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2篇“ 双相障碍“的相关文章
双相障碍
各分册针对相应主题进行阐述,对于以疾病为“主题”的21个分册,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分型、临床表现、量化评估、客观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等知识,并附有相应的典型病例分析。另...
江开达
双相障碍认知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有显著的认知受损,且这种认知损害可从急性发作期持续至缓解期,甚至终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职业功能及生存质量。双相障碍的认知损害机制复杂,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大脑结构异常、代谢性疾病、遗传学和神经回路、脑-肠轴系统、免疫紊乱和炎症等方面。目前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尚不完全明确,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预后。
彭燕崔伟李孝荻黄志靖王琳彦
关键词: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情绪及状态的极端波动,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等反复或交替出现。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了,而神经炎症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病因,也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双相障碍神经炎症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外周和中枢炎症及其关联标志物的变化,探索了其致病的潜在机制,并简要叙述了心境稳定剂及新型治疗药物在抗炎作用方面的机制和潜力,以期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王晓红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障碍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生物标志物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炎症指标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65岁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双相障碍患者115例(其中躁狂发作102例,抑郁发作1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入院后次日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N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L%)、淋巴细胞绝对值(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与双相障碍组在炎症指标WBC、NE%、NE、L%、L、CRP、IL-6、PCT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在炎症指标中无差异,不能从炎症指标水平方面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李金彭四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炎症指标
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
2025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59名及健康对照60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水平等生理指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 (HAMD-17)、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的情绪症状。结果: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HUA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30.5%vs.18.3%,P<0.05),青少年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HUA的检出率高于抑郁发作期(48.2%vs.20.8%,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TG和高体质指数是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HUA的危险因素(OR=2.51、1.34)。结论:本研究发现,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较健康对照可能有更高的高尿酸血症风险,其发生与高甘油三酯和高体质指数相关。
孙裕勇刘晓妍崔文静郭鹏飞夏泳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障碍高尿酸血症体质指数代谢综合征甘油三酯
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戒酒1年后是否再次出现酒依赖分组,分为未复饮组(n=35)与复饮组(n=9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酒依赖的严重程度问卷(severity of alcohol dependence questionnaire,SADQ)、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结果:未复饮组初中及以下文化、日摄入量≥248 mL占比以及饮酒频数、SADQ评分均显著低于复饮组,WHOQOL-BREF评分、FES-CV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复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中及以下文化、日摄入量≥248 mL、饮酒频数、SADQ评分、WHOQOL-BREF评分、FES-CV评分、MoCA评分是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复饮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苗庆山张静穆迪高磊陈志民董慧杨韦孔祥娟
关键词:酒依赖双相障碍复饮
双相障碍患者的风险决策偏好: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2025年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定量估计双相患者与健康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差异,并检验该差异是否受到样本特征和测量特征的调节。基于71篇文献和176个效应量的元分析发现,双相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Hedges'g=0.301),且这一偏好在风险态度量表(Hedges'g=0.624)、行为实验任务(Hedges'g=0.252)和日常风险行为(Hedges'g=0.312)中都稳定存在。同时,该差异还受到年龄(β=0.009)和心境阶段的调节,其中不论心境阶段如何,双相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缓解期:Hedges'g=0.245;<轻>躁狂期:Hedges'g=0.604;重性抑郁期:Hedges'g=0.417)。此外,在行为实验任务中,该差异受到年龄(β=0.012)和地区的调节。特别是欧洲(Hedges'g=0.419)和南美洲(Hedges'g=0.420)的患者,以及在爱荷华赌博任务(Hedges'g=0.396)和剑桥赌博任务(Hedges'g=0.220)中的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而在日常态度和行为中,该差异仅受到心境阶段的调节,<轻>躁狂期患者(Hedges'g=0.747)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本研究首次通过多种风险决策偏好测量类型探讨双相障碍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得出了较稳定的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充分考虑心境阶段、任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挖掘双相障碍影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为双相障碍的临床管理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陆嘉琦李雨斯何贵兵
关键词:双相障碍
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疾病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双相障碍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2021年的最新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和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对中国青少年双相障碍标化发病率和标化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21年青少年双相障碍疾病总体标化发病率(1990年:22.92/10万,2021年:23.17/10万)呈上升趋势(AAPC=0.03,t=8.20,P<0.01),标化DALY率(1990年:33.61/10万,2021年:33.76/10万)变化趋势较为平缓(AAPC=0.01,t=0.99,P=0.32)。1990—2021年女生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大于男生(χ^(2)=16.38,P<0.01)。1990—2021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发病率和DALY率的净漂移值分别为-0.23%和-0.22%。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发病率在15~19岁最高,为33.14/10万;20~24岁DALY率最高,为57.26/10万。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RR值均在2017—2021年达到最低,分别为0.99(95%CI=0.97~1.00)和0.98(95%CI=0.97~0.99)(P值均<0.05)。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RR值均在2000—2004年出生队列达到最低,均为0.86(95%CI=0.84~0.87)(P值均<0.05)。预计2022—2031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总体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上涨趋势,到2031年分别涨至24.10/10万和34.90/10万。结论 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双相障碍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上涨趋势。应重点关注女性青少年群体,控制15~19岁青少年双相障碍标化发病率和20~24岁青少年双相障碍标化DALY率,增强对青少年双相障碍的关注和筛查。
赵子赫朱嘉雯黄倩玲曾智
关键词:双相障碍患病代价失能调整生命年青少年
碳酸锂联合奥氮平对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言语记忆及持续操作测验结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碳酸锂联合奥氮平治疗对双相障碍(BPD)缓解期患者言语记忆及持续操作测验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住院的85例B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采用碳酸锂治疗)与联合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接受8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言语记忆测验(HVLT-R)及持续操作测验(CPT)的评分.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RMS评分、EPQ-RSC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VLT-R评分、CP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锂联合奥氮平治疗B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李小谋周丽萍
关键词:碳酸锂奥氮平
双相障碍近10年临床热点与研究进展
2025年
双相障碍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迄今为止,双相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志,未被满足的临床诊治需求普遍存在。本文中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双相障碍的诊断名称变化,以及疾病分类、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评估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并针对双相障碍的精准医疗、诊断生物学标志、数字医疗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未来双相障碍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思考。
方贻儒汪作为陈俊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生物学标志

相关作者

方贻儒
作品数:450被引量:3,09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抑郁障碍
汪作为
作品数:274被引量:1,18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症 心境障碍 抑郁
洪武
作品数:155被引量:76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双相障碍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抑郁 难治性抑郁症
金卫东
作品数:419被引量:1,436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META分析 双相障碍 抗抑郁药物
苑成梅
作品数:150被引量:1,06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双相障碍 抑郁 认知行为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