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9篇“ 双吻合技术“的相关文章
- 改良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6例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分为改良双吻合组(观察组,n=61)与传统双吻合组(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80.82±40.93)min vs.(176.75±31.66)min]、术中出血量[(75.57±21.31)mL vs.(74.46±21.29)mL]、术后排气时间[(4.52±0.92)d vs.(4.51±1.11)d]、饮食时间[(4.77±1.02)d vs.(4.82±1.6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11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中观察组2例(3.28%),对照组9例(13.85%),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吻合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
- 张垒马俊王松松苗同林肖志强单长岭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双吻合技术吻合口漏
- 腹腔镜下结直肠无成角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无成角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肠道重建时吻合口是否保留“dog ear”分为...
- 杨小龙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
-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两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 改良的双吻合技术“半端端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1980年KNIGHT等[1]首先报道了结直肠双吻合技术,在行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时应用线性切割器和圆形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的方法;双吻合技术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直肠癌在腹腔镜下重建的操作性。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中,当乙状结肠残端先天性肥厚或肿瘤原因导致肠管水肿时,置入抵钉座荷包线进行结扎,乙状结肠残端切缘难以全部位于环形钉区内;或者是环形吻合器击发前,近端切缘残端位于环形钉区内,击发后,由于“甜甜圈”的空间缩小导致乙状结肠切缘被挤出环形钉区外,切缘不完整产生吻合口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设计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结直肠或结肠肛管的半端端吻合重建术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于存在乙状结肠残端肥厚、水肿不能行直肠双吻合技术的直肠癌患者应用“半端端吻合”在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中的效果。
- 吴阿豪曹毅舒旭峰谭雨翱黄攀李正荣
- 关键词:端端吻合双吻合技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切缘
-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2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采用SDA技术治疗的4例MMD患者,共行5次SDA和颞肌脑贴敷术(1例患者两侧手术间隔2个月)。采用翼点入路,皮下游离STA,测量STA的切割流量(CF);将STA的额支或顶支的中段和大脑中动脉M4侧侧吻合,然后将该STA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4或大脑前动脉A5端侧吻合;将颞肌和硬脑膜缝合贴敷在脑组织表面;还纳骨瓣,逐层关颅。术后1周采用超声测量STA血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4~6个月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评估STA和脑血管吻合口的通畅性;记录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脑卒中并发症和其他临床表现。结果3例患者4次手术均单纯采用SDA技术,余1例患者追加STA顶支-M4端侧吻合。术中STA的CF为15.0~36.0 ml/min,平均(23.6±7.7)ml/min,术后1周为40.0~125.0 ml/min,平均(96.8±31.2)ml/min。术后最后一次DSA和(或)CTA检查时间为术后1~24周,平均(15.4±7.8)周,11个吻合口中10个吻合口通畅,1个SDA的STA-A5端侧吻合口闭塞。5例SDA 10个吻合口的短期通畅率为90.0%(9/10)。5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4±3.0)个月。4例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生脑卒中事件、脑过度灌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SDA技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脑缺血起病的MMD治疗中,术后短期疗效理想。
-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 腹腔镜直肠双吻合技术后吻合口不同缝合加固方式预防吻合口漏疗效的相关研究
- 目的评估双吻合技术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及探究腹腔镜直肠双吻合技术后吻合口不同缝合加固方式对预防吻合口漏及其他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被分为3组,分别为:第一组接受薇荞线间断缝合加固直肠...
- 蒋天宇
- 关键词:吻合口漏双吻合技术术后恢复
- 文献传递
- 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该院2014年05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到该院进行就诊的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一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以及局部复发等情况。结果从上述研究中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好于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
- 范爱国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手术临床治疗效果
- 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加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改良组采用肠-肠“端-角”吻合的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对照采用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以及吻合成功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控便能力。【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吻合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和对照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控便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后的直肠低位双吻合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 崔勇孙茂伟段佩琰
- 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支撑吻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DST双吻合技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8/40)(P<0.05),肿瘤下界距断端最短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P<0.05),局部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P<0.05)。结论支撑吻合较DST双吻合技术更能有效提升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并减少其并发症。
- 王敬东张庆尧霍楠楠滕晓铭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并发症
- 国产吻合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吻合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对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8例全部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无吻合不全或漏钉情况。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随访98例(76.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2(6~60)个月,其中13例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5年生存率为82.7%和62.3%。结论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 柳著王永昆尹俊李昌林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器双吻合技术
相关作者
- 曾庆良

- 作品数:67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直肠肿瘤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淋巴结微转移 新辅助化疗
- 张发明

-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保肛手术 双吻合技术 中低位直肠癌 双吻合器 直肠肿瘤
- 丁卫星

- 作品数:53被引量:3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 胃切除术 直肠肿瘤 直肠前切除术
- 张劲松

- 作品数:615被引量:2,0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体
- 马君俊

- 作品数:228被引量:2,540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微创外科 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