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1篇“ 双多普勒雷达“的相关文章
星载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星载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星载平台上使用多普勒雷达进行圆锥扫描;S2:记录因平台移动,同一部雷达的扫描波束轨迹前后向的交点处径向速度;S3:根据两部多普勒雷达,获取对于同...
崔鹿原王钽袁帅嵇玮玮李超
多普勒雷达观测在一次雹云结构中的应用
2023年
利用常州站和泰州站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9年7月6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强度演变特征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流场信息。重点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出格点流场,并结合回波特征分析雹云的结构。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江苏受高空冷涡影响,在高空冷槽、高空急流、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的配置条件下,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不稳定结构。本次过程中,雹云不仅具有典型的强对流单体雷达回波特征,在中层强回波中心处,还有明显的“S”型水平流场结构。雹云的低层,是明显的辐合与旋转配置的水平流场。深厚的零线结构是成雹的典型特征。
王子昕王咏青胡志群胡志群
关键词:雹云风场反演
一次强雹云结构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利用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饶阳X波段偏振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综合观测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下午发生于太行山东麓的雹云的天气背景、降雹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及回波三维立体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出格点的三维风速(流场),并结合回波特征分析了雹云云体结构。结果显示,高空强劲的偏北风急流促使涡后横槽转竖,槽后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南下,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在低空低涡附近及地面辐合线上发展造成这次风雹天气;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表明,雹云的中层强回波中心呈明显的"S"形水平流场和悬挂回波配置特征,构成了具有成雹的"0线"结构;不仅佐证了雹云降雹"0线"结构的存在,而且证明其呈现形式具有样性。
王建恒陈瑞敏胡志群许焕斌段英赵孝伟王霞
基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区域三维风场拼图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区域三维风场拼图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两多普勒雷达之间的距离对多普勒雷达进行分组;对每组多普勒雷达均进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对多普勒雷达的反演结果进行权重计算,得...
罗昌荣池艳珍韩颂雨陈德花陈自力
文献传递
一种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动态地球坐标系;采用与动态地球坐标系相应的等经纬度、等海拔高度网格作为反演网格;分析大气折射对风场反演的影响,得到目标点处的雷达波束与该处水平面的夹角;利用...
罗昌荣池艳珍
文献传递
2008年华南一次线状对流的多普勒雷达探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广州和深圳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08年6月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准线状对流系统(QLCS)进行研究,分析其三维风场、动力和热力场结构并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QLCS初始于大范围层云降水中,在弱的大气不稳定环境下,存在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QLCS发展时,地面有明显的中β尺度切变线,QLCS沿切变线组织成型,系统过境时地面水汽趋于饱和但未形成明显冷池。(2)发展成熟的QLCS的垂直上升速度区和正涡度区基本沿切变线呈带状,对流接近垂直发展,强回波区(>4dBz)数发展至5km左右,但并未向系统移动前方倾斜,对流内的上升速度较小,最大上升速度(约6m·s^-1)在中高层,对流区内深厚的辐合形成于前侧低层(2km以下)和后侧深厚(维持到8km)的相对入流。(3)QLCS对流区内部为扰动高压,从低层到高层呈减小趋势;扰动位温数值很小,表明上升气流的浮力效应不明显;垂直动量诊断结果表明,对流维持的主要机制是扰动高压所产生的垂直气压梯度力。
胡东明魏超时赵坤赵坤张兰
关键词:双多普勒雷达
一种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动态地球坐标系;采用与动态地球坐标系相应的等经纬度、等海拔高度网格作为反演网格;分析大气折射对风场反演的影响,得到目标点处的雷达波束与该处水平面的夹角;利用...
罗昌荣池艳珍
基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区域三维风场拼图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区域三维风场拼图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两多普勒雷达之间的距离对多普勒雷达进行分组;对每组多普勒雷达均进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对多普勒雷达的反演结果进行权重计算,得...
罗昌荣池艳珍韩颂雨罗冠婷
一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揭示飑线发生过程中内部中尺度风场的演变特征,利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的多普勒雷达资料,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中北部的一次弱弓形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系统后部的层状区中,在飑线中段的中尺度涡旋对和地面冷池的共同作用下,后方入流向前延伸并穿过对流区下沉到达地面;飑线后方入流把云外干冷环境空气带到系统内,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过程,促使地面冷池及其外流的加强;后方入流与地面冷池外流的耦合是地面大风生成的主要原因。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王晨迪
关键词:飑线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飓风“艾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7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飓风"艾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将美国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速度退模糊等必要质量控制后同化进中尺度数值模式,考察雷达资料同化对飓风"艾克"预报的改进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将雷达资料用于对流尺度分辨率下飓风初始化需要对变分同化系统中特征尺度化因子进行优化调整,使观测资料能够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模式初始场并进而改进预报;雷达径向风同化可以有效调整模式初始场中的飓风动力和热力结构,而经过尺度化因子调整后的雷达径向风同化则在飓风观测中心位置产生较为合理的气旋性风场增量,提供更为确切的中小尺度信息,使模式初始场更加接近观测并进而改进对飓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
沈菲菲闵锦忠许冬梅戴泽军张冰陈依濛
关键词:飓风WRF模式

相关作者

周海光
作品数:63被引量:53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双多普勒雷达 风场反演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 三维风场 暴雨
王俊
作品数:130被引量:603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研究主题:雨滴谱 多普勒雷达 双多普勒雷达 人工增雨 积层混合云
刘黎平
作品数:357被引量:2,837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雷达 双线偏振雷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降水 雨滴谱
王玉彬
作品数:25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双多普勒雷达 三维风场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气象服务
盛日锋
作品数:39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研究主题:中尺度分析 双多普勒雷达 卫星 暴雨 飑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