰王焕民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
- 关键词:肾脏功能肾母细胞瘤肿瘤疗效计划书
- 一种双侧肾母细胞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侧肾母细胞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并整理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及术前末次影像学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双侧肾母细胞瘤保留肾...
- 宋宏程李佳义李振武方一圩李宗瀚孙宁张潍平
-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腹腔组(n=32)与腹膜后组(n=35)。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最终两组各纳入31例。腹腔组实施经腹腔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组实施经腹膜后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及血清肌酐水平、术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儿茶酚胺、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5±14.42) min、(5.42±1.04) d、(202.42±13.34) mL、(13.05±2.45) d,均显著低于腹腔组[(145.94±17.69) min、(6.37±1.13) d、(226.25±16.48) mL、(19.63±2.71) d],而出血量为(135.35±19.52) mL,显著高于腹腔组[(106.63±15.4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腹腔组(16.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患儿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3.14±3.62) d,显著低于腹腔组[(15.27±3.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儿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血清NSE、儿茶酚胺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36个月,腹膜后组死亡7例,总生存期(OS)为(32.48±7.8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13±9.05)个月,腹腔组死亡8例,OS为(31.97±8.05)个月,PFS为(29.62±9.29)个月,两组OS、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与腹腔路
- 孙邡桑艳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
-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细胞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疗效。方法对2009~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双侧肾母细胞瘤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为8.1个月至2.9岁,中位初诊年龄12.2个月。术前化疗方案以VAD方案为主,即长春新碱(0.025 mg/kg)、放线菌素(0.023 mg/kg)及多柔比星(1.200 mg/kg)联用。化疗4~6周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并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7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母细胞瘤病例均进行定期复查、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检验。结果8例患儿中初诊时1例存在双肺多发转移,其余病例初诊时不伴有远处转移。4例经临床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4例经活检明确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其中1例患儿经临床诊断后仅行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初诊后22个月因肾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4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已完成治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1例,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左侧根治性肾切除1例,末次化疗至今分别为11.0年、2.5年及0.4年,无肿瘤进展,无原位及远处转移复发;单侧保留肾单位的左肾肿瘤切除1例,术后4年右侧肿瘤进展,现化疗中。尚有3例仍在术后化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2例,分期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在共11个肾母细胞瘤术后病理中(有1例外院肾肿瘤切除,病理不详),混合型最为常见(4/11),其次为胚芽型2例。所有7例接受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尿液渗漏、肾功能不全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应以尽可能保留肾单位为原则,除一侧为较小肿瘤灶可行不影响肾功能的局部剜除的病例,其余病例可行一期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或一侧根治性肾切除+一侧肿瘤局部剜除术。其他病例尽
- 程橙吕凡施佳程千千吴晔明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手术策略预后
-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 tumor, BWT)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加深临床认知。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BWT患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化疗、手术方式、病理诊断和预后。43例共86侧肾脏;男24例, 女19例;就诊中位年龄为17个月, 范围为3~69个月;术前化疗30例(60侧)作为术前化疗组, 未化疗9例(18侧)作为未化疗组, 余4例(8侧)资料不详不列入任何组别;6例化疗前行穿刺活检。30例(60侧)术前化疗患儿中术前化疗反应评估资料完整26例(52侧), 缺失4例(8侧)。术前化疗时间范围为4~12周, 术前化疗方案以V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为主, 共19例(38侧);VAD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阿霉素), 9例(18侧);仅运用长春新碱化疗, 2例(4侧)。本研究病例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SPSS 24.0软件计算4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行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30例[69.8%(30/43)];行一侧瘤肾切除术+对侧NSS有13例[30.2%(13/43)]。术前化疗组中双侧NSS占80.0%(24/30), 术前未化疗组中双侧NSS有6例。43例患儿术后均复查增强CT, 双侧肾脏残存肾实质累计大于单侧肾脏23例[53.5%(23/43)], 双侧肾脏残存肾实质累计小于单侧肾脏20例[46.5%(20/43)]。所有患儿均获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 范围为8~158个月;中位随访年龄为71个月, 范围为39~180个月。存活39例, 死亡4例;存活患儿中, 肾功能衰竭1例, 带瘤存活4例;死亡患儿中, 1例为术后9年无瘤状态下死于脑疝, 余3例为复发治疗后死亡。术后复发9例, 单侧最高分期为Ⅲ期4例, Ⅳ期5例;复发部位为原位复发7例, 腰大肌处复发1例, 腹膜后多处复发1例;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 范围为1~38个月;7例手术切除复发灶, 术后加用依托泊苷、卡铂、环磷酰胺加强化疗;复�
