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4篇“ 双肺移植“的相关文章
先天性动静脉瘘患儿行移植术的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先天性动静脉瘘患儿行移植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围绕动静脉瘘的发病特点、移植手术难点,针对患儿移植循环重建、心脏功能重塑、移植复张和康复管理、液体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管理,结合儿童特殊性,加强观察和识别。经过全面、系统管理和康复,患儿恢复良好,移植功能正常,顺利出院。
鲍向英曾妃兰美娟
关键词:先天性肺动静脉瘘肺移植手术肺康复危重病护理
移植移植治疗终末期纤维化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单移植(single lung transplantation,SLT)与移植(bilateral lung transplantation,BLT)治疗终末期纤维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移植纤维化患者,共纳入72例患者,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移植组(24例)、移植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移植组年龄大于移植组[65(57,69.75)岁比55(48,61.75)岁,P<0.05],符合本中心在高龄患者中优选择单移植的实践模式,在其余术前临床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移植组术后用力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优于单移植组(P<0.05),但在术中,单移植组供体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较移植组短,术中出血量较移植组少(P<0.05),并且在术后开胸止血、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移植治疗终末期纤维化具有一定优势,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功能,但对患者进行筛选后,单移植仍应纳入选择范围。
田静董妍张佳悦许红阳
关键词:肺移植肺纤维化肺功能并发症
移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移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单移植移植治疗COPD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V5.3及STATA 17.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4076例患者,其中单移植组8326例,移植组5750例。纳入文献的NOS评分≥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移植组在术后1年生存率方面与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2年生存率(P=0.002)、3年生存率(P<0.001)、5年生存率(P<0.001)、术后总生存率(P<0.001)、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P<0.001)、术后用力活量(P<0.001)、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P=0.002)均低于或短于移植组,术后插管时间(P=0.030)长于移植组,移植组呈现出更好的手术效果。单移植组在死亡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术后不良事件方面与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移植相比,移植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与术后功能。
耿玉涵马龙马永明孙敬阳刘斌杨毅金刚朱自江
关键词:单肺移植双肺移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
靶向联合治疗移植术后KRAS和BRAF基因突变晚期腺癌一例
2024年
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1]。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移植受者术后短期生存率显著提高,但远期生存仍不容乐观[2]。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5倍,且肿瘤转移侵袭能力强,预后较差[3]。移植术后罹患癌的治疗十分困难,这部分患者呼吸储备功能通常一般,常规手术切除治疗或化疗的临床应用受限,需详细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干预方案[4]。靶向药物的成功研发和临床广泛应用改变了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但在移植术后癌患者中缺乏基因突变特征谱数据和临床研究数据支持[5]。
黄莹李璇刘梦杨彭桂林徐鑫韦兵杨超
关键词:KRASBRAF突变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炎行移植术患者的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肾移植术后再行移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多层面有效管理血压和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细菌去定植联合抗菌药物管理,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加强免疫抑制剂特殊管理,避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施认知策略训练和运动功能训练,预防及改善谵妄。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术后第9天转出监护室,术后第16天康复出院,随访10个月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恢复良好。
沈怡翁峰霞张萍卫建华桑明付继慧
关键词:肾移植肺移植护理病例报告
移植手术室内拔管二例
2023年
保留气管导管入ICU继续呼吸治疗是移植术后常规的呼吸管理模式[1-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模式在移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呼吸管理成为移植快速康复管理的重要环节,移植术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更早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3]。近年来多项研究在尝试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拔管,认为是安全和可行的,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的实施[4-5]。我院自2018年9月以来对2例COPD患者移植术后实施了手术室内成功拔管,初步形成移植手术室内拔管流程,报告如下。
王桂龙顾正峰吴金波胡春晓秦钟张昕陈静瑜
关键词:肺移植双肺拔管
儿童序贯式移植术后观察和护理
2023年
移植是用手术方法将同种异体的健康移植入终末期病患者体内以取代丧失功能的病过程,是终末期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1])。移植的主要适应证是终末期部疾病(end-stage lung disease,ESLD)。对于儿童来说,移植是儿童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要有合适的供体,各年龄段儿童均可手术,术后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周淑芳曹晓东吴婷吴波陈静瑜
关键词:肺移植长期生存率同种异体肺部疾病
