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8篇“ 双线盾构“的相关文章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变形规律分析
2024年
为揭示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变形规律,以北京某地铁双线盾构区间隧道穿越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采用有限元MIDAS软件模拟盾构施工对高速公路的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掘进引起高速公路变形范围为3倍盾构隧道洞径,双线盾构隧道穿越完成后沉降槽呈“V”型;(2)先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约占总沉降量的55%;(3)双线隧道并行掘进较前后错距掘进地表沉降增加11%;(4)合理地控制盾构掘进参数,高速公路的沉降量、路面斜率均满足要求,可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潘亚楠黄梦鹤杨良泽
关键词:双线隧道数值模拟
软土场地双线盾构地铁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2024年
以天津软土场地某双线盾构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了地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研究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隧道埋深以及不同双线净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线净距越大、隧道埋深越小时,等效圆法所得的地表沉降结果与工程经验相差较大,不适用于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叠加法能考虑双线隧道的相互干扰作用,获得地表W形沉降曲线;双线净距较大且隧道埋深较小时,地表沉降呈W形沉降模式,其他情况下均为V形沉降模式,地表沉降最大值随着隧道埋深和双线净距的增大而减小。
王刚张津钰吕杨
关键词:双线隧道盾构软土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地面沉降分析
2024年
以金洲大道站至雷锋西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排水箱涵工况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了土体注浆加固措施在减少地面沉降和控制沉降形变方面的有效性,揭示了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对地面沉降演化规律的复杂影响,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盾构隧道上方土体经过注浆加固后能显著减缓盾构隧道掘进时引起的排水箱涵及地面沉降沉降,从而有效保护地下排水箱涵以及地面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王栓李东磊李聪郑晓飞
关键词:盾构隧道排水箱涵土体加固地面沉降
双线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变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新建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造成的影响,以昆明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工程,以穿越角度、净距与地层损失率为影响因素,针对双线盾构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地表沉降量、净距以及地层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穿越角度与地层损失率为定值时,净距与地表沉降量呈负相关,与竖向最大位移正相关;穿越角度与净距为定值时,地层损失率与地表沉降变化呈正相关,与竖向最大位移正相关。(2)随净距增加,地表沉降槽曲线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地表沉降最大值向双线隧道中心轴线移动,沉降最大值为13.96 mm;而随着地层损失率增加,地表沉降槽过渡成“W”形,沉降最大值出现在隧道左、右线中轴线上,为21.94 mm。(3)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可为最大沉降值超过控制值提供预警信息。
高崇
关键词:双线盾构隧道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对临近桥桩的影响规律研究
2024年
为了研究盾构隧道近距侧穿既有桥桩产生的影响,基于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侧穿鼓楼立交桥桩工程实例,借助ABAQUS进行数值建模,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理论,对桩长、桩径、隧道埋深和桩顶荷载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土体扰动的影响下,随着桩长、桩径和桩顶荷载的增加,3根桩的水平位移都逐渐降低,Ⅰ号桩和Ⅲ号桩的桩身弯矩都逐渐增加;因Ⅱ号桩位于双线隧道之间,在开挖过程中桩身弯矩受到左右两线隧道开挖产生的叠加效应而相互抵消,使其桩身弯矩不呈规律性变化;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3根桩的水平位移均未产生规律性变化,但桩身弯矩显著增加,且桩身弯矩最大值位于隧道埋深范围内;当隧道埋深较浅时,其开挖影响范围较小,对临近桩的影响也较小;注浆加固可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桩基的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但桩基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随着盾构隧道与桩基间净距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梁涵
关键词:盾构隧道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路基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2024年