- 李振武张潍平屈彦超汪添益宋宏程孙宁田军李明磊
- 关键词:WILMS瘤儿童化学治疗
-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后复发的再治疗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总结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总体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初次手术情况、复发时间及部位、后续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结果10例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10~69个月,平均27.3个月。初次手术的20侧中,18侧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1侧因肿瘤位于肾门处,保留肾脏困难而行瘤肾根治性切除术;1侧因肾内占位为多发小瘤灶而未行手术。术后病理均为预后良好型,未见间变型。复发时间为术后2~36个月。1例为双侧复发,同时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未再行手术,以化疗为主,后转移至纵隔,最终死亡。一侧复发的9例患儿中,1例予单纯化疗9个月,肿瘤消失;8例予再次手术,仍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5例无再次复发;3例二次复发患儿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原位复发合并肺转移,再次行瘤肾切除术及肺叶楔形切除术,无瘤生存至今,其余2例因多处转移而最终死亡。术后均予化疗,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卡铂,方案不完全一致。术后1例进行了放疗。10例患儿随访时间19~108个月,1例失访;3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5例均无瘤生存,至随访时患儿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后可再行肿瘤切除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同时辅以加强化疗,可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 屈彦超张潍平孙宁田军李明磊宋宏程
- 关键词:WILMS瘤泌尿外科手术复发再手术儿童
-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效果初步分析
-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
- 谭晓辉
- 关键词:儿童患者双侧肾母细胞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新辅助化疗
- 文献传递
- 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二次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第二次手术术中处理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及保定病区肿瘤科收治的13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二次手术术中的处理及围手术期的管理。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年龄最大为42个月,最小为5个月。11例为同时性肾母细胞瘤,2例为异时性肾母细胞瘤,初次手术均为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二次手术均采用保留肾单位肿瘤剥除手术,其中化疗后手术12例,1例未经化疗而直接手术。二次术中11例采用阻断肾蒂血管方法止血,局部压迫止血2例。结果术后3例患儿出现少尿症状,其中1例合并肺水肿及高血压;1例出现单纯性高血压;1例出现尿瘘。13例患儿二次术后病理均为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病;3例患儿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肾母细胞瘤病,1例为肾母细胞瘤。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后,二次手术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应精细操作,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过度或长时间影响肾脏血运。术后短期内应严格观察出入量情况,监测血压及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利尿等对症治疗。
- 常晓峰任清华孟德光史奎秦红王焕民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保留肾单位手术围手术期管理
-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
- 目的: 肾母细胞瘤属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双侧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占肾母细胞瘤的3%~10%,发病年龄低于单侧肾母细胞瘤,其治疗相对复杂且生存率更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预后较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国内缺...
- 祝永康
- 关键词:双侧肾母细胞瘤儿童患者手术疗法化学疗法预后评估生存率
- 文献传递
- 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诊断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瞻性分析我院17例患儿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BWT)的超声和CT影像学图像,其中12例术前行腹部超声和增强CT检査;5例术前仅行腹部CT扫描。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发病年龄为4个月~ 2岁,中位年龄11-8月。12例超声表现为肿瘤均表现为中低不均匀混合回声占位,内部出血、坏死区域呈无回声区,其中2例瘤体内可见大小及数量不等的囊腔,3例瘤体内可见强回声钙化;CT表现为其中16例体积较大肿瘤呈不均匀混和密度,其中1例左侧体积偏小肿瘤表现为较均匀实性低密度,其中4例较大侧肿瘤内见高密度钙化。CT增强后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坏死及囊变区未见强化,包膜和内部分间隔可见强化,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超声和CT检查术前均能准确显示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瘤体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但CT对于较大肿瘤边界及残余情况显示稍佳,两者在诊断中能起到互补作用,两者结合能更准确术前评估双侧肾母细胞瘤。
- 薛潋滟施美华纪慧董素贞
- 关键词: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超声
相关作者
- 李桂生

- 作品数:86被引量:2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胆道闭锁 小儿 儿童 外科手术 肾母细胞瘤
- 宋宏程

- 作品数:179被引量:6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尿道下裂 诊治分析 小儿 肾母细胞瘤
- 张潍平

- 作品数:281被引量:1,207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尿道下裂 小儿 诊治分析 肾积水
- 孙宁

- 作品数:269被引量:1,19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尿道下裂 小儿 诊治分析 肾母细胞瘤
- 谢家伦

- 作品数:83被引量:3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小儿 儿童 外科手术 尿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