移植治疗细支气管泡癌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1例细支气管泡癌患者行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3年5月1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细支气管泡癌患者1例,男,66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院外误诊为炎,抗炎治疗2年后行支气管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细支气管泡癌。入院后行全身PET-CT、超声检查显示肿瘤病变局限于部,无胸膜转移、无远处转移;胸部CT提示弥漫性多发粟粒状、小结节状及点片状融合病变。行移植术治疗,体外膜氧合下先切除左侧病,淋巴结清扫后行左移植,再切除右侧病,淋巴结清扫后行右移植。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445 min,术中出血量800 mL,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移植物失功,术后即刻X线胸片显示膨胀可、与胸腔大小匹配。术后13 h撤除体外膜氧合,术后18 h撤离呼吸机,撤机后体积分数50%氧浓度下pa(O_(2))由术前38.2 mmHg升高至225.0 mmHg。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中分化,右呈多发小灶性生长,左呈弥漫性多结节性生长,支气管断端及门未见特殊,侧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患者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使用高流量与无创呼吸机交替通气,逐渐改为鼻导管吸氧至脱离氧气,血氧饱和度97%,心率82次/min,血压108/72 mmHg,呼吸频率17次/min;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8.52×10^(9)/L,钾离子3.64 mmol/L,钠离子136 mmol/L,氯离子102.9 mmol/L,血肌酐73μmoI/L,尿素11.43 mmol/L,均基本正常。术后第13天康复出院,随访至2023年5月30日,患者基本活动不受限,目前有序锻炼康复中。结论 细支气管泡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炎相近;对于病变局限于部,无胸膜转移、无远处转移的细支气管泡癌患者,可行移植术治疗。
李丰科王跃斌丁志丹赵凯冯敏刘刚李高飞金峰赵高峰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双肺移植肺炎
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麻醉管理
2023年
目的探讨1例行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例特发性纤维化合并冠心病患者,男,55岁,于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采用全静脉麻醉行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ECMO维持心肌氧供,应用经食管超声和Swan-Ganz导管监测心脏收缩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容量状态,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记录麻醉诱导后10min(T_(0))、置入Swan-Ganz导管后5min(T_(1))、ECMO运转10min(T_(2))、单通气30min(T_(3))、吻合左前降支(T_(4))、搭桥完成后10min(T_(5))、左动脉阻断后10min(T_(6))、左动脉开放后10min(T_(7))、右动脉阻断后10min(T_(8))、右动脉开放后10min(T_(9))、通气10min(T_(10))、出手术室(T_(11))时心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3)、T_(4)、T_(7)、T_(9)时pa(O_(2))和pa(CO_(2)),移植前后静脉流速。结果术中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在T_(8)时均降低,其他各时间点均维持正常范围;随着ECMO运行及移植手术的进行,T_(2)~T_(11)时动脉压逐渐下降维持稳定但均高于正常值,移植后(T_(9)~T_(11))动脉压降至术中最低(28/19mm Hg);患者术中氧合状态良好,血氧饱和度、pa(O_(2))均维持在正常范围;ECMO运行后,T_(3)、T_(4)、T_(7)、T_(9)时pa(CO_(2))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移植前左、右静脉流速分别为60、56cm/s,移植后分别升高至92、100cm/s。术后16h撤除ECMO,术后第1天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第2天出现中度原发性移植失功,经对症治疗后心功能、功能逐渐改善。术后第6天为便于气道管理行气管切开。术后第13天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可下床活动,间断撤离呼吸机。目前继续康复治疗中。结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旁路�
曹彬王勇金峰范怡明任莉方赵高峰丁志丹王跃斌乔晨晖黄明君艾艳秋
关键词:双肺移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通气策略
降钙素原对移植患者术后痰培养阳性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在早期移植患者术后经支气管镜取痰细菌培养检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移植术后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原发病,手术前1天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酐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撤呼吸机时间,术后第7天降钙素原水平、痰培养结果及细菌种类。根据支气管镜取痰培养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痰培养阳性组(44例)和痰培术后养阴性组(4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降钙素原对早期移植患者痰培养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原发病,手术前1天ALT、AST和肌酐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撤呼吸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培养阳性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痰培养阴性组[(1.11±0.33)μg/Lvs.(0.21±0.12)μg/L,t=5.149,P<0.001]。44例痰培养阳性组移植患者术后两种以上细菌者8例,一种细菌者36例。其中,21例患者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11例患者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5例患者痰培养为炎克雷伯菌,5例患者痰培养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OC曲线分析显示:当PCT截断值为0.195μ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1.0%,曲线下面积为0.867[95%置信区间(0.786~0.948),P=0.001]。结论PCT对预测早期移植患者术后痰培养阳性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轩晨昊许红阳
关键词:降钙素原

相关作者

陈静瑜
作品数:519被引量:1,361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肺移植 肺移植治疗 供肺 体外膜肺氧合 肺病
马海涛
作品数:189被引量:741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开胸术后 肺癌 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郑明峰
作品数:152被引量:664H指数:14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移植 肺移植治疗 肺病 体外膜肺氧合 矽肺
曾妃
作品数:123被引量:612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肺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病护理 肺康复
黄海涛
作品数:74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双肺移植 胸腔镜 重症胸部创伤 肺癌 PD-L1