以某地铁项目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软土场地地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研究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埋深与下穿角度下施工引起的铁路路基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左线盾构开始施工至施工到路基轴线下的第一阶段,左线盾构施工从路基轴线下到左线贯通的第二阶段,右线盾构开始施工至施工到路基轴线下的第三阶段和右线盾构施工从路基轴线下到右线贯通的第四阶段;埋深越小,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沉降越大;当下穿角度较大时,地层变形和路基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随着下穿角度减小,路基扭曲变形逐渐明显,最大沉降量以及不均匀沉降量增大。
王刚张津钰吕杨
关键词:盾构双线隧道
双线盾构施工对邻近输油管线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全过程模拟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佛子岭站~火车东站区间双线下穿北昆输油管线盾构施工过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施工过程中输油管线的竖向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输油管线的沉降形状基本符合盾构施工后土体的Peck正态分布曲线;在临近左线隧道正上方输油管线施工时,输油管线的沉降变化速率最快;右线盾构施工对右线隧道正上方输油管线的影响较左线隧道正上方输油管线大;对输油管线的应力影响也集中体现在输油管线正下方的盾构施工过程中。因此,在盾构施工临近输油管线正下方时,应适当加快衬砌速度,加强临近土层竖向位移监测,保障盾构施工安全。
朱清利
关键词:双线盾构输油管线有限单元法沉降应力
软土地区双线盾构下穿机场跑道沉降规律研究
2024年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天津地铁Z2线下穿滨海机场工程,在考虑机场不停航的情况下,对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机场飞行区引起的跑道沉降进行分析,探究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对跑道沉降的影响,以得到合适的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并深入分析其对跑道沉降影响的规律特性。研究结论:(1)增大盾构隧道覆土厚度和管片周围深孔注浆圈厚度能有效地减小跑道沉降及差异沉降率,但对沉降的减小效果并非随注浆圈厚度增加而愈加有效;(2)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道面横向沉降曲线呈现“V”形沉降槽,由于前后线施工叠加效果,最大沉降位置偏向后施工隧道一侧;(3)同一埋深下,后线施工对跑道最大沉降的影响小于前线隧道对跑道沉降的影响,且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后线施工对跑道沉降的影响越来越小;(4)随着双线隧道先后掘进,机场道面的差异沉降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后趋于稳定;(5)本研究结论可为软土地区双线盾构下穿机场跑道类似工程中的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施工指导。
焦忺玥董秀竹林森斌
关键词:双线盾构隧道不停航沉降规律
地铁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2024年
城市地下隧道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极度敏感的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使得城市地下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为确保盾构机通过海陆交互相沉积区的施工安全及盾构隧道施工后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天津地铁11号线三经路站~六经路站双线隧道盾构区间施工为背景,采用MIDAS-GTS软件对不同施工错距、不同埋深下的地层位移、地表竖向沉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错距开挖长度大于4.5倍隧道直径时,地表最终沉降值变化较缓,现场施工可在此范围外进行施工;整体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呈现出“窄而深”的形态,施工中要根据沉降变化注意隧道盾构施工时的埋深。
杨明勇叶俊鹏王雷亭朱正国孙奥杰张硕
关键词:地铁施工双线盾构地表沉降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底部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2024年
当前针对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底部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而中隔墙底部与下部弧形件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决定了隧道内部结构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上海市机场联络线对预制中隔墙底部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底部节点的构造及模型信息,之后分别计算了螺栓的强度与疲劳强度。结果表明,当前方案能满足强度与疲劳强度的要求,并均有一定安全储备,后续类似工程可参考当前底部节点方案。
孙高先
关键词: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魏纲
作品数:462被引量:3,076H指数:3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盾构隧道 盾构 隧道 土体损失 地下管线
丁智
作品数:292被引量:1,293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地铁隧道 盾构隧道 地铁 软土 地铁运营
张子新
作品数:319被引量:1,905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盾构 岩堆体 泥水盾构
夏才初
作品数:567被引量:3,909H指数:38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岩石力学 隧道 节理 结构面 寒区隧道
魏新江
作品数:261被引量:1,392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盾构隧道 隧道工程 数值模拟 地面沉降 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